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新耶路撒冷

在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527-565),君士坦丁堡不仅是一个巨大帝国(从高加索到大西洋!)的政治首都,也是一个宗教首都。这位皇帝,上帝在地球上的代表,建造了千年来最伟大的宗教建筑(直到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建成):圣索菲亚大教堂。它的名字来自希腊语hagiasophia,意思是 "神圣的智慧"。这座建筑不仅是巨大的,而且顶部有一个象征拜占庭建筑的圆顶。这个穹顶简单地表现了天体:天堂和它的国王--上帝,由他的儿子代表,而在垂直方向上,下面的中殿里是作为上帝在地上的副手的皇帝。一千多年来,它与该市的其他清真寺相隔甚远,它曾作为一个模型。它被穆罕默德二世改造成了一座清真寺,之后阿塔图尔克把它变成了一座博物馆,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我们今天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和奥斯曼艺术的总和。在拜占庭式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东正教的圣救世主教堂(在古希腊语中,霍拉的意思是 "城外"、"乡下")。虽然圣索菲亚大教堂可能会因其庞大的规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是以人为本的,可以更接近其杰作,包括宏伟的马赛克作品。它建于11世纪(马赛克可追溯到13世纪),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改造成一座清真寺。在这一时期,马赛克被用石灰覆盖,这使得它们能够保持完整。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这座教堂里,黑色首次被用于马赛克艺术。对于拜占庭马赛克的爱好者来说,大皇宫马赛克博物馆位于这座历史城市的中心。它拥有5、6世纪最重要的马赛克藏品之一,保存得非常完美。马赛克、壁画、圣像和微型画在知识和教育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代表了《圣经》的故事,因此构成了文盲的一种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基督教教义。后来,在8世纪和10世纪之间,宗教表现形式被禁止了。在寺庙内,金、银、马赛克、抛光的大理石和宝石产生的光线代表了神圣的光芒。

帝国的其他遗迹

首都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巨大的赛马场,可容纳 30,000 到 50,000 人。马车夫们的 "支持者"(他们的颜色是绿色和蓝色)就是在这里相遇的。冲突有时会演变成政治冲突:绿军希望进行改革,而蓝军则更倾向于传统主义。由于奥斯曼人对赛马不感兴趣,赛马场没有保留下来。当时,赛马场被称为迈丹广场(At Meydanı),围墙和看台被易卜拉欣-帕夏(Ibrahim Pasha)的宫殿和蓝色清真寺等其他建筑所取代。如今,赛马场的遗迹是赛马绕圈的狄奥多西方尖碑(来自埃及卡纳克神庙)。方尖碑四面都刻有象形文字,高 25 米。蛇形柱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古迹之一。它始建于公元前5 世纪 ,最初竖立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前。它代表 3 条交缠的蛇,在 8 米高的地方形成 26 个螺旋。遗憾的是,由于这座城市经历了两次大火和地震,它已所剩无几,蛇头也已不复存在。同样可以追溯到君士坦丁统治时期的还有建于4世纪的 32 米高的君士坦丁圆柱。这根圆柱最初由青铜环绕,后来被金属环取代,因此土耳其语称之为Çemberlitaş(环绕圆柱)。它矗立在君士坦丁广场的中心,现在广场上有商队旅店、土耳其浴室和清真寺。

帝国的建筑能力对其生存至关重要。帝国巨大的城墙经受住了无数次进攻,直到大炮的出现。在君士坦丁统治时期,狄奥多西二世于 413 年修建并巩固了新的防御工事。整个城市由 6.5 公里长的城墙保护,城墙高 12 至 15 米,有 13 座城门和 188 座塔楼。这种结构使它能够面对强大的入侵者:匈奴王,但匈奴王从未攻下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入侵后,城墙被忽视了。近年来,曾经进行过修复工作,但后来又放弃了。不得不说,它的名声并不好。这里住着无家可归的人,地上到处都是瓶子和垃圾,城墙底部也被不时燃起的大火熏黑。其他建筑还包括能够为近 50 万人口供水的水渠和蓄水池。始建于 542 年查士丁尼时期的大教堂蓄水池(Yerebatan Sarnıcı)至今保存完好。它位于古代大教堂的遗址上,因此而得名,被奥斯曼人偶然发现,并用来为托普卡帕宫供水。参观时,您必须想象它装满了 78,000立方米的水。里面有 336 根类似的柱子,只有三根是例外:"孔雀眼柱 "上刻着孔雀的眼睛,据说是为了向挖掘蓄水池的奴隶致敬。游客来触摸它时,泪水仍会湿润眼眶。此外,蓄水池底部还有两根美杜莎头像的柱子:一根低着头,另一根侧着身子。对于这些神话人物的出现没有真正的解释,但它们很可能是古罗马纪念碑的再利用。有人说它们是用来驱邪的。在离开之前,人们习惯向在蓄水池中游泳的鲤鱼投掷一枚硬币--它们会满足你的愿望!神秘的环境激发了电影制作人的灵感,一些电影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来自俄罗斯的好吻》、《地狱》),这一点也不足为奇。 经过两年的翻修,水池于 2022 年重新开放,这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故事。现在,它的抗震能力更强了。另外还有两个蓄水池向公众开放:狄奥多西二世的蓄水池 Serefiye Sarnıcı 自 2018 年起向公众开放。这里举办临时展览,有时还举行音乐会。它比大教堂蓄水池小得多,但却更古老,因为它是世纪狄奥多西二世时期建造的。它直到 2010 年在施工过程中才被发现。另一个蓄水池被称为 "1001 根柱子的蓄水池"(只有 224 根!),遗憾的是它被用于私人活动。不过,这里还是可以参观的,而且组成它的柱子高达 13-15 米,比其他蓄水池的柱子都要高。柱子上刻着一些符号,是工人们留下的。在蓄水池稍上方的一个隐蔽角落里,有君士坦丁时期建造的君士坦丁堡百万纪念碑(Milyon Taşı)的唯一遗迹。在东罗马帝国的整个时期(一千多年),这座纪念碑一直是帝国通往底比斯、佩特拉、科尔多瓦、热那亚、迦太基等地的所有路线的距离起点......这座建筑代表着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世界中心。所有的地理距离都是从这个 "零点 "开始测量的。

这座城市曾遭到波斯人、匈奴人和保加利亚人的攻击,但从 7世纪 起,阿拉伯人和他们的新宗教开始对这座城市构成威胁。然而,尽管他们很早就围攻君士坦丁堡,却从未攻下。由于希腊人的火力技术,君士坦丁堡在海上保持了绝对优势。九世纪中叶,保加利亚人皈依基督教,两个民族之间展开了激烈而血腥的斗争,最终自查士丁尼以来最强大的皇帝巴西尔二世取得了胜利(因此他被称为 "保加利亚杀手")。别忘了帝国唯一的女皇雅典的艾琳,她在父亲利奥四世于 780 年去世后,成功地赶走了她的姐夫们,并被承认为帝国的摄政王。她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只有十岁,不适合执政。据说她后来把他的眼睛弄瞎了,这样她就可以独自统治帝国。她不被称为皇后(皇帝的妻子),而是皇帝。

君士坦丁的明智选择为帝国带来了非凡的资源,这也是帝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帝国得以生存的另一个原因是基督教所巩固的普世帝国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使帝国能够在有时非常严酷的条件下抵抗到底。君士坦丁堡只被攻占过一次,那是在 1204 年,来自威尼斯的基督徒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劫掠了君士坦丁堡。今天,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上可以欣赏到的四轮马车曾经属于君士坦丁堡赛马场。帝国又延续了 250 年,但君士坦丁堡在被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之前失去了它的辉煌。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新帝国的首都,被称为伊斯坦布尔。当苏丹于 1453 年 5 月 29 日进入这座城市时,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追随在他之前的伟大帝王的脚步。君士坦丁堡的遗产依然存在;它属于伊斯坦布尔,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这种融合很好地概括了这座城市,即使在今天,伊斯坦布尔仍在继续统一着各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