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2 世纪,Rambertino Buvalelli 出生于博洛尼亚,致力于吟唱宫廷爱情,启发了 Guido Guinizzelli(1230-1276 年)。这位诗人在意大利掀起了一场文学运动--"新温柔体制"(Dolce stil novo),并启发了但丁。这种 "新的温柔风格 "主张提升希望成为贤者的爱人的地位,并将爱人描绘成他与上帝之间的中间人。乔治-瓦拉于 1447 年出生于皮亚琴察,他对阿基米德的手稿着迷,并将自己的知识汇集成《De expetendis et fugiendis rebus》(《论寻求什么和逃离什么》),这是第一部在死后印刷的百科全书。

十五世纪,路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Ariosto)诞生,他用 46 首歌曲写出了经典的骑士小说《Roland furieux》,取得了巨大成功。十八世纪诞生了吉罗拉莫-巴鲁法尔迪(Girolamo Baruffaldi),他在《费拉拉史》(Dell'istoria di Ferrara,1700 年)中描述了自己的城市。

从科尔托马耳他到帕索里尼

乔瓦尼-帕斯科利(1855-1912 年)是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缩影。他的童年本身就是一部相当黑暗的小说《男孩》( Il Fanciullino)。乔瓦尼诺-瓜雷斯基 1908 年出生于拉卡比安卡。他的名字相对来说并不为人所知,但他却是一个我们都喜欢的角色--唐-卡米洛(Don Camillo)父亲,他的每一句好话都被费尔南多演绎得淋漓尽致。

雨果-普拉特本名乌戈-欧亨尼奥-普拉特(1927-1995 年),里米尼人,靠绘画成名。他的国际大都会家庭、动荡的童年、他的承诺、他的旅行以及他对漫画的热情都促成了《Corto Maltese》的诞生,其第一部冒险作品《咸海之歌》于 1973 年问世。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1927 年也出生在博洛尼亚,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一名军人,这也是他们频繁搬家的原因。帕索里尼对文学很感兴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很快笼罩了他。由于对诗歌着迷,这位少年躲过了法西斯的强制征兵,然后与母亲流亡到韦苏塔(Versuta)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开办了一所临时学校,这也是他的初恋之地。1945 年是关键的一年,一场大屠杀夺去了他兄弟的生命,但他与朋友们共同设计的诗歌刊物的创刊却照亮了这一年。从那时起,帕索里尼从未停止写作。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政治色彩,他曾是审判的对象,特别是因猥亵罪,因为他唤起了男性同性恋。他的死因至今不明;1975 年 11 月,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他遍体鳞伤的尸体。但他的才华没有泯灭,他仍然创作了大量文学和电影作品,尤其是散文《愤怒》(La Rage)、小说《暴力的生活》(Une vie violente)和《雷加兹》(Les Regazzi),并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