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av. J.-C

无标题段落

领土在冰雪融化后再次可以进入,有许多湖泊和多产的森林可供打猎和钓鱼。

Ier siècle av. J.-C

无标题段落

该领土开始被芬兰人占领。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谈到了 "芬尼",可能是最早的游牧萨米人。

400 apr. J.-C

无标题段落

奥兰群岛的居民都是瑞典人。

1157

瑞典统治的开始

瑞典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对芬兰半岛西南部的逐步殖民化。在用剑征服芬兰人之后,英国传教士亨利改变了他们的信仰,并在奥博(图尔库)建立了一个主教辖区。这是国家基督教化的时代。

1323

无标题段落

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之间的战争以《佩赫基纳萨里条约》结束;瑞典得到了芬兰(苏米)、塔瓦夏和卡累利阿的一部分。

1523

无标题段落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瓦萨国王为瑞典提供了一个现代国家机器。他被路德的论文所折服,又急于不把自己的所有财产交给教皇,于是选择了新教,并要求他的臣民改过自新。一些在德国,特别是在路德居住的维滕堡学习过的瑞典和芬兰牧师,也深受德国宗教革命者的论文影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图尔库主教米卡尔-阿格里科拉将《圣经》翻译成芬兰语,并于1548年首次出版,这是一种独特语言的第一个书面证明,其根源与印欧语系分支无关。

shutterstock_295395302.jpg

1550

赫尔辛基,"波罗的海的女儿

古斯塔夫一世-瓦萨于1550年通过皇家法令在万塔河口建立了赫尔辛基(赫尔辛福斯)。从一开始,这座新城市就被设想为波罗的海贸易中塔林的完美对手和第二个商业港口。

shutterstock_661214305.jpg

1595

无标题段落

在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之后,《泰西奈和平》确立了芬兰的东部边界。

1618-1648

三十年战争

欧洲被撕碎了。许多芬兰士兵被征用。其中有著名的hakkapelites--来自战争的呼声"haaka päälle",字面意思是 "敲打它"。罗马的天主教会曾经对他们说'A horribile haccapælitorum agmine libera nos, Domine'(主啊,把我们从这支可怕的哈卡佩里特军队中解救出来)。多年来,几个世纪以来,许多诗人和音乐家都向哈卡佩尔人致敬。

1640

无标题段落

瑞典的凯瑟琳女王在图尔库建立了第一所芬兰大学。

1703

俄国人的到来

从1703年起,俄罗斯在年轻的沙皇彼得大帝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并数次击败瑞典。为了使他的帝国能够进入波罗的海,沙皇在芬兰的门户处建造了坚固的圣彼得堡城。在18世纪初,赫尔辛基只有约1600名居民。

1714-1721

无标题段落

俄罗斯军队占领并蹂躏该国的大怒时期。1721年的《尼斯塔德条约》切断了卡累利阿和英格利亚与芬兰的联系。

1741-1743

无标题段落

小忿怒时期,俄国发动了新的入侵,以《奥博条约》和将萨沃尼亚的一部分割让给敌人而告终。

1747

无标题段落

瑞典开始在赫尔辛基对面建造Sveaborg(Suomenlinna)要塞。

shutterstock_300813845.jpg

1808

无标题段落

哈米纳条约》:瑞典割让给俄罗斯的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大公国,拥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

1812

无标题段落

沙皇选择了赫尔辛基作为芬兰的新首都。随后,众多的工程和建设将该城市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帝国城市,芬兰大公国最重要的机构也在这里建立。

shutterstock_118199233.jpg

1835

国民身份的诞生

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和破坏,芬兰终于可以收获和平的好处。渐渐地,芬兰的政治和知识阶层接受了芬兰记者和历史学家阿道夫-伊瓦尔-阿尔维德森的要求:"我们不是瑞典人,我们不想成为俄罗斯人,我们必须成为芬兰人。成千上万的家庭严格遵守这一口号,用芬兰语取代瑞典语名字。埃利亚斯-伦罗特撰写的《卡勒瓦拉》 出版,这是一部基于芬兰神话的芬兰民族史诗,以口头方式传播(从民众中收集的流行诗篇)。象征着芬兰民族特性的主要作品。

shutterstock_115753150.jpg

1860

无标题段落

芬兰马克成为芬兰的官方货币。

1863

无标题段落

芬兰语成为与瑞典语同等的官方语言。

1900

无标题段落

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芬兰馆令人钦佩。这是芬兰艺术的黄金时代,画家有埃德尔费尔特、加伦-卡列拉、耶尔内费尔特、哈洛宁和作曲家西贝柳斯。

1906

无标题段落

芬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议会,通过普选产生;芬兰妇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承认其公民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国家。

1917 – 1940

独立之路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上台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点。列宁在长期躲藏的过程中,实际上曾多次在芬兰逗留。在与非常活跃的芬兰社会主义者的接触中,他向他们承诺,如果他的政党获得胜利,他们将获得独立。一旦掌权,他就遵守诺言。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

但在1918年1月,社会主义支持者和芬兰保守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既短暂又无情的内战。社会主义者,俗称红军,占领了赫尔辛基。芬兰政府在西海岸的瓦萨避难。曾是沙皇军队军官的曼纳海姆将军组织了政府军并领导了保守派的反攻。

随后是一个新的战争时期。外国侵略的威胁促进了民族和解。1939年11月,苏军入侵了该国东部的卡累利阿。这是冬季战争的开始,它持续了一百天。训练不足、装备不良的红军最初遭受了1939-1940年冬季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并遭遇了激烈的抵抗。伪装在白色军装中的芬兰士兵也发现雪是一个宝贵的盟友。为了弥补反坦克武器的不足,他们还发明了一种临时炸弹(一个燃烧的汽油瓶),即 "莫洛托夫鸡尾酒",以他们最讨厌的人:苏联总理命名。许多妇女,Lotta Svärd,也加入了卫生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列。

shutterstock_1087555658.jpg

1941 - 1944

无标题段落

趁着希特勒在1941年转向反对斯大林的机会,芬兰人进行了反攻,夺回了一年前失去的领土。这就是延续战争(1941-1944)的开始。德国军队进入拉普兰,而芬兰人则收回了他们的土地。然而,芬兰政府并不同意纳粹第三帝国的灭绝目标。没有签署联盟条约。1944年9月与苏联最终达成的停战协议迫使芬兰割让10%的领土并支付高昂的战争债务。在此期间,该市被多次轰炸。政府决定完全关闭城市,并点燃岛屿作为诱饵,因此他们可以保留城市,而且损失也相对较小。

1952

无标题段落

在预定日期的12年后,赫尔辛基奥运会终于要举行了!

1955

无标题段落

芬兰最终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一年后加入了北欧理事会。这标志着乌尔禾-卡莱瓦-凯科宁长期担任总统的开始,他奉行与北欧国家合作、与苏联友好的政策。他的总统任期一直持续到1981年,即25年。

作为一个中立国家,芬兰试图防止武装冲突。凯科宁总统对巴黎、伦敦和华盛顿的游说导致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73年和1975年)。由35个国家签署的最后法案包含了许多关于东西方之间人员和思想自由流动的规定。从这次会议中产生了 "赫尔辛基精神 "的说法:各国都希望和平解决他们的分歧。芬兰首都从此有了 "北方的日内瓦 "的绰号。

1989

无标题段落

芬兰成为欧洲委员会的成员。

1991

无标题段落

芬兰学生Linus Torvalds开发了Linux操作系统。与此同时,由于信贷紧缩和房地产泡沫,一场严重的经济和银行危机开始了。它一直持续到1993年,之后芬兰在短短3年内恢复了平衡,成为解决金融危机的典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1%,失业率从3%上升到18%。

1994

无标题段落

第一次由直接普选产生的总统选举。社会民主党(SPD)候选人马尔蒂-阿赫蒂萨里(Martti Ahtisaari)在代表瑞典少数民族的伊丽莎白-雷恩(Elisabeth Reine)面前获胜。他一直担任国家元首,直到2000年。同年,就芬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举行了全民公决。选民们以57%的投票率赞成。一年后,芬兰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

1999

无标题段落

加入经济和货币联盟;担任欧洲委员会主席。

2000

无标题段落

新宪法增加了芬兰制度中的议会条款。塔里娅-哈洛宁以51.6%的票数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第一次,一位女性领导芬兰。

2002

无标题段落

新的欧洲货币,欧元,成为芬兰的官方货币。

2003

无标题段落

议会选举。大选的两大赢家--中央党和左倾的社民党,组成了一个中左翼联盟。马蒂-万哈宁被任命为总理。

2004

无标题段落

市政选举证实了社民党在芬兰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总理所在的中央党在选举中被削弱了。

2006

无标题段落

塔里娅-哈洛宁再次当选总统,反对保守派的绍利-尼尼托。

2006

无标题段落

芬兰担任欧洲联盟理事会第二个 六个月的主席国。在其任期内,它面临若干挑战,包括黎巴嫩战争和欧盟的扩大。

2007

无标题段落

议会选举:中心党仍然是芬兰最大的政党,反对保守党(仅有一个席位)。马蒂-万哈宁仍然是政府首脑。然而,保守党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7-2008

无标题段落

在一年内发生的两起校园枪击案使人们对国家的枪支销售政策产生了怀疑。芬兰是世界上人均枪支数量第三 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也门。在这个拥有500万居民的国家,其中许多人是猎人,大约有200万件武器。

1937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前外交官和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因 "努力解决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和科索沃等国际冲突 "而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出生于1937年,于1994年接任国家领导人,任期6年。正是他组织了关于芬兰人是否想加入欧盟的公投。在其任期结束时,他作为外交官全面参与了许多危机的处理,有的是在非政府组织,有的是在联合国。2005年,他在印度尼西亚政府与自由亚齐运动的前叛军在赫尔辛基签署和平协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议自1976年以来已导致15000多人死亡。他继续作为科索沃的调解人从事外交活动。他还成立了自己的非政府组织以促进和平。

shutterstock_243881656.jpg

2008

无标题段落

芬兰接任欧安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席一年,并同意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NRF),打破了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作为不结盟国家的传统。同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以表彰他对世界维和的贡献。

31 décembre 2009

无标题段落

艾斯堡一家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6人死亡,重新引发了关于携带武器的辩论。

17 avril 2011

无标题段落

极端主义的真芬兰党在议会选举中的崛起引起了一场大灾难。该党成为第三股政治力量,从而获得了进入政府的潜在入场券。2012年2月5日,保守派的绍利-尼尼斯托成为总统,任期6年。他在一场以该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为标志的竞选中获胜,得票率为62.60%。这是自1956年以来没有掌权的右翼的伟大回归;他的任期持续到2018年。

2013

无标题段落

芬兰巨头诺基亚,直到当时还是经济和技术成功的国家象征,其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当时占国内生产总值4%和出口25%的诺基亚公司破产了。

2014

无标题段落

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芬兰也必须应对来自叙利亚危机的难民涌入。在2015年广泛开放边境后,它在2016年决定停止向来自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马里的寻求庇护者发放居留证。

2015

无标题段落

新的议会选举。4月19日,中央党以49个席位赢得选举。新总理尤哈-西皮莱宣布与民粹主义的真芬兰人和国家联盟党组成联合政府。

2017

无标题段落

芬兰独立一百周年。

2018

无标题段落

右翼总统绍利-尼尼斯托作为独立候选人以压倒性优势(62.65%)再次当选,这特别要归功于他对俄罗斯的战略。他的主要目的是将该国置于核盾牌的保护之下,同时不得罪其邻国俄罗斯。这是一个明显的向西方的转变。

2020

无标题段落

每日邮报》的一项研究将赫尔辛基列为最适合养育孩子和拥有家庭的首都城市。在所分析的16个标准中,有教育系统的质量、空气、收入、健康。

2023

加入北约

在俄罗斯于 2022 年 2 月对乌克兰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芬兰决定结束三十多年的不结盟状态,于 2023 年 4 月 4 日成为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 31 个成员国。这一加入确认了始于 1994 年并已获得议会批准的关系缓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