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_0315.jpg
V307521.jpg
V307548.jpg

美国原住民

美洲印第安人群体的核心是六个不同的族群:Wayampi族、Emerillon族、Wayana族、Galibi族或Kali'na族、Arawak族和Palikour族。在法属圭亚那,他们目前的数量估计约为9,000人,其中大多数人与社会分开生活,撤回到他们各自在森林或海岸的村庄。最近,法国当局设立了一个限制区,其范围从连接马里帕苏拉(马罗尼河上)到卡莫皮(奥亚波克河上)的一条线以南,即三分之一的领土。这一举措并非源于这些土著社区实际消失的威胁,而是希望确保其习俗的连续性,这些习俗因美洲印第安人在大城市定居而不可避免的文化融合而受到威胁。保护动植物环境对这些民族的食物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金矿开采的危险不断地破坏了这种平衡。几年来,法属圭亚那的美洲印第安人一直表示希望看到他们的孩子像其他圭亚那儿童一样上正常学校。不幸的是,某些村庄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往往成为成功进行这些研究的障碍,而在教育场所附近的住宿问题往往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尽管与世隔绝,但保留区或沿海地区的居民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这些美洲印第安人会面是非常值得推荐的经历。此外,他们对亚马逊森林的了解和完全融入环境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特别出色的导游:在森林徒步旅行甚至狩猎探险的框架中,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

威亚纳号。例如,现在可以访问Wayana村庄,主要在上马罗尼。对最良性的欧洲疾病如普通感冒极为敏感,这些人已被隔离起来,以确保他们自己的保护。虽然他们受到了西方生活的影响(法国教育体系、服饰、语言),但瓦亚纳人的身份和生活方式却没有什么变化。虽然他们不再每天穿卡林贝(红色腰布),但在节日和其他特殊场合,他们会穿上节日的服装(漂亮的手工缝制的服装和五颜六色的羽毛冠),并演奏他们的传统乐器。瓦亚纳人的日常生活分为农业劳动、狩猎、捕鱼和采集,所有活动都能满足社区的全部食物需求。木薯,以cassave(一种蛋糕)或couac(精粉)的形式,是他们烹饪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加利比号。在法属圭亚那的所有美洲印第安人中,加利比人可能是最融入圭亚那社会生活的,因为与其他美洲印第安人社区不同,他们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区,无论是在马纳附近,还是在圣洛朗-杜-马罗尼,在伊拉库博或在库鲁和卡宴。加利比人在社会和政治方面进行斗争,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和传统。因此,他们在马罗尼河口建立了自己的公社,即阿瓦拉-亚利马波,他们完全自己管理。他们参与了圭亚那的经济,在旅游、农业和渔业部门相当活跃。加利比人组织成社区,承认一个 "队长 "的权威,他通常充当与机构的对话者。最近,这些社区已开始转向旅游业,允许游客在一天或一个周末内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

帕利库尔号。帕利库尔人和瓦亚纳人一样,被认为非常容易受到从欧洲传入的疾病的影响,他们主要生活在法属圭亚那的东南部,在圣乔治村和奥亚波克河口之间,生活在由省令为他们设立的保护区内。帕利库尔人传统上实行以物易物,最近才开始使用货币。虽然他们的大多数孩子现在都在上学,但他们仍然远离现代文明,保留着非常传统的习俗和风尚。

黑马龙人或布希能格人

黑马隆人之所以被称为黑马隆人是有历史原因的:他们是非洲奴隶的后代,在18世纪决定 "黑马隆人",即逃离种植园--主要是苏里南的荷兰种植园,但也包括圭亚那的种植园--在那里他们经常在难以忍受的条件下工作,以恢复他们作为自由人的地位。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的另一个名字是 "Bushinengué",这个词是从英语 "bush negroes "中创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正是通过将自己隔离在森林中(他们完美地驯服了这种地形),设法避免被压迫者抓住并将自己组织成社区。与美洲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在圭亚那被认为是 "河中人";他们对水路的了解和对水路的驾驭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皮罗格。黑人马龙社区也以其精湛的木雕和绘画技术而闻名,因为布希嫩格的手工艺主要是基于非洲的根基。

圭亚那有三组布希嫩格人。博尼斯人或阿库鲁人(约5000人)主要居住在马罗尼河右岸(阿帕图、帕帕伊奇顿和马里帕苏拉),恩朱卡人(6000至10000人之间)也居住在马罗尼河沿岸以及大山地、库鲁和卡宴郊区,而萨拉马卡人(约8000人)则分布在领土的四个角落(圣洛朗-杜-马罗尼、库鲁、坦波克河岸和奥亚波克)。黑马龙人使用的共同语言,独立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是来自苏里南的Sranan Tongo。然而,内陆地区的居民使用的变体与他们自己的文化联系更紧密。例如,萨拉马卡人在与其他布希宁格人打交道时使用Sranan Tongo,但在他们自己之间却说萨马卡语

。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情况一样,黑马龙人的传统经济是以森林中的农业、狩猎、捕鱼和采集为基础。这些人砍伐和焚烧林地,以种植被称为abattis的刀耕火种的作物。妇女们主要种植水稻、木薯和一些块茎。像美洲印第安人一样,他们从沿海城市进口一定数量的制成品(陶器、服装、织物等),这使他们相对依赖西方文明。自1960年以来,黑色的栗色柱子已经趋于非结构化了。然而,苏里南和圭亚那沿海城镇之间的通信手段已经改善,促进了商品和旅游的交流。

克里奥尔人和大都会

克里奥尔人是圭亚那最大和最活跃的社区(约占人口的40%)。圭亚那克里奥尔人是非洲人的祖先和各种群体,如中国人、欧洲人甚至印度人(来自印度)之间广泛交融的结果,通常被称为 "Coolies"。此外,圭亚那在历史上接收了大量来自法属西印度群岛(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目前约有12000人)和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和多米尼加)的克里奥尔移民。圭亚那克里奥尔语(kréyòl gwiyanè)和音乐体现了克里奥尔人的身份,这种异国情调不会让旅行者无动于衷。正是在狂欢节期间,克里奥尔人的精神表现得最为旺盛。由于大量移民的影响,克里奥尔人的比例正在下降。克里奥尔人一般定居在沿海地区(卡宴、库鲁、圣洛朗-杜-马罗尼和马纳),但他们控制着当地大部分政治权力,只有少数人生活在赤道森林中。游客可能会对圭亚那人和西印度人之间有时存在的对立情绪感到震惊。由于政治和行政原因,法属圭亚那和西印度群岛被归入同一个领土实体,而这两个地理区域各自遇到的问题却完全没有共同之处。圭亚那人经常正确地认为,与西印度群岛的部门相比,他们的部门是可怜的关系。

来自法国大都市的法国人,通常被称为 "Metros",约占圭亚那人口的12%。与西印度群岛不同,法属圭亚那没有像马提尼克岛和瓜德罗普岛的贝凯斯人那样的古老白人社区。白人抵达法属圭亚那的历史条件与西印度群岛的情况截然不同。在群岛上,白人最初是土地所有者,是经营种植园的主人,被克里奥尔人剥削,而克里奥尔人往往是被奴役的。在法属圭亚那,白人最初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该领土上居住的囚犯有关。地铁社区主要受雇于行政部门、军队和航天工业。它本质上是一种定期更新的临时人口。因此,这些人很少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充其量只是寻求融入克里奥尔社区。然而,有些人在短期逗留期间屈服于法属圭亚那的魅力并在那里永久定居。

其他社区

法属圭亚那的地缘政治环境有利于人口流动。该部门实际上是世界上这一地区真正的经济财富岛,以至于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圭亚那的人口几乎不受控制地增加:圭亚那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埃尔多拉多,特别是被巴西和苏里南的人口认为是埃尔多拉多。非法移民是当局的主要焦点,尽管这些人口的存在有许多经济和文化优势。每年,圭亚那当局都会驱逐大约15000名非正常情况下的人。

在圭亚那的主要外国社区中,最有活力的是由亚洲人组成的社区,他们是贸易和农业领域的真正驱动力。在19世纪,来自广东地区的中国人被带到圭亚那,以弥补废除奴隶制后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他们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他们主要是专门从事小商品贸易,并自行组织与香港的移民渠道。圭亚那的Hmongs人从1977年起由法国政府根据难民援助协会和曾在印度支那向这部分人传过福音的传教士的建议进行安置。他们来自老挝,在1975年共产党上台后逃到泰国的难民营,他们是西方国家各种安置项目的对象。第一批苗族家庭就这样来到了圭亚那,来到了Cacao村,他们在那里从事水稻种植。今天,他们主要成为市场园丁,在向圭亚那大中型城镇的城市市场供应水果和蔬菜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1979年建立了第二个村庄Javouhey,距离Cacao 250公里,1988年又建立了第三个村庄Rococoua。法属圭亚那的亚裔社区还包括爪哇人,他们实际上是移民到苏里南(当时是荷属圭亚那)的印度尼西亚人,在完成与荷兰政府的合同后,于1955-1960年左右定居在法属圭亚那的辛纳马里地区。在尝试了几次耕作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背弃了农业,在圭亚那航天中心(CSG)的大型建筑工地上工作。

黎巴嫩移民已经在法属圭亚那生活了很长时间,并完全融入了这个国家。他们的首选活动主要是纺织品贸易。但法属圭亚那也是世界上这个动荡地区的一个庇护地。在不久前,逃离极权主义的杜瓦利埃政权的海地人,然后是他们国家的苦难,发现讲法语的圭亚那是一片欢迎的土地。2010年海地地震后,许多学生被邀请在法属圭亚那继续学习,同时等待国家的重建。一般来说,海地人靠小规模的园艺或房屋维修工作为生,行政或财政困难往往迫使他们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子里,而且往往是在社区里。其他难民是来自邻国苏里南的内战。这场冲突导致了苏里南人的大量到来,特别是1986年在圣洛朗-杜-马罗尼。当时,在该地区设立了营地,以容纳他们并管理当时被认为是临时性的情况。但冲突持续了7年,当1993年恢复平静时,很少有人回来。另一方面,金矿区的工作主要吸引了巴西人,他们的家庭已经融入了圭亚那的生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在学校上学。最后,来自圣卢西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圭亚那和印度尼西亚的几千名国民完成了这一巨大的人口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