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的殖民主义建筑

尽管里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重大的城市变迁,但仍能看到一些宏伟的17 世纪巴洛克式建筑,如圣本托修道院圣安东尼奥修道院。其他建筑则建于18世纪,如圣弗朗西斯科-达-忏悔教堂igrejaSão Francisco da Penitência)和建于 1768 年的引水渠,如今引水渠形成了拉帕拱门(arcos da Lapa)。1808 年,葡萄牙总督和宫廷为了躲避拿破仑的入侵,在十五广场(Rio Antigo,Arc de Telles)周围的城市建筑群中心定居下来。这里是优雅的帝国广场(Paço Imperial),周围环绕着美丽的教堂,如殖民时期的天主教圣母教堂(Nossa Senhora Mãe dos Homens),始建于 1758 年。教堂外墙于 1856 年重建,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它是为数不多的曲线形教堂之一。弧形的内部装饰丰富而细致。壮观的祭坛上有大师伊纳西奥-费雷拉-平托(Inácio Ferreira Pinto)的作品和木雕圣人像。

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宗教和世俗洛可可巴洛克风格

米纳斯吉拉斯州是巴西文化旅游的必经之地。这里的巴洛克艺术发展异常繁荣,是天主教会发挥重要作用和金矿开采带来财富的成果。超负荷运转的教堂装饰着华丽的帷幔和木雕,各教派和兄弟会相互挑战各自教区的华丽装饰。他们需要艺术家和建筑师。行会制度让才华横溢但身无分文的学徒们能够在大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艺术(一旦法国建立了只有特权阶级才能进入的美术学院,这就不再可能了)。一些装饰的厚重感与彩绘或雕刻人物的天真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康戈尼亚斯的十字圣台上的人物就表现出了罕见的细腻。有两个名字在巴洛克建筑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雕塑家阿莱雅迪尼奥(Aleijadinho)和画家阿泰德(Ataíde)。他们用凿子雕刻,用画笔描绘米纳斯最美丽教堂的皂石柱头和木质天花板。1766 年,阿莱雅迪尼奥在乌罗普雷图建造了圣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igrejaSão Francisco de Assis),这是巴西巴洛克风格的杰作,教堂正面的曲线起伏跌宕。奥罗普雷图、蒂拉登特斯、迪亚曼蒂纳、萨巴拉和马里亚纳等城市的宗教和民间遗迹都体现了19世纪的繁荣。每年 11 月,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庆祝活动--阿莱雅迪尼奥节(Semana de Aleijadinho),向这位大师致敬。

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和折衷主义

19世纪,实证主义将艺术、法式建筑和雄伟的建筑物置于重要地位。1816 年,若昂六世邀请一个法国文化代表团来到里约,发展美术教学,将里约改造成一个小巴黎:在画家让-巴蒂斯特-德布雷特(Jean-Baptiste Debret)和建筑师格兰让-德蒙蒂尼(Granjean de Montigny)及勒瓦瑟尔(Levasseur)的领导下,这个代表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改造和开辟街区,摩洛斯被夷为平地,法式建筑如法兰西-布雷西尔之家(Maison France-Brésil)和卡泰特宫(Palacio do Catete)拔地而起。新古典主义为石材增添了明确的法国色彩。大量不拘一格的宫殿也采用了同样的风格,将哥特式、新古典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与巨大的柱廊和帝国镀金相结合。例如,市立剧院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巴黎的加尼叶歌剧院,而国家美术博物馆则是中心区的另一个建筑奇迹,此外还有若昂四世宫(现为新的MAR 博物馆)和科帕卡巴纳宫

里约和贝洛奥里藏特的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运动

20世纪,受美国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摩天大楼浪潮的影响,里约市中心呈现出一种美式垂直风格。这种新艺术风格丰富了这座城市,著名的科伦坡教堂(Confeitaria Colombo)的彩色玻璃窗和如今著名的巴西中央火车站(Central do Brasil)在沃尔特-萨勒斯(Walter Salles)的电影中永垂不朽。科尔科瓦多山上的救世主基督仍然是里约装饰艺术浪潮中最有教育意义的典范。后来,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启发了当时最伟大的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生于 1907 年),他在里约许多建筑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卡帕内马宫殿和尼泰罗伊具有象征意义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AC),以及贝洛奥里藏特的潘普利亚区。尽管许多杰出的建筑已被拆除(他的风格在美学上存在争议),但令人难以置信的MAM 博物馆和桑托斯-杜蒙特机场却保留了下来。在里约商业区的背景下,大都会大教堂以其野蛮的现代主义风格显得格外突出。

马拉维拉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推动下,位于中心区的大规模Porto Maravilha城市更新项目将里约长期被忽视的港口区转变为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商业和文化区。两个新的博物馆已经建成,即里约艺术博物馆 (MAR)和令人印象深刻的Amanhã博物馆,由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以及该国最大的露天城市艺术画廊。

该地区的伟大建筑师

阿莱雅迪尼奥,安东尼奥-弗朗西斯科-里斯本亚。阿莱雅迪尼奥是米内罗巴洛克风格的大师,是巴西巴洛克风格最杰出的艺术家。安东尼奥-弗朗西斯科-里斯本阿(Antonio Francisco Lisboa,1738-1814 年)是一名葡萄牙建筑师和一名获释奴隶的儿子,绰号 "小瘸子"(Aleijadinho),因为他在 40 岁那年患上了无法治愈的风湿病,相当于麻风病,手脚残缺不全。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八年里,他一直工作,将工具固定在残肢上。从童年起,他的父亲就让他参与建筑师的工作,他还参与了奥罗普雷图加尔默罗会教堂的项目。十八世纪中叶,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白人不到 40,000 人,黑人超过 100,000 人。正如 F. Cali 在《征服者的艺术》(L'Art des Conquistadores)一书中所说:"也许殖民时期的巴洛克艺术、通奸艺术、混血或黑白混血艺术的最佳人类定义,就是两个种族在第三大陆上的痛苦相遇"。阿莱雅迪尼奥是米纳斯吉拉斯州雕塑和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约 50 座圣殿的建造和装饰,并为巴西带来了第一份建筑宣言。但作为一个有色人种,他背负着黑白混血儿的恶名,被禁止签署合同。他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建筑大师的头衔。他最有名的作品包括用硬质合金雕刻的奥罗普雷图圣弗朗西斯科教堂(1766 年)和圣若昂-德尔雷教堂(1774 年)的外墙、装饰康戈尼亚斯-杜坎波的马托西纽斯耶稣圣殿阶梯的十二个人形先知雕像,以及七个受难小教堂中的所有多色木雕像。这条十字架道路上的七十个雕像表现力非凡。

奥斯卡-尼迈耶。 他是巴西最伟大、最多产、最著名的建筑师。他是现代建筑之父,在国际风格的滋养下,他的不朽作品以极简主义、简洁的线条和实用的形式为特征。奥斯卡-尼迈耶设计了巴西利亚市的主要公共纪念碑,巴西利亚市是该国 1960 年新成立的行政首都,在热带雨林中凭空出现。巴西利亚大教堂令人惊叹的双曲面结构、国民议会、国家大剧院和司法宫只是杰出的尼迈耶设计的部分建筑。作为奥斯卡-尼迈耶杰出建筑作品的远见卓识的象征,巴西利亚是20世纪建造的唯一一座城市,自 1987 年以来一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几年前,这位混凝土、抽象曲线和巨型建筑的爱好者已经在贝洛奥里藏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在那里设计了多座现代主义建筑,尤其是在潘普拉区。1947 年至 1952 年期间,他还作为勒-柯布西耶团队的一员,参与了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设计。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深刻的人文主义者,1965 年,他因独裁统治而不得不流亡国外,在法国避难,并在那里设计了位于巴黎法比安上校广场的法国共产党总部等。直到 1985 年,他才终于回到巴西继续创作。1996 年,在他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之际,奥斯卡-尼迈耶设计了位于尼泰罗伊的一流当代艺术博物馆(MAC)。这座未来派的飞碟建筑由涂成白色的原混凝土建成,在里约热内卢对面的瓜纳巴拉湾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尼泰罗伊这座游客不多的城市,尼迈耶大街是这位建筑师设计的其他 6 座建筑的展示窗口。尼迈耶大道于 2013 年落成,是继巴西利亚之后巴西建筑大师设计的第二大建筑群。在圣保罗的伊比拉普埃拉公园(Parque Ibirapuera)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几座建筑。

奥斯卡-尼迈耶在其 70 年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全球 600 座建筑,1988 年以 81 岁的高龄荣获普利兹克奖。2012 年 12 月 5 日,在他 105 岁生日前夕,他在自己的家乡里约热内卢逝世,在宽阔的大西洋大道上,在他设计的一座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