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我们很难想象犹太民族与克拉科夫的渊源有多深。事实上,正是一位犹太人使这座城市载入了史册,旅行家易卜拉欣-伊本-雅各布(Abrahim ibn Ya'qub,亚伯拉罕-本-雅各布,来自遥远安达卢西亚的犹太人或犹太皈依者)在 966 年左右访问了当时被称为 Karkwa 的地方。当时,这座城市还只是一个贸易小镇,甚至还不是波兰的一部分,但后来却成为了波兰的王城。它是维斯兰人的首都,维斯兰人是大摩拉维亚(伟大的捷克王国)的支流。当时,卡尔瓦没有犹太社区;宗教中心在布拉格。然而,克拉科夫是一个商业网络的一部分,而这个商业网络只会越来越强大,两个世纪后,也就是 1200 年代末,我们在这座城市看到了犹太人存在的最初迹象。但是,这些犹太人的大部分历史并不是在克拉科夫写成的。

卡齐米耶日:犹太人的城市

克拉科夫犹太人的真正历史始于城墙之外。从 1333 年加冕开始,伟大的国王卡西米尔三世在他的王国里建立了近 70 个城镇。1335 年,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新城镇是卡齐米尔城(Civitas Kazimiriensis)。这座新城汇集了三个原有的村庄,与克拉科夫之间隔着一条维斯瓦河,这条河现已干涸。为了让这座仅比首都小一些(50 公顷,而克拉科夫为 65 公顷)的城市有更多的人口,国王向犹太人求助,犹太人在欧洲其他地方受到迫害,但在他的王国里却被容忍了近一个世纪。传说这一决定是出于爱情:据说国王曾与一位名叫埃斯特卡(Esterka)的犹太妇女有过一段情,这促使他将自己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以色列人。不幸的是,这个故事是在卡西米尔死后一个世纪才出现的,是假的。

埃斯特卡的传说

我们有太多关于埃斯特卡生活的细节和轶事,以至于得知她从未存在过,这让人非常惊讶。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诞生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多年来栩栩如生。事实上,围绕着这位美丽的女犹太人的模糊传说一直持续到今天,许多地方、博物馆和旅行社都乐于将这个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而懒得告诉您真实的故事是什么。在克拉科夫,您会发现许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纪念品:据说她曾居住过的房子(位于克拉科夫斯卡大街 46 号)、据说国王曾使用过的瓦维尔地下密道、她最后的安息之地......甚至在卡齐米日还有一条名为 Esterka 的街道,这是该地区唯一一条以女性名字命名的街道。那么,这个传说从何而来,为何如此流行?有几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埃斯特卡的故事与《圣经》中埃斯特的父名相似。这两个女人都是犹太出身,美丽诱人,吸引了一位强大国王(以斯帖一方是波斯国王亚哈随鲁,即薛西斯一世)的注意,这位国王以她们的爱情为名,欢迎犹太人进入他们的王国。这个传说之所以吸引人,还因为它提到了犹太人和波兰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尽管犹太人在波兰的土地上生活了几个世纪,但他们是永远的客人,要服从国王的意愿和喜好,就像他的情妇一样。最后,《埃斯特卡》在现代的成功还因为它给了许多犹太艺术家灵感,他们将其变成了经典题材。

埃斯特卡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故事开始于奥波茨诺,在她的父亲、穷裁缝拉斐尔的家里。据说,埃斯特卡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和智慧,这为她赢得了狩猎后路过的国王的注意,进而赢得了他的爱和尊敬。没过多久,这位年轻女子就在宫廷里安顿下来,住在国王身边......还是住在城里的房子里?还是城堡?甚至是两座!她的男友为她建造了两座城堡,并通过一条秘密通道与皇家公寓相连。传说中,卡西米尔是他王朝中的最后一位,有四个不同的妻子,而埃斯特卡是唯一一个为他生了孩子的(总共四个)。头两个孩子,佩尔科(Pelko)和内米尔(Nemir),都是男孩,按照天主教传统接受洗礼并长大成人。这两位年轻的王子甚至被赋予了责任,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许多贵族家庭都以此为荣)。佩尔科负责克拉科夫商人社区之间的贸易关系,而内米尔则于 1363 年在鲁塞尼亚(乌克兰,今白俄罗斯)建立了一个骑士团。这对夫妇的两个女儿在犹太教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没有受到大众的关注。

故事的结局不太清楚。有一种说法是悲剧性的:卡西米尔最终厌倦了他的情妇,转而爱上了另一个,而美丽的犹太女子则因怨恨而自杀。另一种说法则将史实与虚构联系在一起:卡西米尔死后,在他继位之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反犹攻击事件。据说,埃斯特卡死于闯入她家的暴徒之手。

最后的版本是,这位妇女在壮年时死去,在国王的命令下被埋葬在离克拉科夫市中心几公里远的鲁达瓦河边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坟冢里。

犹太世界中的卡齐米日

犹太人居住在shtetls中,有自己的代表和法庭来处理与天主教徒的纠纷。在卡齐米日,犹太区以谢罗卡大街(Ulitza Szeroka)和老犹太教堂为中心,而基督教区则以市政厅广场(现为民族学博物馆)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教堂:沃尔尼卡广场(Plac Wolnica)。

较大的社区实现了政治自治。在卡齐米日,在 1495 年授予 Oppidum Judaeorum 之后,情况就是这样。犹太区被围墙包围(现在仍能看到),与天主教区隔开。1564 年,犹太区获得了 "不容忍基督徒"(non tolerandis christianis)的特权,即禁止基督徒进入其所在区域。

卡齐米日因此成为犹太文化的中心,尽管他们从未超过人口的 50%。这一制度在16世纪达到完全成熟。

卡齐米日王国

克拉科夫的犹太社区离皇城如此之近,因此成为了意第绪王国的重要成员。什么是 "犹太地"?一言以蔽之,它是我们今天对 "无国界之地 "的昵称,来自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犹太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带来了意第绪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的复兴。波兰王室鼓励犹太人独立,并自 1264 年颁布《卡利什法规》以来保护他们的权利,使这一复兴成为可能。卡哈尔人是最有影响力的族群,他们选出代表参加 "犹太人民议会":四国理事会或 Va'ad Arba Arastsot。在其影响力最大的时候,该委员会直接与国王和议会谈判,向犹太人征税并维护他们的权利。波兰共和国的犹太人直接向国王报告,不受贵族和其他封建当局的管辖。这是犹太人一千多年前离开巴勒斯坦后最接近国家的地方。

黄金时代

1560 至 1700 年间,卡齐米日的黄金时代实际上是与克拉科夫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其他地区的天主教徒共享的黄金时代。表面上看似封闭和不友好的社区体系,实际上却隐藏着大量的交流、宗教间通婚、商业投资以及艺术和科学活动。如今,这些交流活动只剩下一些碎片,珍贵地保存在该地区的博物馆中,人类的记忆已被纳粹浩劫摧毁。对于犹太世界来说,卡齐米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拉比-雷穆。他是伟大的卡巴拉学者、哲学家和《塔木德经》大师,被认为是最伟大的阿什肯纳兹拉比。他的学说通过在克拉科夫创办的犹太学校传遍了整个欧洲,他在老犹太教堂的坟墓奇迹般地躲过了纳粹的袭击,至今仍是犹太人的朝圣之地。

大屠杀前的克拉科夫

18世纪波兰分裂后,克拉科夫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800 年,卡齐米日和克拉科夫重新合并,两个城市的犹太人被迫居住在公社区。1860 年,当局结束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他们再次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定居。穷人留在了飞地,而富人则搬到了较好的地区。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门框上有犹太教律法留下的痕迹,主要是在乌利扎-米奥多瓦(Uliza Miodowa)附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克拉科夫是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犹太少数民族的家园。根据 1931 年战前对城市人口的最后一次普查,有 5.5 万犹太人居住在克拉科夫,占当时 25 万城市人口的 25%。

预感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名人中,有伟大的意第绪语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莫德凯-格比尔蒂格(Mordechai Gebirtig),他出生于卡齐米日,1942 年 6 月 9 日在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血腥星期四行动中被纳粹杀害。他最著名的歌曲是Unzer Shtetl brent("我们的犹太区在燃烧"),这首歌成为所有犹太抵抗战士反抗纳粹野蛮行径的颂歌,也是克拉科夫犹太人区抵抗战士的集结号:"在燃烧,小兄弟,在燃烧!哦,我们可怜的犹太区在燃烧!

这首诗歌悲壮而忧伤,已成为 1945 年后纪念活动中最常用的悼念文字之一。然而,这首诗并不是为这一场合而写,而是指 1935 年至 1937 年间波兰民族主义激起的大屠杀浪潮。因此,它既是对即将发生的悲剧的预言,也是波兰反犹主义在这个曾经的犹太人圣地重新抬头的预言。

驱逐犹太人

1945 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不到 3000 人。平均每天有 35 人死亡或离开这座城市,再也没有回来。纳粹占领者到达克拉科夫后,开始围捕并将 35 000 名犹太人驱逐到城墙外的强迫劳动营和灭绝营。围捕发生在中午,时间和日期都是公开宣布的。犹太人带着行李和家具,在警察的陪同下井然有序地前往集中营。城南的所有公共广场都见证了这些围捕行动。被围捕的克拉科夫犹太人主要被送往普瓦祖夫,那里是著名的辛德勒工厂所在地,1942 年后成为灭绝营。其余约 15000 名犹太人于 1941 年 3 月 3 日被送往波德戈日区。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犹太人区。

克拉科夫犹太人区

犹太人生活在非人的条件下,在车间和工厂里从事苦力劳动,以换取最低限度的食物和照顾。在克拉科夫,犹太人聚居区被 1940 年砌筑的砖石墙包围,墙顶是犹太墓碑 Matzevot,四周布满铁丝网。在乌莉扎-卢沃夫斯卡 27 号,有一段围墙依然屹立。该社区通过犹太委员会(由犹太人自己任命的犹太理事会)与占领者合作,并由自己的警察部队进行监督。1942 年的一个晚上,200 名警察(驻扎在波德戈尔斯克街 1 号)围捕并驱逐了 5000 名同宗信徒。然后,在 1943 年 3 月 13 日至 14 日的一天内,党卫军在普瓦休夫对集中营的其余部分进行了清剿,2000 名犹太人被就地处决。纳粹破例允许一名 "雅利安人 "在犹太人区工作。他的 "鹰 "药房 Plac Bohaterów Guetta 很快成为抵抗运动的据点。

共产主义经验

尽管有过纳粹的经历,但波兰的苏维埃政权仍延续着战前政策的反犹主义倾向。当时正处于斯大林主义阵痛期的莫斯科发起了反犹运动,将目标对准了幸存的犹太人,指责他们是世界主义者和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对苏联有抵触情绪的波兰人,莫斯科让民族英雄戈姆乌卡担任党魁。他与天主教结缘,并与神职人员结盟,复兴了波兰民族主义中的天主教色彩。随着他的政权变得越来越专制,学生们集体动员起来。戈穆斯卡下令将这一运动称为 "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并发动了大规模镇压,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反犹太清洗。几乎所有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波兰犹太人,包括许多知识分子,都被逮捕、驱逐或逃往以色列。

难忘的记忆

虽然犹太人和波兰人之间的暴力一直存在,但波兰民族主义爆发的反犹太情绪给仍将波兰视为祖先故土的犹太人留下了痛苦的余味。除了这个根本问题之外,还有波兰在纳粹浩劫期间的合作者问题,而波兰根本拒绝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妨碍犹太人、波兰人和犹太波兰人庆祝其丰富的共同遗产的禁忌依然存在。近年来,受修正主义的诱惑,执政的波兰统一党甚至加剧了这种分歧。尽管如此,克拉科夫仍在逐步恢复其犹太文化。约一百名犹太人(其中大部分是移民)正在复兴宗教社区,而以非犹太人为主的社区中心(JCC)则在为文化生活注入活力。尽管意见不一,但这些团体让克拉科夫的居民得以重新认识被剥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