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 : 历史
波兰国歌唱道:"只要我们活着,波兰就不会灭亡"。克拉科夫在许多方面都是这句爱国格言的实物见证,因为克拉科夫人民的记忆在克拉科夫的石头中得以延续。这座曾经的首都保存着波兰天才的一些最优秀的作品,并见证了波兰非物质遗产中一些最伟大作品的诞生。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还将背井离乡的波兰人民团结在一起,有时不得不独自面对世界,提醒人们波兰人永远怀有对祖国的梦想。然而,尽管这座城市发生过多次叛乱,其遗产也十分重要,但却很少遭到破坏。它的许多成就依然完好无损,正因如此,它在波兰国内备受珍视。克拉科夫专注于其遗产,全神贯注于重拾民族精神,痴迷于各种形式的进步。克拉科夫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活的圣地。
Des origines à 966
传说与史前
克拉科夫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 966 年,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却很少。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考古遗迹来了解这座城市的史前史。
与许多这样地理位置优越、俯瞰河流的城市一样,该遗址已被占用了数千年,其痕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我们对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时的生活由农耕社区组成。在随后的几千年里,这些遥远的祖先被一波波来自草原的移民同化: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匈奴人等,最后斯拉夫人在此定居。两个传说赋予了这座城市生命。第一个传说是围绕国王克拉库斯(Krakus)建立的,他是一位威武的战士,曾杀死瓦维尔城堡山下的一条巨龙,拯救了这个地区。在最早的文献中,克拉科夫就是以他的名字 "Krakwa "出现的。对克拉科夫市郊克拉库斯土丘的发掘出土了可以追溯到7世纪的考古文物。另一个传说是皮亚斯特的传说,他在10世纪统一了斯拉夫部落,他的儿子米什科公爵一世皈依了基督教,并将影响力扩展到克拉科夫。在这里,历史和传说交织在一起。第一次提到克拉科夫是在米什科的土地清册中,这是一个自治的边境城市,向其捷克邻国纳贡。人们认为,克拉库斯的传说与圣乔治的传说非常相似,是米什科的基督徒为了将克拉科夫融入天主教世界而创造的。
990 - 1034
克拉科夫和皮亚斯特
990 年,米什科将该镇置于皮亚斯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几个世纪以来,小镇的命运都与这个王朝息息相关。但皮亚斯特王朝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米什科的儿子勇敢的博莱拉斯(Boleslas the Brave)做得相当不错:1000 年,他建立了一个自治的波兰教会。克拉科夫在瓦维尔山上获得了一个教区,并修建了第一座大教堂。
1025 年,博莱拉斯还在未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理论上是他的宗主国)的眼皮底下加冕自己为波兰国王,甚至没有真正等待他所请求的教皇的授权。对国家来说,这一策略并不成功。他的儿子被日耳曼人打败,被迫交出王位,成为一名普通的公爵。 当他于 1034 年去世时,一场可怕的内战爆发了:这是异教徒的反应。
1036 - 1046
异教徒的反应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波兰国家消失了:皮亚斯特流亡海外,教堂被烧毁,邻国入侵,地方豪强互相残杀。当一切尘埃落定时,复兴者卡西米尔公爵发现他的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中,只有克拉科夫逃脱了毁灭的命运。1041 年重建后,克拉科夫成为波兰的首都,毗邻克拉科夫的 Tyniec 修道院于 1044 年成立,目的是使波兰重新基督教化。1046 年,克拉科夫主教区重新建立,秩序似乎正在恢复。
1079
斯坦尼斯拉斯的殉难
他的继任者波列斯拉夫二世恢复了祖先的政策。他被加冕为国王,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并与权贵们发生了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079 年,他暗杀了非常受欢迎的克拉科夫主教、什切潘努夫的斯坦尼斯劳斯(Stanislaus of Szczepanów),原因是他批评了他的政策(遗憾的是没有详细资料)。有一种说法是波列斯拉夫在自己的大教堂里亲手杀死了这位牧师。最后,国王被流放,斯坦尼斯劳斯成为克拉科夫的守护神,也是克拉科夫的第一位守护神。他的遗体被保存在瓦维尔一座精美的银质石棺中,波兰国王曾在他的保护下加冕。皮亚斯特统治时期的其余时间里,内战接连不断。波列斯拉夫三世统一了国家,并保持了强大的个人统治,但他在 1138 年制定了继承规则,将波兰划分为世袭自治的公国,从而开始摧毁一切。
1138 - 1320
地区解体
在这种新秩序下,克拉科夫成为权力中心,也是波兰第一代王子的统治地。因此,克拉科夫屡遭入侵,并成为各种阴谋的一部分。这段时期并不繁荣,尤其是在蒙古人的进攻下,1241 年的一场大火将城市夷为平地。在众多德国定居者的帮助下,这座城市在更远的地方重建,这次是用石头建造的,他们引进了德国的建筑风格和极具辨识度的方格布局。直到16世纪,德语一直是克拉科夫的主要语言。
1320 – 1370
Piast 餐饮
直到 1320 年,拉迪斯劳斯一世才重新统一了国家,并修建了今天的瓦维尔大教堂。他恢复了王室头衔,并成为第一位在此加冕和下葬的国王。他的继任者正是卡西米尔三世大帝,皮亚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也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家:人们对他的评价与对奥古斯都的评价一样,都说他来到了一个木头做的波兰,却离开了一个石头做的波兰。卡西米尔胸怀大志:他创建了卡齐米日,今天这里是克拉科夫市的一个区;他还创建了克拉科夫学院,这是波兰第一所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1386 - 1434
第一个雅盖隆
卡西米尔三世去世时没有子嗣,国家的贵族们选出了新的君主。1386 年,立陶宛大公拉迪斯劳斯二世-雅盖隆继位,开始了对两国领地的个人统治。正是在雅盖隆统治时期,文艺复兴来到了克拉科夫,这座城市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克拉科夫大学进行了翻修,并设立了神学教席(今天的神学院是欧洲最著名的神学院之一),成为传遍欧洲的学术中心。
1434 - 1572
克拉科夫和雅盖隆
城市的繁荣和大学的活力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在哥白尼的带领下,他们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和天文学。由于克拉科夫与汉萨同盟的联系以及地处多条贸易路线的十字路口,贸易蓬勃发展。克拉科夫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工匠和学生。克拉科夫的皇家城市地位也使其能够启动一系列建设项目:克拉科夫的布匹市场(Sulkenice)、城墙和圣玛丽大教堂都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1473 – 1543
哥白尼与克拉科夫
1491 年,这位日后成为著名天文学家,但生前却以医学和法律学位闻名于世的人,在开始宗教学习后,来到克拉科夫学习医学和天文学,时年 17 岁。当时,雅盖隆大学是欧洲著名的医学和天文学中心。正是在这里,哥白尼提出了他最初的天文学理论,并加入了欧洲知识分子的精英行列,开始了与波兰(以及德国)许多同行的终生友谊和通信网络。1495 年,哥白尼离开波兰首都,成为一名教士,最后前往著名的帕多瓦大学(当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学习。他从未从雅盖隆大学毕业,因为拥有学位会影响他在意大利的学习计划。今天,您可以在大学的博物馆里一睹哥白尼在这座城市的黄金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世界擦肩而过的情景。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这位著名天文学家的生平、他受到的影响以及他的理论。
顺便提一下: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反对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和《圣经》正典,但他既没有受到教会的谴责,也没有像流行文化所说的那样被烧死在火刑柱上。这位天文学家本身就是教会的人,尽管他没有被任命为牧师,他在弗洛姆博克的主教也非常鼓励他的研究。如果说哥白尼有时会惹上麻烦,那是因为他的其他神学观点、他选择的朋友(其中一些人被宣布为叛教者)以及他与房东太太过于亲密的关系!
1569
两族共和国统治下的克拉科夫
1569 年,波兰和立陶宛在卢布林正式合并,成立了两国共和国。不久之后,最后一任雅盖隆国王去世,波兰贵族(Szlachta)加强了选举权,宣布成立贵族共和国(Rzeczpospolita)。以这种方式选出的第一位国王正是法国人亨利-德-瓦卢瓦(Henri de Valois)。
然而,在波兰站稳脚跟的却是瑞典的瓦萨王朝。西格蒙德三世-瓦萨(Sigmund III Vasa,1587-1632 年)是两国国王和瑞典国王,他试图将两权合并,结果在斯德哥尔摩被废黜。战争爆发,开启了一个冲突的时代。与此同时,共和国征服了东部的土地,其领土面积达到了 100 万平方公里的顶峰。波兰现在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其重心远远向东转移。克拉科夫发现自己与维尔纽斯(威尔纳)和利沃夫(卢沃夫,现位于乌克兰)等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由于过于偏离中心,不再是一个好的政治首都。
1551 – 1589
波兰国王亨利
亨利-德-瓦卢瓦是凯瑟琳-德-美第奇最宠爱的儿子,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然而,母亲的宠爱保证了他接近权力的地位。当宗教战争在法国肆虐时,亨利站在了天主教徒一边,他的部下参加了灾难性的圣巴塞洛缪日大屠杀。当法国大使来到垂死国王西吉斯蒙德-奥古斯都(Sigismund Augustus)的宫廷为王位出谋划策时,这场大屠杀的消息传到了波兰。这位候选人引起了关注。在当时还是宗教宽容天堂的波兰,他被视为反新教者。如果他想要王位,就必须承诺保护法国新教徒的权利和波兰贵族的权利。这些条件被称为 "亨利国王条款",是《两国共和国宪法》的基础。
甚至在他启程参加加冕典礼之前,紧张局势就已经开始了。亨利喜欢法国宫廷,不喜欢波兰贵族的要求。他尽量拖延时间,在路上闲逛。他的到来并没有改善局势;国王对新王国的贫穷以及宫廷和宫殿的简陋感到失望,同时他也开始试探自己宪法权力的极限。贵族们则认为,年轻的国王似乎不受欢迎,对王室的职责完全不感兴趣,身边还跟着一群歌妓,他们把这些歌妓比作妓女(也许是对的)。国王被批评为放荡不羁、娘娘腔(他戴耳环,具有巴黎风格),同时他觉得自己被限制在自己的宫殿里,并试图阻止为他安排的与比他年长 30 岁的前任国王的妹妹的婚姻。这个不幸的统治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当国王被锁在瓦维尔的公寓里时,他收到了弟弟去世的消息。亨利在夜里偷偷离开了王宫,口袋里装着王冠钻石。诸侯们对他穷追不舍,却无法阻止他。
波兰的亨利就这样成为了法国的亨利三世,并在克拉科夫留下了一个黑暗的传说。波兰有许多说法(通常是假的)把他说成是一个赝品、一个性放荡者、一个同性恋者,等等。
1596
克拉科夫被废黜
1596 年,一场可怕的大火肆虐瓦维尔,皇家城堡成为一片废墟。这是对其首都地位的最后一击,于是宫廷迁往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华沙。从那时起,华沙开始缓慢衰落。
虽然失去了政治作用,但王城仍保留了一些机构,包括国库。它仍然是国王的象征性所在地:他们仍然在这里加冕和下葬。国家也进入了历史上的黑暗阶段。贵族共和制这一欧洲独一无二的政治制度已不再起作用。政治分裂阻碍了税收和军队的控制。议会的每个成员都有否决权,即所谓的自由否决权,这阻碍了任何改革。邻国利用这一制度,腐蚀贵族。
1655-1660
洪水
入侵接踵而至。1655 年至 1660 年间的瑞典入侵使克拉科夫人口锐减三分之一以上,被称为 "洪水"(Potop)。克拉科夫在两次毁灭性的围攻中被洗劫一空,城墙外的城市几乎被摧毁。世纪末,一场瘟疫袭击了这座奄奄一息的城市。
1773 - 1794
分数
1773 年,在一场反对俄国干涉内政的人民起义之后,三个邻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决定瓜分这片领土。1791 年,在历时四年的议会会议之后,议会和国王宣布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并颁布了一部自由宪法(这是继美国之后历史上第二部自由宪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宪法之一)。俄国专制制度并不领情,再次入侵波兰,使波兰沦为傀儡国家。1794 年,民族英雄、伟大的共和主义者塔德乌什-科斯丘斯科(Tadeusz Kosciuszko)趁俄国驻军撤离之机,从克拉科夫发动起义:出其不意的俄国人输掉了一场战斗,但不久后又将其击溃。1795 年,克拉科夫从地图上消失。
XIXe siècle – Début XXe siècle
没有波兰的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曾并入奥地利的加利西亚省。拿破仑时代结束后,克拉科夫于 1815 年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城墙被拆除,铺设了宽阔的大道,修建了公园。1846 年,该城领导了一场反抗奥地利人的起义,但以失败告终,并被军事占领。军队驻扎在瓦维尔山上,宫殿建筑群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对维也纳效忠的回报,该城于 1866 年恢复自治。波兰文化正处于黄金时代,克拉科夫是波兰文化的主要中心之一,而前王国的俄罗斯和普鲁士地区则日益生活在压迫之下。奥地利人甚至出资修缮了历史中心和瓦维尔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恢复独立,但华沙再次成为首都。克拉科夫作为波兰民族的第二心脏繁荣起来。
1939 -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克拉科夫
经过激烈的战斗,波兰投降并被分为三部分。西部被第三帝国吞并,东部被苏联吞并,纳粹则在中部建立了一个以克拉科夫为首都的小型傀儡国。这座城市遭到野蛮掠夺,被剥夺了知识分子的权利,被送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犹太人口被清空。然而,由于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斗和轰炸,这座城市的建筑依然完好无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纳粹有条不紊地消灭人口,并试图使这座城市德国化。有 5 万名德国人居住在这里,为他们建造了整整一个区,并为他们预留了电车线路。冲突结束时,波兰已被彻底摧毁,这里曾三次成为前线地区,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战斗。近 550 万波兰人丧生,其中包括 300 万波兰犹太人,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丧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华沙被摧毁了 80%,80 万人丧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个人丧生。灾难的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计划为波兰建立一个新的首都。
1945-1989
共产党政权
战后,波兰在盟国的谈判桌上被重新划定:1947 年举行了一次投票,就波兰是否应加入共产主义集团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不出所料,共产党人操纵了投票过程。为了投 "赞成 "票,他们毫不犹豫地毁坏投票箱并杀害积极分子。克拉科夫是个例外:它设法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组织了投票,并对提议的三点中的两点投了 "反对 "票。政权始终认为这座城市持不同政见。为了控制这座城市,当局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新胡塔综合体,从而聚集了大量工人阶级人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新胡塔工人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下,成为了当局的主要反对者。新胡塔成为团结工会在克拉科夫的堡垒。与其他地方一样,信仰在与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未来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他从 1958 年起就在这座前首都主持教皇仪式。1978 年,他的当选在波兰引起了欢呼,标志着波兰人的希望之光。1983 年,波兰在两年的军事压迫后濒临崩溃,教皇访问了波兰。他曾就读的雅盖隆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直到 1990 年,波兰共产党才垮台。
1989 - De nos jours
苏联解体后的生活
通往民主的学徒之路困难重重。首任总统、团结工会前领导人莱赫-瓦韦萨试图推行经济 "休克疗法",使国家陷入社会困境,同时他还试图将极端天主教保守主义强加给国家。他没有连任。波兰随后签署了多项重要协议,于 1999 年加入北约,2004 年加入欧盟。企业从单一市场中受益,波兰也成为欧盟预算的最大受益者。波兰的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克拉科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克拉科夫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失业率也很低,但随着郊区的发展,不平等现象也在扩大。2015 年 10 月,保守、天主教和民粹主义的法律与公正党(PiS)选举安杰伊-杜达(Andrzej Duda),成为自 1991 年以来第一个单独执政的政党。从那时起,国家重新回到了威权倾向,克拉科夫再次成为政治反对派的中心之一。安杰伊-杜达于 2020 年再次当选,任期五年,但他继续分裂国家,并因对通货膨胀管理不善而逐渐失去民心。
2020 至 2021 年间,妇女罢工指的是 2020 年波兰在法院作出限制堕胎的裁决后发生的大规模抗议运动。全国数以千计的妇女奋起抗议。
2022 年 2 月,俄罗斯在波兰的邻国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波兰没有受到这场冲突的直接影响,但却发现自己站在了欢迎乌克兰难民的前线。
2023 年 10 月,唐纳德-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KO)在议会选举中击败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领导的法律与公正党(PiS)。2024 年,欧洲大选确认了 KO 的结果,KO 再次在该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