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令人好奇的是,克拉科夫大教堂既收藏着传说中巨龙的骸骨,也收藏着该国一些最伟大诗人的遗骨。然而,最早提到这座城市的作品也是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徘徊。伊布拉欣-伊本-亚库布(Ibrahim ibn Ya'qub)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出生于10世纪初的加泰罗尼亚,他在《道路与王国》一书中首次提到这座城市,并将其描述为一座伟大的贸易城市。之后,克拉科夫再次出现在献给圣人及其兄弟西里尔的手抄本《美多迪乌斯生平》中,他们是格拉戈利特字母的发明者,格拉戈利特字母是西里尔字母的基础。该手稿称,克拉科夫是自7世纪以来一直占据该地区的斯拉夫部落维斯拉内斯人建立的国家的首都。还有一份在教会档案中偶然发现的无价文献,其中记载了波兰第一位君主米什科一世在 966 年接受洗礼的情况,以及克拉科夫在当时的重要性。这份名为《Dagome Iudex》的手稿无疑是一位抄写僧侣的作品--由于错别字较多,他的抄写并不细致--他在11世纪总结了将波兰置于教皇约翰十五世保护之下的旧法令。最后,1207 年至 1218 年担任克拉科夫主教的温森蒂-卡德卢贝克在他的《波兰编年史》(Chronica Polonorum)中讲述了克拉库斯的传说,这部拉丁文著作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总结了标志着波兰王国开端的事件。这部中世纪编年史还虚构了什切潘努夫的斯坦尼斯劳斯的传记,据说国王博莱斯瓦夫二世于 1079 年亲手将他扼杀在斯卡尔卡教堂(位于卡齐米日区)的祭坛上,原因是一个黑暗的复仇或嫉妒故事。斯坦尼斯拉斯被尊为殉教者,现在是波兰的守护神。作为国歌的宗教歌曲《Bogurdzica》可能是在1113世纪期间为纪念他而创作的。无论如何,这首创始之作被认为是波兰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

1241 年,鞑靼人的进攻几乎摧毁了克拉科夫,刚刚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克拉科夫又重新焕发了生机,13世纪末在瓦维尔城堡首次将《圣经》翻译成波兰语就是明证。这本诗篇的名字来源于 1827 年发现它的修道院--奥地利的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后来被送回原籍国。同样是在克拉科夫!- 1364年,克拉科夫成立了一所学院,直到16世纪,这所学院一直是克拉科夫唯一的大学。它是波兰文化生活的神经中枢,波兰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黄金时代,它迎来了最伟大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我们都不能将他们局限于最著名的尼古拉斯-哥白尼,因为克拉科夫的马修(Matthew of Krakow,约 1335-1410 年)和斯卡比米耶日的斯坦尼斯瓦夫(Stanislaw of Skarbimierz,约 1360-1431 年)等杰出人物也曾在此求学。大学校长是帕维尔-沃德科维奇(Pawel Wlodkowic,1370-1435 年),他捍卫异教徒的财产权,反对暴力传教,他的学生是扬-德卢戈什(Jan Dlugosz,1415-1480 年),他是未来的教士和外交官,撰写了长达 12 卷的巨著《波兰》,是了解波兰的宝贵资料来源。其他人文主义者包括伟大的德国诗人康拉德-凯尔泰斯Conrad Celtes)(《Quatuor Libri Amorum》,1502 年)和哲学家洛朗-科尔文(Laurent Corvin),康拉德-凯尔泰斯于 1488 年创建了学术团体Sodalitas Litterarum Vistulana

1473 年,巴伐利亚人卡斯帕-施特劳贝(Kasper Straube)在克拉科夫开创了印刷术,并于次年出版了《克拉科夫年鉴》(Almanach cracoviense ad annum 1474),该书很快吸引了众多仿效者:扬-哈勒(Jan Haller)随后出版了《波兰王国法规》,施韦波尔特-菲奥尔(Schweipolt Fiol)于 1491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西里尔字母印刷的人。克拉科夫大学的两名前学生也为波兰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Mikolaj Rej(1505-1569 年)和 Jan Kochanowski(1530-1584 年)。前者于 1505 年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后来成为两族共和国的议员。 最重要的是,他选择放弃拉丁语--他完美地掌握了拉丁语,而拉丁语自该国基督教化以来一直在使用--转而使用波兰语。他的作品兼收并蓄,既有诙谐幽默的《Court débat entre un seigneur》、《un maire etun curé》,也有寓教于乐的《Le Marchand, figure du jugement dernier》,还有敏感的《Portrait véridique de la vie d'un homme vertueux》,这为他赢得了 "波兰诗歌之父 "的称号,他曾与扬-科恰诺夫斯基(Jan Kochanowski)争夺这一荣誉。科恰诺夫斯基出生于 1530 年,同样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足迹遍布意大利,正是在意大利,他拿起笔尝试用拉丁语和波兰语写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他帮助建立了标准和非常严格的诗体,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语言现代化。他在女儿去世后写的诗集《Thrènes》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衰落与复兴

事实上,直到18世纪末,波兰才诞生了一位对波兰语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诗人,尽管在此期间,波兰经历了一个美好的巴洛克时期--特别是由 1621 年出生于克拉科夫附近的扬-安杰伊-莫尔兹丁(Jan Andrzej Morsztyn)领导的,他是《琵琶》的作者,《琵琶》是波兰特有的萨尔马特运动的杰出典范--以及戏剧蓬勃发展的启蒙运动。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亚当-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1798-1855 年),他的遗体现安放在瓦维尔大教堂的地下室中。他充分体现了最具政治意义的浪漫主义。在他出生前三年,"两族共和国 "已经解体,波兰已经成为外国势力肆无忌惮瓜分波兰的玩物。亚当-密茨凯维奇在 1820 年凭借《青春颂》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曾尝试过多种诗歌创作,但由于被认为过于革命化,这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直到很久之后才得以出版。他的第二部诗集《Grażyna》(1823 年)完成了他作为运动领袖的角色,并将他永远载入波兰文学史。亨利克-西恩凯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 年)也曾因其爱国小说而遭到猛烈抨击,甚至被俄国查禁,并被禁止撰写有关本国历史的作品。但这并不妨碍他凭借《Quo vadis?》在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功,并顺便为他赢得了 1905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妨碍他再次在报纸上连载《Krzyżacy 》,并以法文出版了两卷本(《Les Chevaliers teutoniques》和《Les Remparts de Cracovie》)。

1869 年,一位父亲和他 12 岁的儿子约瑟夫-特奥多尔-康拉德-科尔热尼奥夫斯基定居克拉科夫。虽然这位后来因众多小说吉姆勋爵》、《黑暗之心》、《台风》、《金箭》等)而被称为约瑟夫-康拉德的人很少提及他成长的这座城市,但这座城市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产生不利影响,反而继续培养着他的记忆和敬仰之情。同年,克拉科夫诞生了斯坦尼斯瓦夫-维斯皮亚斯基(Stanisław Wyspiański),他是一位身兼数职的艺术家--从绘画到导演,从写作到建筑--他将成为所谓的 "青年波兰 "运动的领军人物。这一复兴运动在19世纪末遍及所有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克拉科夫,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复兴。它源于 "为艺术而艺术 "的选择,与一个被视为 "世纪末 "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对立,无论是从它所倡导的价值观--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统治--还是从它所笼罩的痛苦来看,都是如此。在颓废派的杰出代表斯坦尼斯瓦夫-普日比谢夫斯基(Stanisław Przybyszewski)的推动和指导下,这些新流派作家的才华在 1897 年至 1900 年间的《zycie》杂志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可惜的是,这种几乎成功地成为乐观主义的热潮却被战争所掩盖,第一次战争,但最重要的是第二次战争,在克拉科夫,它与犹太区押韵,是第三帝国在波兰建立的五个犹太区之一。一个非犹太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原地的故事,将在这黑暗的岁月里继续流传。塔德乌什-潘凯维奇(Tadeusz Pankiewicz)在《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药房》(La Pharmacie du ghetto de Cracovie)一书中写下了他的回忆录以及他在战争期间日复一日坚持写下的日记。米歇尔-博尔赫维奇 1911 年出生于离克拉科夫不远的塔尔努夫,1987 年在尼斯去世。他在波兰抵抗运动Armia Krajowa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后通过收集大量档案和出版个人记述集,包括《纳粹占领下的死刑犯文集》(Écritsdes condamnés à mort sous l'occupation nazie),履行了真正的缅怀责任,该书的数字格式仍可从 Gallimard 购买。最后,说到克拉科夫的文学,就不能不提到维斯瓦娃-辛博尔斯卡,她虽然不是在克拉科夫出生,但却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是 199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诗人。她的作品反映了她的国家的历史:她最初深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最终摆脱了这种影响,变得更加自由,并对直到 1989 年才最终让位给独立共和国的政权提出了批评。维斯瓦娃-辛博尔斯卡在 1957 年至 2009 年间创作的诗歌,其法文版可在 Gallimard 的诗集《De la mort sans exagérer》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