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时代的过去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堡(Fort Frederik Hendrik)是岛上最早的石头建筑,也是荷兰人在岛上留下的唯一证据。继荷兰人之后的第一批法国定居者居住在相当简陋的木制建筑中。但这一切随着马埃-德-拉布多纳(Mahé de Labourdonnais)的到来而改变,他决心改变这座岛屿的面貌。他为殖民者提供劳动力和材料,使他们能够建造出名副其实的家园,即大型灰泥建筑,通常采用古典线条或受法国地方风格(布列塔尼、洛兰等)的启发。历史和海军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拉布当纳也希望打造真正的城镇。根据夏彭蒂耶-德-科西尼(Charpentier de Cossigny)的规划,他按照棋盘式的规划组织了路易港和马埃堡的开发,街道和林荫大道交错形成住宅区。路易港的人行道就是在这一时期铺设的。

法国人之后是英国人,他们开始修建更多的防御工事。阿德莱德堡(Fort Adelaid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用玄武岩石块砌成的轮廓雄踞路易港。英国人还在岛上修建了铁路,这也标志着与工程学进步密不可分的所谓金属建筑学的到来。他们为城镇装饰了许多公共建筑,如库雷皮佩的皇家学院和卡内基图书馆,这些建筑都是气势宏伟的石头结构,线条非常 "欧洲"。

欧洲定居者的存在也与经济建筑密不可分。在法国统治下兴起的大型种植园在英国统治下蓬勃发展。这些工厂的烟囱遍布全岛,是这种 "工业 "建筑最明显的证据,此外还有数十家昔日的制糖厂,其中一些已被改造成文化中心,如可爱的艺术咖啡馆(一家展示画家马尼格利尔作品的餐厅画廊),尤其是岛上最大的博物馆--苏克雷探险博物馆(l'Aventure du Sucre)。不过,最令人感动的遗迹还是在路易港的阿普拉瓦西高塔(Aapravasi Ghat),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些遗迹是建于 1849 年的移民中心遗址,当时是为了安置奴隶制废除后大批来到甘蔗种植园工作的印度 "契约 "劳工。从遗迹中可以看到移民的住所、厨房、厕所、医院,尤其是移民抵达时必须攀登的具有象征意义的 14 级台阶。这是一个很有震撼力的遗址,有助于了解该岛复杂的历史。

克里奥尔人的栖息地

毛里求斯真正的特色体现在其 "克里奥尔 "式建筑上,殖民者很快就采用了这种建筑风格。不得不说,这种居住环境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抵御气候的限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种植园里的大宅子和上高原的高级住宅(由离开城市不健康的空气而到山里呼吸更纯净空气的毛里求斯人建造)非常相似。这些房屋建在石头基座上,以隔绝地面的潮气,而石头基座本身则开有小孔,以保持良好的通风,这些房屋的木质框架上有门和隔板,上面有百叶窗或小窗户,以保证最大限度的通风。屋顶的瓦片结构通常涂有防水涂层,而且坡度经过精心设计,可以让雨水顺利排出。

客厅位于房屋中央,是房屋中最大的房间,其他房间围绕客厅对称排列。所有房间都排成一排,以便空气流通。出于安全和功能性的考虑,厨房和杂物间被分隔在庭院的有限区域内。房子的后面是一个专供家人使用的私密空间。而前面则完全用于接待客人,这是克里奥尔文化的支柱。因此,房屋中最重要的空间就在这里:阳台。这个带柱廊的有顶阳台可以与整栋房屋相邻(后阳台留给家人),也可以只与三面相邻。它具有多种功能:保护房屋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确保室内外的和谐交流,让郁郁葱葱的花园的芬芳和色彩渗透进来;最重要的是,它是房屋的接待区,因此其装饰和家具都特别考究。随着时间的推移,varangue 从一个简单的柱廊演变成一个带栏杆的长廊,然后又受欧洲温室的启发演变成一个玻璃长廊。装饰也是这些美丽住宅的一大特色。蕾丝般的木质或金属镶板、典雅的顶篷和花卉栏杆让每栋房屋都独一无二。值得一看的有:Domaine des Aubineaux、 Maison EurekaDomaine de Saint AubinChâteau de Labourdonnais

小镇上受欢迎的房屋也是如此。虽然它们保留了克里奥尔大宅的元素(变体、房间布局等),但仍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个性,这得益于对不对称的巧妙利用、使用更简朴的材料(如金属板),尤其是外立面的个性化程度更高,现在外立面装饰有鲜艳的色彩和高度风格化的装饰(铁制和木制装饰、带有交织阿拉伯花饰和涡形装饰的檐口和顶篷等)。由于受到地块面积的限制,这些房屋的面积都比较适中。有的直接通向街道,有的则带有花园,在最豪华的住宅中,花园中还建有凉亭和亭阁,并用栅栏将其与街道隔开,栅栏门被称为 "巴罗"。村庄里随处可见的克里奥尔式小木屋也是如此,这些小木屋虽然面积不大,材料也很简陋(木头、金属板),但色彩鲜艳,装饰精美。

遗憾的是,这些克里奥尔风格的优秀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不尊重当地建筑合理原则的混凝土小屋和房屋......

宗教混合

该岛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宗教和谐共存。路易港的圣路易大教堂以其雄伟的石头轮廓和两侧威武的塔楼而闻名。 路易港的圣路易大教堂(Saint-Louis Cathedral)几乎不受时间的摧残,象征着岛上天主教徒的信仰。不过,最上镜的教堂还是在马勒海角(Cap Malheureux)。它就是欧西利亚特里斯圣母教堂(Notre-Dame Auxiliatrice)。教堂通体洁白无瑕,矗立在海边,与潟湖的碧绿相映成趣,陡峭的屋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令人惊叹。

关帝庙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见证。该塔坐北朝南,因为神灵应该面朝大海,塔顶的弧形山峰覆盖着色彩鲜艳的琉璃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印度教和泰米尔教寺庙中也有同样的装饰力量。岛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庙位于特里奥莱特村。这就是马赫斯瓦纳特希夫曼迪尔神庙(Maheswarnath Shiv Mandir Temple),其雄伟的穹顶和亮丽的白墙衬托出精致的花卉图案。泰米尔苏里亚乌达亚桑加神庙(Tamil Surya Oudaya Sanga Temple)也是不容错过的景点,其色彩闪烁,雕像众多。在路易港,千万不要错过朱玛清真寺(Jummah Mosque),其美丽的白绿相间的外墙上有一扇雕刻精美的木门,还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庭院,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和谐的多元文化不仅体现在宗教遗产上。事实上,许多街区,尤其是商业区,都有它的印记。路易港有自己的唐人街,唐人街入口处有一个带有典型中国式弧形屋顶的门廊。同样,主要城市中心熙熙攘攘的市场和集市也让人想起阿拉伯国家的露天市场或有顶市场。

当代流变

毛里求斯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但也未能逃脱房地产开发商的贪得无厌:酒店随处可见,路易港,至少是其周边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高楼大厦的数码城或商业区,而其滨水区(考丹滨水区)则被改造成一个略显夸张的岛屿之窗,尽管在建筑上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城镇继续以无政府主义的方式发展,往往对被忽视的历史遗产造成损害。

但最近的一些项目表明,现代性与当地根基是可以结合的。例如,建筑师让-米歇尔-威尔莫特(Jean-Michel Wilmotte)试图为阿纳希塔(Anahita)度假村带来真正的原汁原味,用当地的玄武岩石材建造了漂亮的别墅。同样,SSR 国际机场客运航站楼的玻璃和钢结构的灵感也来自于大棕榈树(Arbre du Voyageur),而法国学院(Institut Français)的四个大门分别代表了一种当地文化,其结构本身就包含了树木!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也是毛里求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毛里求斯商业银行--的指导原则,这是一座透明的椭圆形建筑,由建筑师让-弗朗索瓦-柯尼希(Jean-François Koenig)设计,也是毛里求斯第一座获得认证的绿色建筑。

让-弗朗索瓦-柯尼希和亨丽埃特-瓦伦汀等许多建筑师反对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建造大量高能耗、平顶的立方体房屋,他们提倡克里奥尔人的生活方式--清新、通风和采光,并在其作品中加入了传统的 varangue。Henriette Valentin 是岛上当代建筑的关键人物。她负责制定了 "智慧城市美景计划"(Smart-City Beau-Plan)。到 2030 年,毛里求斯将拥有 11 座智慧城市,这些城市实体旨在通过更先进的交通网络和优质服务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同时发展水和能源方面的自主权。这些项目吸引了南特建筑学院的关注,该学院已在离弗利克弗莱克不远的梅迪纳智慧城市所在地建立了一个校区。该校有 150 名学生。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生将不乏原创性、可持续发展的想法,帮助这颗印度洋上的明珠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