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mes jouant au congkak © faidzzainal - Istockphoto.com.jpg
ST040567.JPG

马来人

马来西亚宪法》将马来人定义为信奉伊斯兰教、讲马来语、符合马来习俗,且父母至少一方在 1957 年 8 月 31 日独立前出生于马来西亚联邦的人。

马来人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马来半岛。马来人传统上是农民,他们基本上没有受到20世纪开始的城市化运动的影响。许多人仍然居住在甘榜。大多数人是农民或渔民,也是虔诚的穆斯林。
然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马来人的措施,以建立一个马来中产阶级。马来人 的概念达到了顶峰。这个词的意思是 "土地之子"。这是马来西亚官方对马来人的称呼。这一定义立即将华人、印度人、奥朗阿斯利人和婆罗洲土著人排除在外。将这一概念写入宪法,是为了给予这一人口群体某些优惠:奖学金、在行政部门就业、收购公司等。可以说,少数民族对此并不领情。在此之前,大多数企业和商店都掌握在华人手中。

定居在这座城市的马来人在行政部门担任要职,并在工业部门工作,但他们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定期返回甘榜参加各种宗教节日。男子的传统服装是由衬衫和裤子组成的西装(baju melayu)。他们会在臀部系上一条织锦围巾(songket),有时还会戴上头巾(songkok )。妇女则穿baju kurung (长裙外穿的宽松外衣)和tudong(遮住头发和脸部的围巾)。现在,传统服装已被西方服装所取代,但在甘榜,老人仍会自豪地展示他们的出身。

中国人

马来西亚华人最初来自中国南方,他们希望逃离家乡的苦难。但在14世纪和15世纪马六甲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商人的持续存在使他们在当地人民心中留下了持久的印记。14世纪末,杭丽宝公主被献给马六甲苏丹,以建立自由港与中国之间牢固的商业联盟。几个世纪以来,即使在马六甲沦陷后,中国人仍继续使用这条贸易路线,但在马来西亚定居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些早期的中国移民被称为 "霹雳人"。他们在英国人到来时站在英国人一边,使他们的贸易繁荣起来。霹雳人通过与当地的非穆斯林女孩结婚,建立了自己的永久居留地。华人和马来人文化的融合,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华人祖先的传统,如婚姻、生育、祖先崇拜和丧葬仪式等都被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饮食、语言和服饰则深受马来文化的影响。与马六甲一样,槟城的房屋也见证了这一传统,因此请花点时间漫步街头。

直到英国统治时期,华人才大量定居下来。大批中国苦力来到半岛,从事采矿、建筑和运输工作。华人在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控制了大部分贸易和工业。他们主要分布在城市,其生活方式与西方非常相似,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不过,他们非常尊重自己的传统,尤其是中国的农历节日。大多数华人居住在槟城和吉隆坡,但也集中在西海岸的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马六甲州和柔佛州。他们在沿海地区的活动很少,那里只剩下马来渔民和农民。他们还在东马来西亚殖民,并在那里从事木材业。

在华人聚居区,来自福建的福建人(37%)、客家人(居住在广东和福建内陆的中国山区居民,22%)、广东人(20%)、潮汕人(13%)以及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其他边缘族群。

福建人最早在半岛定居。他们原籍淘金(今厦门),英国人抵达后,他们立即为英国人服务,尤其是在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由于没有中国妇女,他们又不能与穆斯林或印度教徒结婚,万物有灵的原住民为他们生下了漂亮的孩子。在英国保护者离开之前,他们形成了一个富有而强大的资产阶级。如今,他们主要是商人。19世纪到来的第二波福建人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富有的华人的祖先。

客家人是中国游牧民族,他们已经娶了中国山里的女人,投资于采矿业。广东人主要是厨师和工匠。潮州人原籍汕头,位于厦门和香港之间,他们是来半岛工作并留在那里的苦力的一部分。您可以从中国人的饮食中辨别他们的来源。福建人喜欢各种形式的面条。广东人是万能厨师:只要是爬、跳、飞或游的东西都可以烹饪和食用。客家人到处使用酱油。潮州人喜欢吃,粥是一种米粥,里面浸泡着蔬菜或肉类,这取决于你能买得起什么。

印第安人

印度人在马来西亚也发挥了核心作用。85%的印度人是泰米尔人。其他是来自喀拉拉邦的马来亚人、印度北部的旁遮普人和安得拉邦的泰卢固人。早在2世纪,他们就沿着马来半岛的海岸航行。他们是狂热的商人,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马来语中也使用了许多梵语词汇。到15世纪,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强国;印度教和印度商人成为当地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英国殖民时期,他们来到种植园工作,尤其是橡胶园。他们像钉子一样坚韧,还修建了公路和铁路。如今,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以及橡胶和棕榈油种植园周围。

马来西亚印地安人是三个族群中最小的一个。尽管他们对马来西亚文化的贡献同样重要,但却常常被人瞧不起。他们拥有小企业,从事建筑业或农业劳动,但有些人在商界发挥着有影响力的作用。然而,受过良好教育、有影响力的中上层阶级与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真正的鸿沟。他们保留着自己的价值观、传统和宗教。印度人非常虔诚,大多数人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其他人则是基督徒、锡克教徒或穆斯林。西方生活方式对印度人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妇女穿传统纱丽的越来越少。在印度社区,英语最为普及,根深蒂固。印度人也被认为是对其他社区最开放的人。虽然人数较少,但印度社区为马来西亚的今天做出了不亚于其他社区的贡献。印度人尤其集中在槟城、吉隆坡、雪兰莪、霹雳和森美兰。

奥兰阿斯利人

这些原住民居住在马来半岛,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居民。他们曾被马来人称为 Sakai(野蛮人、奴隶),或被欧洲人称为 Negritos(黑人),因为他们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呈黑色,身材矮小(身高在 1.47 米至 1.60 米之间)。他们被改称为 Orang Asli(在马来语中意为 "原住民")。据估计,Orang Asli 人有 14 万,由分布在半岛内陆的不同民族组成。他们传统上以游牧为生,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后来逐渐定居下来,许多人已融入现代马来西亚,但仍然是最贫穷的群体。他们不关心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继续像一万年前那样生活在丛林中。他们非常敏感,对他们来说,杀死敌人(敌人是指任何打扰他们乡村生活的人)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一些奥朗阿斯利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但实际上他们都信奉万物有灵论,有成千上万的神灵,必须不断满足和安抚他们。

婆罗洲的土著人

马来西亚原住民部落大多来自婆罗洲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沙捞越依班人(或海上达雅克人)是最大的部落,约有 60 万人。他们仍然生活在丛林中,居住在艾河、拉让河、卢帕河及其支流沿岸的传统长屋 村落中。他们已皈依基督教,但仍保留着万物有灵论的习俗。陆地达雅克人(Bidayuh)有 17 万人,主要集中在沙捞越西南部,特别是古晋附近,许多人最终定居在那里。他们的村庄已经现代化,长屋 几乎已经消失,而且和依班人一样,他们已经信奉基督教。

在沙巴州,最大的原住民群体是卡达赞人(Kadazan),他们大多是信奉基督教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转向城市生活。他们以由女祭司(bohohizan)主持仪式而闻名。巴乔人(Bajau)是渔民和稻农;由于他们也是唯一饲养小马的人,因此被戏称为东方牛仔,居住在哥打贝鲁德(Kota Belud)附近地区。穆鲁特人主要来自内陆。他们是婆罗洲传说中的砍头人。他们仍然是优秀的猎手,使用长矛和装有毒镖的吹管。

语言

马来西亚语(马来语)是官方语言。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习语,易于学习。使用拉丁字母。这种国语是团结国家和克服社区障碍的重要工具。英语是商业语言,是第二大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尤其是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