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小历史

中世纪的汉堡港。汉堡人一致认为汉堡港始建于 1189 年 5 月 7 日。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Barbarossa)批准汉堡人民免缴关税,并允许在易北河上航行的船只自由通行。这份文件没有原始版本,因此历史学家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事实上,汉堡的商业活动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并在14世纪真正起飞。1321 年,汉堡加入了汉萨同盟的商业网络,成为北海、波罗的海和德国北部之间的贸易中心。中世纪直到19世纪,汉堡港口一直位于老城区阿尔斯特运河(Fleete)上。单桅帆船(cogues)就是在尼古拉弗莱费特 Nikolaifleet )附近卸下从北欧各地进口的货物。

现代港口随着美洲的发现,贸易路线转向跨大西洋轴线,导致汉萨同盟逐渐衰落。而面向北海的汉堡却成功保住了自己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16世纪,汉堡作为德国的世界贸易出口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汉堡是一个重要的贸易站,与殖民帝国的贸易站相连接。汉堡曾是葡萄牙帝国之外最大的葡萄牙人聚居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1588 年,德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汉堡成立。

荷兰作为海洋和商业强国的崛起促使许多荷兰人在汉堡定居。然而,随着丹麦王国征服德国北部并在其家门口定居,一个新的威胁迫在眉睫。这使得邻近的阿尔托纳镇成为了竞争对手,其目的是通过挖走汉堡的企业家来削弱汉堡的活力。许多公司离开汉堡前往阿尔托纳,阿尔托纳成为了事实上的商业竞争对手。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困难也是动力。

18世纪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文化进步的时期。丹麦日渐衰落,而汉堡却日益强大。来自海上贸易和银行业的资产阶级非常富有,他们建立了各种文化机构。颁布了自由的法律,包括宽容宗教少数派的法令。

19世纪末的港口 1871 年,汉堡在政治上并入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十年后,汉堡加入了关税同盟(Zollverein),不得不放弃海关自主权。不过,这座汉萨城市通过谈判获得了建立自由港的权利,这样它就可以储存货物而无需缴税。因此,1881 年至 1888 年间在自由港内建立了Speicherstadt "仓库城"。港口逐渐向城市西部和南部迁移,从阿尔斯特运河迁移到易北河码头。到19世纪末,港口扩展到易北河南岸,也就是今天的位置。

汉堡也成为了重要的军事港口,对德意志帝国的防御战略至关重要。但是,这种力量也是大规模苦难的代名词。成千上万的海员和工人家庭在圣保利区过着悲惨的生活。社会运动发展起来。1896 年,发生了大规模的码头工人罢工,这是一系列抗议活动的开端。

19世纪,汉堡港也是欧洲向新世界移民的中心之一。许多男人、妇女和儿童都是在这里启程前往美国或拉丁美洲寻找更好的生活。企业家阿尔伯特-巴林(Albert Ballin)在易北河南岸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在这些移民离开之前为他们提供住宿,这座建筑群就是今天的巴林城(BallinStadt)。

20世纪的港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没有放过汉堡港。 到 1945 年,80% 的港口已化为灰烬。重建工作进展迅速,于 1956 年完成。

20 世纪 60 年代,汉堡作为进出口城市成为德国经济奇迹的核心。该市修建了新的基础设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如德国最高的吊桥--巨大的科尔布兰德大桥和易北河下的新隧道,这两座大桥分别于 1974 年和 1975 年落成。

20 世纪 70 年代,造船业衰落,港口集中精力发展货运。集装箱的引入是贸易史上一场小革命的一部分。汉堡认识到这种新运输方式的潜力,为港口配备了第一批集装箱起重机。到 1980 年,集装箱运输占业务量的 30%,1986 年上升到 55%。

21世纪初,汉堡成为德国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许多国内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基地,其中包括著名的 Blohm+Voss 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

港口活动

目前,估计有 62,000 人受雇于港口的各家公司。全市约有 11% 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港口相关的工作。其他数据也凸显了港口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全德国还有 20 万个工作岗位间接依赖于汉堡的港口活动。因此,港口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城市的边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堡港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最大的雇主,也是下萨克森州仅次于大众汽车的第二大雇主。

造船厂。造船厂是汉堡港的历史性活动。德意志帝国最负盛名的船只就是在汉堡建造的!仅举一例,Imperator号(1913 年)下水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船。战后,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面对来自亚洲(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首)的竞争,造船业开始走下坡路。德国造船厂不得不进行转型,将生产重点放在游艇、邮轮和游船上。Blohm+Voss 公司自 1887 年开始经营,也专门从事远洋邮轮的维护和修理。 玛丽皇后二世号就在这里接受定期检查。如今,造船厂只有 1500 名员工,前途未卜。

进出口。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到 2021 年将出口价值 13,755 亿欧元的商品。汉堡港在这一进出口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汉堡港的航线与全球 170 个国家的 900 多个港口相连。运输的产品与全球经济一样多种多样。德国出口汽车、工业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许多原材料被运到汉堡并储存在汉堡(占进口的近三分之一):碳氢化合物、矿石、谷物、建筑材料。其余的是金属、纸张、纺织品、食品、家具、电子产品,事实上,所有能想到的产品都在汉堡。汉堡尤其是世界地毯贸易中心。香料和茶叶也占有重要地位。汉堡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进口港!

进出口贸易支持着港口的第二大产业:原材料工业加工。该港口是壳牌和沙索蜡油炼油厂的所在地。炼油是港口的第一工业活动,年销售总额达 450 亿欧元。

集装箱。尽管汉堡港一直是一个通用港口,在造船、修船和进口产品加工方面都很活跃,但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有一项业务却非常突出:集装箱运输。每年有 890 万个集装箱通过汉堡港。易北河南岸有四个集装箱码头,其标志性建筑是巨大的起重机。20 世纪 50 年代集装箱的发明是全球化历史上的一次小革命。集装箱高 2.3 米,长 6 米,容量 33 立方米,是一种标准化工具。这一标准已被全世界所采用,它简化了船舶的装卸,尤其是货轮上的堆放。一艘货轮最多可装载 6000 个集装箱,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汉堡就配备了专门从事集装箱货运的码头,其中 Steinwerder 码头是最现代化的码头。

观点

汉堡是一座繁荣的城市。202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1,270 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000 欧元/人)在德国排名第一,超过了巴伐利亚州。在欧洲,它的人均 GDP 排名第四,仅次于卢森堡、布鲁塞尔和伦敦。港口是这一繁荣的主要贡献者。然而,来自亚洲主要港口(尤其是上海和新加坡)的竞争正在显现。要想在21世纪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对港口的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港口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新的住宅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基础设施面临挑战。汉堡要想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的地位,就必须启动一项庞大的现代化计划。货轮的体积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需要重新设计某些已经变得过于狭小的区域。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易北河河床,有些地方太窄或太浅,无法容纳越来越大的船只。目前正在研究易北河航道的重新开发。这样就可以将更大的船只运往集装箱码头。由于没有船闸,汉堡港受北海潮涨潮落的影响。因此,船舶的进出港取决于潮汐。货轮往往喜欢在没有装满货物的情况下就启航,以免错过涨潮。疏浚工作完成后,易北河上的航行将变得更加容易,吃水(船舶的浸没部分)为 14.80 米的货轮即可通过。

另一项艰巨的任务正等待着汉堡港:上世纪 70 年代的标志性吊桥 Köhlbrandbrücke 已变得过低,大型货轮已无法抵达 Altenwerder 码头,尽管该码头是汉堡最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这座桥必须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 30 米深的隧道。第五个集装箱货运码头也在考虑之中。所有这些开发工作都不会没有阻力和牺牲。它们将使汉堡能够与亚洲、欧洲和德国的港口保持竞争力。随着 2012 年 JadeWeser 港口的建成,威廉港市获得了一个高效的深水港。

然而,汉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对意见,尤其是来自环保人士的反对。基础设施工程耗资巨大,对动植物的环境影响也非常严重。易北河航道的加深还可能导致一个新的问题:瓦登海的淤泥流入。

港口城。港口城(HafenCity)是港口部分重建的旗舰项目。这个巨型项目的理念是将城市与河流和港口重新连接起来。这个占地 157 公顷的超现代化区域正在经历一场壮观的蜕变,它将旧港口码头与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 Speicherstadt 连接起来。到 2025 年,海港城将可容纳 15000 名汉堡人。即使在项目完工之前,海港城也已成为这座城市非常特别的一部分,吸引着工人、散步者和游客。这里有咖啡馆、博物馆、餐馆、小学和大学,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居住地。这里的租金高于汉堡的平均水平。要在港口城买房,您需要准备好每平方米 7,800 欧元的价格。街道名称反映了该区的冒险精神:麦哲伦-泰拉森、瓦斯科-德-伽马广场、马可-波罗-泰拉森等。

埃尔布塔楼作为汉堡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埃尔布塔楼将从根本上改变汉堡的城市天际线,为汉堡带来新的天际线。这座 64 层的摩天大楼高达 245 米,将成为汉堡迄今为止最高的建筑,也是德国第三高的建筑。该项目由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事务所的克里斯托夫-费尔格(Christoph Felger)设计。Elbtower位于Elbbrücken火车站旁,将改变港口城的重心。建成后,汉堡港的全景将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