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和其他地方
当然,该地区并没有等到欧洲人的到来才显示出自己的好客,据说当基督诞生标志着我们时代的开始时,奥洛尼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然而,旧金山与西班牙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西班牙人在 1769 年建立了一个据点,这是这座城市的最初轮廓,后来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1848 年,随着《瓜德罗普-伊达尔戈条约》的签订,旧金山由美国人统治,美国人以传教士的守护神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的名字为旧金山命名,方济各也因其著作而闻名。该城位于美国第一条铁路线的终点,其知名度有利于后来的日报《上加利福尼亚》的创办,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 年)是密苏里人,也是未来《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 年)的作者,曾在该报担任记者。当时的时代也有利于娱乐业的发展,因此大卫-贝拉斯科(1853-1931 年)"生在舞台上 "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在家乡磨练了各种戏剧技能,之后搬到内华达州,再到纽约,在那里他开始写作,创作了 100 多部剧本(《橡树之心》、《马里兰之心》、《杜-巴里》等),为他赢得了声誉和后代。
她的同胞、比她小四岁的妹妹格特鲁德-阿瑟顿也四处游历,但一直回到加利福尼亚,1948 年在那里去世,享年 90 岁,她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加利福尼亚为背景。为了保护家人,她于 1882 年用笔名阿斯莫德思在《阿贡人》上连载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因为她的家人得知她写了《红木镇的伦道夫一家》(浪漫爱情小说)后严厉斥责了她。丈夫在 1887 年早逝,这或许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但第二年她又出版了新小说《美梦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尽管用的是另一个名字(弗兰克-林),并由此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她的畅销书《黑牛》(1923 年)为她的职业生涯加冕,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无声电影。格特鲁德-阿瑟顿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女性,也是一位超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都在践行社会良知,这影响了她对题材的选择,尽管她偶尔也会沉迷于幻想故事。欧仁-托尔凯(Eugène Torquet)和他的完美对手一样,1881 年 21 岁的他一成年就离开了旧金山,再也没有回来,这让他的父母大失所望,他们都是法国人。在无尽的流浪生活中,他还是抽出时间以约翰-安托万-瑙的名字发表了诗歌和小说,其中第一部作品《敌人的力量》于 1903 年获得了龚古尔奖。这个关于外星人占据人类躯体的奇异故事并不为公众所接受,但这似乎并没有给作者造成困扰,他继续创作并进行世界巡回演讲,直到 57 岁时在菲尼斯泰尔的特雷布尔英年早逝。
从冒险到垮掉的一代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年)的一生经历了搬家和丧亲之痛,当然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的诗歌(《Les Forts ne disent rien》,由 Ressouvenances 出版社出版)却与当时的作家大相径庭,他的诗歌引入了自然主义,而自然主义后来成为他的同胞们所利用的主要主题之一。例如,旧金山最著名的本土作家之一约翰-格里菲斯-切尼(John Griffith Chaney,人称杰克-伦敦,他从岳父约翰-伦敦那里继承了杰克-伦敦的写作技巧)在《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一书中对荒野赞不绝口,该书至今仍是他的 "经典 "作品之一。虽然他的一生很短暂--1916 年,40 岁的他就去世了--但却很充实,让他有时间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其中部分灵感来自于他自己的冒险经历。从青年时代在文学中找到慰藉,到 1899 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致山路上的人》),他经历了许多不同的起点,从事过上百种不同的工作,收集了上千个故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新世纪伊始,他的生活更加安定,结了婚,当了父亲,参与政治,成为公认的作家和伟大的记者,但酗酒问题还是让他走向了堕落。从《La Route》中的流浪者到《Sur le ring》中的拳击手,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自己,这些作品融合了亲情(《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游记(《LaCroisière du Snark》)、小说(《LaPetitedame dansla grande maison》)和现实(《Le Peuple d'en bas》)。Libretto 很高兴能出版他的全部作品。我们很难不把他与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才华联系起来,后者虽然出生在萨利纳斯,却曾为《旧金山新闻报》工作。他的作品同样具有现实性和政治性,是大萧条时期的拥护者,尤其是《愤怒的葡萄》,描写了一个佃农家庭被迫流亡到加利福尼亚的故事。这本书获得了 1940 年普利策奖,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只是他作品的一部分,因为他在 1962 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还包括《玉米饼平地》、《人鼠之间》、《沙丁鱼街》、《伊甸园之东》等作品(尽管有人认为这是姗姗来迟)。
如果说斯坦贝克是战时 "迷惘的一代 "的代表人物,那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旧金山才再次在旅行,尤其是诗歌的旗帜下迎来 "复兴",这要归功于玛德琳-格里森(1903-1979 年),她在 1947 年 4 月成立了诗人协会并组织了第一届现代诗歌节。在 Lucien Labaudt 美术馆的两个晚上,十几位艺术家登台表演,为这座城市赢得了 "反文化之城 "的美誉。这些诗人包括肯尼斯-雷克斯罗特(Kenneth Rexroth,1905 年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罗伯特-邓肯(Robert Duncan,1919-1988 年)和杰克-斯派塞(Jack Spicer,1947 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天城地城》中开始尝试象征主义、以及同样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的杰克-斯派塞,他于 1955 年开设了六号画廊,两年后,另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也开张了:城市之光书店由劳伦斯-费林盖蒂(Lawrence Ferlinghetti)共同创办。费林盖蒂很快扩大了活动范围,出版了诗集,其中包括 "垮掉的一代 "三位创始成员之一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56 年出版的《嚎叫》(Howl)。事实上,虽然这位 1926 年出生于纽瓦克的诗人是在纽约结识了他的两位同伴威廉-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1914-1997 年)和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 年),但旧金山才是他心驰神往的地方,成为他们长期逃亡的目标或起点,在此期间,《在路上》(On the Road,1957 年)一书的主人公尼尔-卡萨迪(Neal Cassady)开车带着他们从美国的一个海岸狂奔到另一个海岸。1959 年,巴勒斯在巴黎出版了《裸宴》(The Naked Feast),这是一部采用剪接手法的实验小说,是在各种致幻药物的影响下写成的。 这是这场文学运动的第三部代表作,后来许多作家都与这场运动有联系,其中包括杰克-米克莱恩和加里-斯奈德,他们都分别于 1929 年和 1930 年出生于旧金山。前者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出没于爵士乐俱乐部和格林威治村的贫民窟,20 世纪 50 年代定居于此。作为一个纯粹的地下人物,他在法国鲜为人知,除了由利摩日 Dernier télégramme 出版的《Un fleuve de vin rouge》一书外,很少有其他译作。第二位无疑体现了这一运动更多的精神层面,他对佛教感兴趣,住在修行院里,研究美洲印第安文化,并成为生物区域主义的先驱之一,生物区域主义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彼得-伯格(Peter Berg)在加利福尼亚提出的生态学概念趋势之一。1975 年,他的大量作品(如 La Pratique sauvage和Montagnes et rivières sans fin,由 Editions du Rocher 出版)在《海龟岛》出版时荣获普利策奖。
一个开放的城市
垮掉的垮掉派很快让位于嬉皮士,他们于 1967 年在海特-阿什伯里区举行了著名的 "爱之夏 "活动。从那时起,旧金山就一直保持着开放、宽容和多元文化城市的美誉--这要归功于一位 1944 年出生于华盛顿、不到 30 岁就被旧金山接纳的作家,他的一系列小说让旧金山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一名职业记者,阿米斯特德-莫平转而开始创作小说,写他公寓楼里的生活,连载在当地报纸《太平洋太阳报》上,直到被《旧金山纪事报》发现。虽然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但这位作家已经掌握了一种秘诀,使他能够迅速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融合了温情和人性,并毫不犹豫地处理日益公开的主题,如同性恋,这在方济各会会士凯文-本特利(Kevin Bentley)的《Mes Animaux sauvages》(由 Philippe Rey 出版)中也有所体现。旧金山编年史》共有九卷,迄今为止最新的一卷是《安娜-马德里加尔》(Anna Madrigal),2015 年由 L'Olivier 翻译。这个故事激发了一部电视剧的创作灵感,但自 2020 年起,它也被改编成了连环画,由伊莎贝尔-鲍特希安(Isabelle Bauthian)(剧本)和桑德琳-雷维尔(Sandrine Revel)(绘画)为 Steinkis 出版。
阿米斯泰德-莫平的小说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旧金山为背景,见证了新一代作家的崛起,他们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格雷格-鲁卡(Greg Rucka)走上了黑色小说的道路,而在他之前,罗伯特-费内根(1906-1947 年)早已开辟了这条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Les Spaghettis par la racine》,这是加里马尔(Gallimard)著名的 "黑色系列"(Série noire)的第 27 部作品。然而,格雷格-鲁卡(Greg Rucka)已经在大西洋这边的特殊漫画世界中声名鹊起(Glénat 的《Lazarus》、Urban Comics 的《Checkmate》......)。我们还可以提到生于 1970 年的丹尼尔-汉德勒(DanielHandler),他凭借《波特莱尔孤儿的灾难历险记》(Les Désastreuses aventures des orphelins Baudelaire)系列掀起了儿童文学的革命,他的笔名是莱蒙尼-斯尼奇(Lemony Snicket)。故事中的黑色幽默一定会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在 1999 年至 2006 年间已出版了不下 1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