17_pf_145595.jpg
iStock-942580626.jpg
Divinité de Ganesh © GoodLifeStudio - iStockphoto.com.jpg

印度教

对印度教徒来说,我们在世上的目的是 "实现灵魂的神性"。这种神秘的目的表明了教义和学说的巨大多样性。印度教的基本原则不容易描述,因为没有单一的哲学。它也许是唯一拥有如此多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的宗教。它不能追溯到一个创始人,也没有一本圣书作为基本的精神指导。维达》、《奥义书》和《博伽梵歌》构成了一个异质性的圣典集。对印度人来说,基本的宗教道路是对一个或多个选定的神灵的奉献(bhakti)。虽然加入崇敬几个神的教派很普遍,但对自己选择的单一神的奉献也被广泛接受。因此,大多数信徒都是多神论者,崇拜庞大的万神殿中的全部或部分神灵。在实践中,崇拜者倾向于向一位或几位神灵祈祷,与他们保持非常密切的个人关系。
维达(梵语中的 "愿景 "或 "知识")是 "启示知识"。自吠陀时期(公元前1500年)以来,这种知识一直在婆罗门之间口耳相传。这种知识收集在一套文本中,据说是通过听觉(shruti)向被称为rishi的印度圣人揭示的。印度人相信韦达是永恒的、单一的。

梵天,创造之神

梵天是印度教三位一体的创世神,象征着推动创造的最高现实的一面。他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他的妃子是萨拉斯瓦蒂,学习和知识的女神。她为梵天提供创造过程所需的知识。
梵天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有四张脸和四只手的胡须神。在流行的图像中,他被描绘成坐在一朵莲花上。他的右上手拿着念珠,左上手拿着书,左下手拿着卡曼达鲁(水壶),用右下手施恩。他的面孔代表了四个吠陀的神圣知识。因此,它们象征着这样一个事实:梵天是创造宇宙所需的所有知识的来源。他的四只手臂代表四个方向和神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这双手代表了人类人格的四个方面:心智、智力、自我和经验性的自我或条件意识。念珠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世界通过它从创造到保存,从保存到解体,从解体到新的创造。虽然它是印度教万神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拉贾斯坦邦却很少有人崇拜它。只有普什卡(Pushkar)的一座寺庙,但却吸引了大量的朝圣者。

保守派之神毗湿奴

毗湿奴是印度教中最受尊敬的神。他负责维护梵天所创造的宇宙。雅利安人和德拉维德人征服者对毗湿奴的崇拜的起源并不清楚。在《吠陀》和雅利安人的神圣文献中,毗湿奴被列为小神之一。在一些普兰经文献中,毗湿奴被说成是永恒的,是与创造宇宙时无所不在的原始水有关的独特精神。
在印度教中,毗湿奴作为世界的救世主的代表已经很晚了。根据一种信仰,善与恶的力量(神与魔)正在为统治世界而斗争。当这些力量的平衡被破坏时,毗湿奴或他的化身就会降临人间,恢复平等。据说已经发生了九次这样的下降,第十次将在未来发生。罗摩和克里希纳的到来对应于第七和第八次下降。毗湿奴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有四只手臂的蓝色人。他的每只手都拿着一个轮子(chakra)、一个海螺壳(shanka)、一朵莲花(padma)和一根棍子(gada)。圆盘象征着心灵的力量,有6道光芒,就像莲花的6片花瓣。海螺代表原始的海洋,创造。莲花对应于创造的展开,也对应于纯洁和真理。俱乐部拥有知识的力量,所有其他的力量,包括精神和身体,都来自于此。它也是使信徒走上灵性之路而不是物质吸引的威胁性武器。毗湿奴有一千个名字,重复说出这些名字是一种虔诚的行为。

湿婆,破坏性的神

湿婆是一个双重神,既代表毁灭,也代表再生。作为毁灭者,他被描绘成一个赤身裸体的苦行僧,戴着一串骷髅头项链,被一串恶魔和蛇包围。作为一种生殖能力,他以灵岩的形式受到崇拜,灵岩是一块阳具形状的石碑。作为一个再生者,他的形态是一个英俊的蓝色男人,长发在额头上挽成一个发髻,手持三叉戟。他身边有一头南迪,即一头公牛。与毗湿奴的代表不同,湿婆也象征着放弃。他以苦行僧的身份出现,独自在喜马拉雅山上练习冥想,坐在一张虎皮上,穿着简单的腰布,身上覆盖着神圣的灰烬。从他的长发中流淌出恒河的源头,恒河是印度人的圣河。
湿婆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反社会的存在,他只看了一眼就烧死了爱神卡玛。但这个形象还有另一面。虽然他似乎很难接触到,但湿婆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神,他拯救了对他虔诚的信徒们的灵魂。他的妻子是帕尔瓦蒂,他与帕尔瓦蒂有两个儿子:战争之神卡尔蒂凯亚(Kartikeya)和代表智慧、聪明和谨慎的象头神格涅什(Ganesh)。

印度教的女神们

印度教并不排斥女性,许多女神都在万神殿中,并受到热烈的崇拜。毗湿奴的妻子拉克什米也是如此。她在排灯节期间特别受到庆祝,排灯节标志着印度教日历中新一年的开始。她象征着成功和财富。
湿婆的妻子帕瓦蒂被认为是神圣的母亲。她有两个主要方面:帮助的仁慈和必须安抚的强大而危险的个性。她在印度特别受人尊敬,与湿婆一起出现在寺庙和游行队伍中。
杜尔加是帕尔瓦蒂的一个称谓,被认为是非个人的绝对的shakti("能量")。她被单独崇拜,而不像帕尔瓦蒂,她总是由她的丈夫陪同。她被表现为一个装备有剑和盾牌的战士,骑着一只老虎。她负责在众神无法做到的情况下猎杀恶魔。
卡利,总是以黑色为代表,是相当于湿婆的女性。她象征着毁灭和创造。她经常呈现出一个可怕的形象,嘴里吐出血淋淋的舌头,脖子上挂着人类头骨的花环,手里拿着一颗断头,挥舞着滴着血的武器。它隐喻了神性的破坏能力、世界的苦难以及万物在死亡时回归女神的过程。

地方神灵

印度教并不固定,其万神殿是可以扩展的。在乡村的路边经常可以看到小型祭坛,树木被改造成神圣的祭坛,供奉给当地的神灵,保护居民免受自然灾害或不良能量的影响。信徒们常常给这些保护者以战士或殉难的乡村战士的面孔。有些地方的神灵有自己的庙宇,有些则附属于一个主庙,或有一个特定的祭坛供奉。在拉贾斯坦邦特有的神灵中,巴巴-拉姆德夫是一位生活在14世纪末的被压迫者的伟大卫士。卡尔尼-马塔在比卡内尔附近的德斯诺克的老鼠庙被崇拜,被认为是杜尔加女神的化身。Pabuji,主要在农村地区被崇拜,被用来保护牲畜。Tejaji被祈求治愈蛇咬伤,而Shital Mata有能力治愈天花。

印度教的祭祀活动

Puja("尊重")包括一套仪式性的供品(鲜花、食物、金钱等)和对神灵的祈祷。日出和日落时分,在寺庙和家庭祭坛上进行。在特殊的场合也可以庆祝法会,在印度有很多这样的场合。在正统的印度教徒中,迎接黎明和黄昏的是诵读《梨俱吠陀》中的Gayatri Mantra,即对太阳的祈祷词。在家庭祭坛上对神灵的个人崇拜总是包括点灯、提供食物和在圣像前洒下香烟,同时喃喃自语地祈祷。在晚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妇女可能会聚集在一起,长时间地吟唱赞美诗。传统上,早上烤的第一个chapati(面包蛋糕)会给一头牛或其他街头动物。有时也会留出一把粮食,送给有需要的人或鸟类。这些小的牺牲和礼物有助于为家庭积累功德。

寺庙

印度教徒去寺庙祈祷。印度教神庙的基本形状是一个方形的单元,以罗盘的各点为方向,中心是神的形象或雕像,顶部是平坦的天花板。每座神庙都象征着宇宙的中心,神在那里看护他的领域并帮助他的信徒。崇拜不是由会众完成的,而是由个人或团体的信徒完成的,他们来到寺庙,对神灵进行观想(darshan),祈祷,供奉。因为神完整地存在于圣地,任何接近他的代表的祭品在回到人类世界时都会给他们带来神的恩典。只有那些受过训练的婆罗门种姓的人能够操纵神灵的力量,大多数神殿都由祭司管理,他们接受供品,直接呈现给神像,并将部分供品还给信徒带回家。

朝圣之旅

拉贾斯坦邦有许多与神灵的行为、圣河的水或圣人过去的存在有关的圣地。purana,即 "古代知识 "的文本,描述了无数的圣地和作为信徒去那里的好处。对许多印度人来说,朝圣是首选的旅游形式,与家人一起实践。对大多数信徒来说,朝圣包括初步的誓言和禁食,在宗教歌曲和赞美诗的点缀下徒步旅行。抵达现场后,朝圣者与牧师联系,牧师将为朝圣者规划仪式活动方案,并收取费用。一些朝圣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崇拜者,有时需要排队数小时才能看到神像,而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寺庙却无人问津。最神圣的寺庙都有一个圣水库,朝圣者在去寺庙之前会将自己完全浸入其中。在朝圣期间的寺庙附近,或者那些全年都非常受欢迎的寺庙附近,都有摆满供品和宗教饰品的摊位。

拉贾斯坦邦的其他宗教

伊斯兰教。除了掠夺和夺取权力之外,第一批穆斯林入侵者的任务是传播宗教。12世纪末,德里苏丹国的建立给急于与占领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富人阶层带来了一些改变。然而,大多数皈依伊斯兰教的人都是为了逃避他们的社会处境。虽然伊斯兰教在德里发挥了主导作用,直到莫卧儿帝国的衰落,但它在拉贾斯坦邦的影响要小得多,那里由印度教统治者统治。今天,拉贾斯坦邦9%的人口是穆斯林。在印度教民族主义重新抬头的时候,拉贾斯坦邦的穆斯林正试图保持低调,这体现在火热的政治演说中。伊斯兰教有其独特的教条,指的是《古兰经》的启示,与印度教在永久的研究中不能很好地混合,基于个人经验,向所有神秘主义者开放。

锡克教。这个偏离印度教的宗教是由古鲁-纳纳克于19世纪在旁遮普创立的。它肯定了上帝的独特性以及在各宗教之间建立和平联系的必要性。它规定种姓制度、童婚和寡妇在丈夫的木桩上牺牲为非法。锡克教徒指的是Granth Sahib,这是古鲁-纳纳克及其继承人直到18世纪初的著作汇编。锡克族占拉贾斯坦邦人口的1.7%。这些人很容易辨认,他们未剪的头发上戴着紧身头巾,留着满脸的胡须。妇女不穿纱丽,而是穿salwar kameez,一种宽松的外衣,外面套着长到脚踝的裤子。锡克教徒都姓辛格,意思是 "狮子",但不是所有的辛格教徒都是锡克教徒。

耆那教。创始人马哈维尔是被称为提婆达多或 "福德传人 "的24位虔诚人物中的最后一位。他与佛陀同时代,即在公元前6世纪。提婆达多的榜样帮助信徒从附着在灵魂上的幻觉中解脱出来。除了这种奉献精神外,耆那教还努力不伤害任何形式的生命。有时会看到他们用手帕捂着嘴去,以免吞下昆虫。他们严格遵守素食和与仪式纯洁性有关的禁令(不穿皮革,妇女月经期间不进入寺庙......)。迪甘巴拉教派的宗教成员是最严格的,他们完全裸体生活,以标志他们完全脱离了物质主义世界。最初,耆那教旨在摆脱婆罗门教的仪式感,不承认神职人员。然而,婆罗门却能恢复崇拜,并在耆那教寺庙中主持工作。虽然拉贾斯坦邦几乎没有1%的信徒,但它的寺庙绝对是奢华的。拉纳克布尔(Ranakpur)、迪尔瓦拉(Dilwara)和阿布山(Mount Abu)的寺庙吸引了许多来自邪教以外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