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山雕塑到中国影响

越南艺术是远东艺术中最具争议和鲜为人知的艺术之一,但青铜文明时期(或称 Dông Son)除外,该文明于 1920 年至 1960 年期间由法国东方外语学院在河内地区发掘和研究。这一文明被称为青铜艺术文明,最古老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0 年,直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首次入侵。在其黄金时代,它可能从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亚,但其文化的统一性受到了质疑。这些民族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其中大部分是祭祀用品,许多青铜器上装饰有人物和动物形象,并采用失蜡技术铸造。最常见的器物是鼓、钟、祭祀用的斧头和雕塑,其中有些是拟人化的。这些雕像非常精致细腻。即使在这一文明消亡之后,包括螺旋在内的某些浮雕图案仍保留在该地区的艺术中。随后,越南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在建筑风格、装饰和文字方面都有很容易辨认的相似之处。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末,尽管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之间曾有过几次独立尝试。

漆器,一种祖传的技术

这种工艺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漆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的物质,由漆树(cây son)的乳汁制成,这种液体在防水的竹篮中储存两到三个月。然后将沉淀物与树脂、松节油和着色剂混合,就得到了彩色漆。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防虫、防盐水和耐热性。16世纪初,漆匠行会的守护神 Trân Lu 从中国使团带回了镀金和银器工艺。1932 年左右,一群毕业于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院的画家创造了砂漆艺术。创作完成后,画作上会覆盖一层不透明的清漆(canh gian),然后再用砂纸打磨,画面和色彩就会呈现出来,而这种打磨方式永远无法完全掌握。

版画,越南文化的一个支柱

19世纪西方印刷技术传入之前,越南人使用浮雕木版印刷宗教经文、宫廷文件和流行图像。后者主要在北宁省的 Dông Hô 村和河内的 Hang Trông 街(Tambours 街)制作。两种制作工艺对应着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 Dông Hô,版画贴在一块雕刻过的木板上。这些版画描绘的是传统场景:乡村生活、传统游戏、同性恋或宫廷爱情场景、嫉妒场景等。使用的是涂有珍珠母(diep)的 Zo 纸(源自植物)。然后根据不同的颜色逐层涂色,并刻在尽可能多的木板上。而在 Hang Trông,印在工业用纸上的图画是用刷子上色的。Hang Trông 的版画主要描绘宗教图像(白虎、圣人),并带有更明显的中国影响。这些版画主要是在农历十一十二月份制作的,在越南新年(Têt)期间出售,届时这些版画会成为家庭的装饰品。这些版画始终采用传统方法制作,是精湛工艺的结晶。您可以在河内老街上的商店里买到它们。

绘画和现代艺术,处于殖民历史的核心位置

具象艺术的传统在越南一直非常活跃,许多广受欢迎的版画就是明证。随着殖民化的发展,19世纪的越南艺术受到法国艺术风格的很大影响,主要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蓬勃发展。20世纪初,许多法国艺术机构在越南成立,其中包括 1925 年在河内成立的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它是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分校。从那时起,越南现代艺术家开始将法国技艺与丝绸、漆器和瓷器等传统材料相结合,并将绘画规范杂交,创造出东西方元素的独特融合。现代越南艺术由此诞生,Nguyên Sang、Nguyên Gia Tri、To Ngoc Van 和 Bui Xuân Phai 等伟大画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点。

裴宣佩(1920-1988),"河内灵魂的画家"。

Bui Xuân Phai 于 1920 年出生在以木雕传统而闻名的金黄村。1945 年,他从河内美术学校最后一届毕业班毕业,并帮助塑造了越南现代艺术的发展,成为20世纪东南亚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八月革命(1945 年)后,裴春派参加了为革命服务的艺术活动。1952 年回到河内后,他在自己的画室里创作他最喜欢的主题:河内街头、家庭肖像和静物,与军事绘画形成鲜明对比。他曾在美术学院任教,并为报纸绘制插图。1957 年,他参与了一场艺术和文学自由化的尝试,这与党提出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相冲突。这场运动遭到当局的严厉镇压:Bui Xuân Phai 逃过了劳改,但失去了教职。从 1960 年到 1988 年,裴宣派因在劳改营遭受的苦难而身体虚弱,又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始终忠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使命。画家的名声主要是在死后。他最著名的油画作品描绘了河内街头的孤独和忧郁,在艺术市场上备受推崇。

摄影,一门正在逐渐被放开的艺术

摄影于19世纪下半叶由欧洲和香港摄影师引入越南。第一批摄影师利用这种媒介记录历史遗迹,为殖民管理者和越南贵族拍摄肖像,并捕捉大城市的日常生活。这一技术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可以传播殖民管理者关于哥钦那、北部和安南的信息,同时也在于全家福在越南传统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儒家祖先崇拜习俗的背景下。随着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1946-1954 年和 1955-1975 年)的爆发,摄影棚摄影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它们主要用于记录当时的新闻并向国际观众传播。

自 1986 年以来,随着越南经济政策的开放,摄影师的资金来源开始多样化,艺术自由度也有所提高。在纪实摄影方面,审查制度仍然是一个障碍,尤其是对于那些作品可能揭露越南社会底层的摄影师而言。在艺术摄影方面,涌现出了几代才华横溢的摄影师,如 Bùi Xuân Huy(生于 1953 年),他是第一批被派往国外学习摄影的越南摄影师之一。他拍摄的胡志明市街道充满了矛盾和困惑,隐喻了影响他的城市和国家的变化。

正在逐步形成的当代场景

法国统治结束后,越南面临着宗教和政治团体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这导致了一段时期创作活动的低迷。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美国的干预彻底扰乱了这个国家,阻止了任何形式的艺术表达。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是在 1976 年重新统一之后的 20 世纪 90 年代。参加过独立斗争的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描述了国家的历史及其起义,并进行了必要的纪念工作。然而,言论自由仍然受到限制,任何与政权思想相悖的立场都会受到压制。

虽然艺术家们的作品仍然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将其融入作品,并继续将其与传统技术和方法并列。在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胡志明和首都河内等城市在艺术市场上崭露头角,国际收藏家、画廊主和博物馆对越南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专门为越南艺术举办的展览数量也不断增加。在越南国内,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艺术中心、画廊和博物馆,支持当地的艺术创作。例如胡志明的工厂当代艺术中心Galerie Quynh,以及河内的Vincom 当代艺术中心河内的法国学院在当代艺术创作方面也非常活跃,重点关注跨文化交流。这些最新发展预示着越南艺术的未来。

街头艺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做法

游客喜欢街头艺术,但政府和当地居民却并不总是如此。不过,面对城市年轻人为寻求解脱而表现出的热情(他们从事街头艺术不过几年时间),宽容的态度正在逐渐形成,我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壁画在河内或胡志明的街头蓬勃发展。然而,这种街头艺术仍然受到国家的控制和审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壁画都是干净整洁的,很少有批判性的内容,而是传达积极的信息。

支持这一运动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 "大步城市艺术画廊"(Giant Step Urban Art Gallery),它是当地街头艺术家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示原创作品和摄影档案。Duc Thang 区的 Ao Dài 小巷是不容错过的原创地点之一,这里的墙壁上挂满了以环境保护、家庭幸福、母子情感和计划生育为主题的感人画作。画家名叫 Cao Tri Thinh,是当地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