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

印度社会受大量复杂规则的制约,拉贾斯坦邦的社会运行方式非常传统。虽然在大城市,规则似乎有所改变,但在农村却并非如此。种姓制度、宗教、家庭、性别和地位都产生了印度人恪守的规则和习俗。
从广义上讲,种姓划分了社会的等级和组织。一个种姓的成员生来就属于这个种姓。他们必须在本种姓内结婚,并遵守有关生活诸多方面的规定(食物禁忌、净化仪式等)。一些低等种姓或中等种姓的成员倾向于采用高等种姓的禁令,希望被高等种姓同化。这一过程被称为 "僧侣化"。宗教决定了日常生活的节奏,人们需要遵循大量的仪式和规则,以确保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很大,宗教的份量也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你属于印度教的多数派、穆斯林的少数派,还是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帕西教或佛教社区。 家庭是一个支柱,但也是一个僵化的框架,每个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性别决定了某些义务和行为。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传统上,妇女管理家务,而男子则负责外面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妇女工作。地位意味着责任,任何人都不能推卸。获得财富和权力的机会差别很大,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也很明显。穷人和富人比邻而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富裕的人从面容憔悴的居民身边走过,却没有多加注意。在许多村庄里,坚固的混凝土房屋与脆弱的土坯小屋比邻而居。即使在不那么明显的情况下,这些阶级差别几乎也是每个定居点的标志。

家庭

原则上,家庭纽带的重要性从未让到拉贾斯坦邦旅行的西方人失望过,我们所珍视的个人自由似乎只是一种奇怪的幻想。所有重大决定,包括职业、配偶或新生儿姓名的选择,都由父母做出。人生被划分为四个年龄段,界限相当明确:童年和学习、结婚生子、退休和养老。在拉贾斯坦邦的农村地区,印度人保留了联合家庭的原则。几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父亲将儿子、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当家庭人口增加时,就会在房子上加盖一层,或者分割土地建造新的住所。每个工作的儿子都必须将自己的收入交给父亲,由父亲管理家庭预算。在大城市里,年轻一代正在摆脱这种模式,尤其是在受过教育的圈子里,父母或姻亲的持续控制被视为进步的阻碍。然而,人们仍然期望子女照顾年迈的父母。传统上,这一责任由长子承担。然而,你会对印度年轻人的保守感到惊讶,他们很少想到要摆脱家庭权威。

婚礼

这是每个印度人一生中的大事,是他们步入社会的标志。包办婚姻是惯例。父母为自己的儿子寻找种姓中的妻子,最好是在社区中。外貌、文凭、社会地位、经济财富以及未来配偶的星座都会被研究。恋爱婚姻仍然非常罕见,父母被要求寻找生活伴侣,即使他们去了国外生活。嫁妆虽然是非法的,但却是父母之间谈判的核心。女孩提供自己的妆奁,通常是卧室的床和衣柜、厨房用具(食品加工机、炖锅、调料盒等)、缝纫机、礼物以及给准备迎接她的家庭的钱。
年轻男子送给妻子珠宝和衣服。 年轻妻子离开父母去婆家生活,这种改变往往是痛苦的。婆婆会教她家规,丈夫会告诉她如何做人。
在印度的厨房里,"莎丽事故 "并不少见:新娘在与婆婆争吵后或因没有支付嫁妆而被活活烧死。 传统上,婚礼在 11 月和 12 月或 4 月举行。印度教婚礼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持续十天左右。最初的几天是祭祀仪式,称为 "法会"(pujas),将直系亲属聚集在一起。每天早上,婆罗门会举行哈迪仪式,在新郎新娘的腿和胳膊上涂抹姜黄膏。倒数第二天,新郎和他的男性亲属会去新娘家拜访。留在家里的妇女组织一场模拟婚礼。男子不得参加。一名妇女乔装成男子,另一名妇女扮演新娘,婚礼仪式在欢笑声中进行。婚礼在新娘家举行。新郎新娘围着圣火转 7 圈,交换花环。举行盛大宴会,并伴有丰盛的饭菜。第二天,新郎新娘返回各自的家庭。新的礼仪仪式标志着这对新人到家。然后,新郎的家人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向朋友、邻居和熟人介绍这对新人。宾客越多越好,在印度,600 名宾客被认为是小型婚礼。为了举办这样的婚礼,许多家庭债台高筑,婚礼的奢华程度总是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

童婚

尽管 1929 年《童婚限制法》已禁止童婚,但在拉贾斯坦邦,童婚习俗仍然十分盛行。法定结婚年龄为女性 18 岁,男性 21 岁。虽然很难获得可靠的统计数据,但 2021 年的全国健康和家庭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20-24 岁拉贾斯坦邦妇女中,有 24.5%的人说她们在 18 岁之前结过婚。这种习俗源于五月举行的阿卡 Teej 节。在丰收节期间,年轻女孩会嫁给年轻男孩。这些婚姻是做出财务安排、巩固土地所有权或协调两个家庭利益的机会。女孩从男孩的家庭获得经济和实物补偿。许多当地公民和协会都在抗议这种过时的做法。2016 年的阿卡 Teej 启动了一项原创行动。一个帐篷和谷仓供应商协会的主席拉维-金达尔(Ravi Jindal)要求在出租设备前提供夫妻双方的出生证明。45 000 多名节日帐篷销售商和租用者对此表示支持。邀请卡印刷商也采取了这一举措,现在他们也要求提供身份证明。这一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拉维-金达尔却声称已经挽救了 4000 或 5000 名早婚儿童。

妇女的地位

在拉贾斯坦邦,尽管妇女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佩戴耀眼的珠宝,但她们并不是主角。女孩从小受到的关注就少于她们的兄弟。在农村地区,当家庭收入较低时,教育仅限于学校的前几年。父母最关心的是为女孩提供嫁妆(dahej),有时需要花费数年的积蓄。当地有一句谚语可以概括女孩进门的意义:"养育女孩就像耕种邻居的田地"。对许多家庭来说,女儿的教育仅限于让她成为一个好妻子:学会做饭、缝纫、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丈夫和公婆的服侍下生活,年轻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生儿育女(最好是儿子),抚养他们长大并操持家务。她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她不能与比丈夫年长的公公或妯娌说话,在他们面前必须蒙面。她不能在公共场合直呼丈夫的名字。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她必须从井里打水,从乡下打柴。在富裕地区,根据 "贞节牌坊"的规定,她只能隐居在房子的一个角落里,不允许与来访者交谈。她有一大群仆人协助她,由她负责管理。在城市中,出于需要或对现代性的考虑,将妇女限制在家中的严格规定正在被淡化。来自中产阶级或富裕家庭的女性正在学习和工作。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城市地区,收入使她们能够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未来,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尽管 1829 年被英国人禁止,但殉夫(寡妇在丈夫的火堆中献祭)的传统一直延续到 1987 年,直到最后一例记录在案。在拉贾斯坦邦的一个小村庄里,年仅 18 岁的罗普-库马尔(Roop Kumar)跳进了丈夫的火堆。35 年后,这个年轻女孩成为村里部分人的偶像,他们把她奉为女神,顶礼膜拜。

教育

印度在识字率方面已经迎头赶上,到 2021 年,男性识字率将达到 84.7%,女性识字率将达到 70.3%。拉贾斯坦邦在这方面却步履维艰。虽然男性识字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80.08%),但对女性来说却是灾难性的。拉贾斯坦邦只有 57.6% 的妇女会读写。这是全印度男女之间最大的差距。这明确证实了该邦对妇女地位的重视。造成这些糟糕结果的原因有几个。在沙漠地区和部落人口中,入学率几乎为零。有些地区的入学率甚至低至 10%。在其他农村地区,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公立学校,至少对最年幼的孩子来说是这样。拉贾斯坦邦有 105 379 所小学。上学是免费的,但家庭必须支付义务教育校服、用品和书本的费用。
许多家庭负担不起这些费用,每个家庭只能送一个孩子上学。 教育已成为印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几乎成为一项产业。有能力的家庭不惜流血牺牲,也要确保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公立学校广告遍布城市的每一面墙壁,以 4x3 的形式展示,证明了竞争的激烈。奇怪的是,拉贾斯坦邦却是拥有大学最多的邦。有 100 多万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2021 年的入学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5.26%。

社会保护

印度和拉贾斯坦邦并不是社会保护的倡导者。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劳动体系往往处于地下状态,因此很难确保为每个公民提供良好的保护。政府正在重点修订和加强对有组织部门工人的社会保障。因此,公务员和大型私营企业的员工都能享受医疗保险、养老金,有时还能享受失业保险。2015 年,纳伦德拉-莫迪推出了一项针对在业穷人的计划。工人每年只需象征性地缴纳约 15 卢比,即可在发生工伤事故时一次性领取高达 20 万卢比的保险金。然而,医疗或住院费用并不包括在内,许多印度人并不就医。同样,养老金计划只惠及私营部门雇员和公务员。不过,2004 年推出并于 2009 年扩展的新养老金计划允许所有 18 至 60 岁的工人自愿参加。尽管该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从 60 岁起支付养老金,但资金并不冻结,可随时提取。

失业保险仅限于私营部门雇员和公务员。要符合条件,您必须因任何非雇员自身过错的原因被裁员,至少有两年的工龄,并且从未领取过失业保险金。补偿金额为工资的 50%,支付期限为 3 个月。对于月收入低于 21 000 卢比的裁员,有一项特殊的保险计划。他们可获得相当于其工资 50%的补偿,最长期限为 2 年,还可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医疗保险,并有权接受职业培训。为应对 Covid-19 危机,拉贾斯坦邦为城市日工推出了一项就业计划。该邦保证每年工作 100 天,平均工资为每天 259 卢比,这确保了最贫困家庭的最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