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文林纳建于一个人口稀少的地区。然而,该地区在军事和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根据《佩赫基纳萨里和约》(1323 年),边界线穿过该地区。它首先是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之间的边界,然后是瑞典和莫斯科大公国之间的边界。当莫斯科大公国试图扩展其势力并开始威胁瑞典边界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防御工事--奥拉文林纳来加强瑞典东部边界的防御。
奥拉文林纳由丹麦骑士埃里克-阿克塞尔松-托特(Erik Axelsson Tott)创建于 1475 年,他当时是维堡的总督。城堡的选址是从防御的角度出发的:两河交汇处的湍急溪流中出现了一个陡峭的岩石小岛。敌人很难靠近城堡,而且可以利用水路将建筑材料运到小岛上。
在开始建造真正的石头城堡之前,必须先建造一个木制防御工事来保护建筑工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俄国人的攻击。
首先要建造的是所谓的主城堡。它位于小岛最高的一侧,即西侧。主城堡由三座塔楼组成,周围筑有围墙。大约十年后,主城堡才具备自卫能力。主城堡完工后,紧接着就开始修建被称为贝雷的建筑。主庭院有两座塔楼,工程于 15 世纪末完成。当时,城堡的五座塔楼从一个小岛上拔地而起,代表了最现代的防御建筑风格,圆形塔楼和高大的围墙环绕四周。
城堡的防御能力很早就经受住了考验。1495 年战争爆发,俄国人对城堡发动了数次进攻。16 世纪和 17 世纪,城堡也多次成为攻击目标。1714 年夏天,城堡的所有权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在经过激烈的围攻后,城堡向俄国人投降。关于城堡的实际拥有者,当时存在一些分歧。结果,在 1721 年的《乌西卡乌蓬基条约》中,城堡归还给了瑞典人。经过 18 世纪的多次战斗,1743 年的《图尔库条约》使俄罗斯成为城堡的所有者。俄国人对城堡的防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长方形的堡垒就是这一时期的见证。
直到 1847 年,城堡内一直驻扎着守军,但在芬兰战争期间,芬兰被俄罗斯吞并(1809 年),城堡失去了其军事重要性。军事活动结束后,城堡曾一度被用作监狱。此后,城堡被遗弃,并逐渐开始获得旅游景点的美誉。
19 世纪 70 年代,城堡刚刚经历了两场严重的火灾,城堡的全面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城堡的功能也引起了争论,国家开始将城堡视为古董。
奥拉维林纳很快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节日庆典活动的举办地。1912 年夏天,歌剧歌手艾诺-阿克泰组织了五次歌剧节中的第一次。这就是萨翁林纳当代年度歌剧节的前身,始于 1967 年。
城堡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都进行过修复。不过,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始于 1961 年,1975 年完工,正好赶上城堡 500 周年纪念。此后,每年只需进行小规模维修。如今,奥拉维林纳已成为芬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许多活动都在修复后的大厅和房间内举行。
Olavinlinna.net
萨翁林纳大学实践学校学生制作的有关奥拉维林纳城堡的网页。
Vous pouvez également explorer Olavinlinna lors de promenades guidé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