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地区到新好莱坞:自己的思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一些旨在将电影固定在现实中的镜头外,拍摄工作完全是在摄影棚里进行的,否则就完全是重组的--西部片显然是一个例外。在电影中,纽约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好话连篇,对话尖锐,如改编自达希尔-哈米特的《瘦子》 (W.S. Van Dyke,1934),或那部螺旋式喜剧的杰作《他的女孩星期五》 (Howard Hawks,1940),对新闻界和男女关系的愉快讽刺,对话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传递。1948年,儒勒-达辛选择在纽约拍摄《没有面纱的城市》--法语片名说明了一切--雄心勃勃地在剧情背景中为这个城市提供几乎是纪实性的描写。一把锁被打破了:第二年,音乐剧占领了这个城市及其著名的地方--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中央公园等--《纽约的一天》在电影的第一季中。- 第二年,音乐剧《纽约的一天》以斯坦利-多南标志性的高能量风格占领了这座城市和它的著名地点--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中央公园等。但这些只是胆怯的预兆,因为当时的大多数经典作品仍然倾向于工作室。马克-迪克森,侦探》 (Otto Preminger,1950年)或《第五个受害者》(Fritz Lang,1956年)就是这种情况,它以黑色电影的形式对纽约的新闻环境进行了手术刀般的探索。单身女郎》(Billy Wilder,1960年)是一部带有苦乐参半色彩的浪漫喜剧,为富有杰作的十年画上了一个崇高的句号,同时预示了现代写作和焦虑。沙发上的钻石 》(Blake Edwards,1961年)和《霍利-戈莱特利》(Holly Golightly),奥黛丽-赫本的表演令人愉悦,在其欢快的外表下有一种类似的忧郁。与此同时,纪录片的重要性也在增加,为未来的变化铺平了道路:《鲍里街》(Lionel Rogosin,1956年)是一部关于同名街道及其一群边缘人和酗酒者的图片,是其创始作品之一。通过拍摄由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配乐的《阴影》(1959年),约翰-卡萨维茨表明,在大制片厂之外拍摄电影是可能的。他的作品的特点是长镜头几乎被拉长到无限长,以及为他的妻子吉娜-罗兰兹所扮演的角色保留的位置,与纽约市密不可分,并将成为许多导演的灵感来源。
新好莱坞时代的电影人利用这个机会,更新了美国电影的经典类型。哈尔-阿什比的《房东》(1970年)是一部值得重新发现的经典作品,它处理了一个在当时不寻常的主题:白人和黑人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关系。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从未停止过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时代拍摄他的家乡,他在罗尼特乐队和滚石乐队的歌声中,以《卑鄙的街道 》(1973年)成功登场,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罗伯特-德尼罗的风采。宝琳-凯尔(Pauline Kael)当时在《纽约客》杂志上撰文,热情地为这批新一代的电影人辩护,他们对纽约表示出明显的偏爱,似乎是为了逃避电影公司的过度限制性影响。
在幻灭和创作自由之间
然后,这个城市就像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被分隔成不同的、往往是密封的领土。嬉皮士运动已经消失,为荒凉的画面让路,不能说是世界末日,但其中还是闪现出某种讽刺意味,如《出租车司机》 (Scorsese,1976),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在越南留下的创伤的寓言,带我们参观了这个现代巴比伦的底蕴。然后,纽约孕育了一种安全心理,这使得较富裕的阶级暂时抛弃了它,电影《城市里的守夜人》(Michael Winner,1974)捕捉到了这种心理。夜行者》(Walter Hill,1979年)是一个幽灵般的城市的幻象,被帮派斗殴所笼罩;《纽约1997》(John Carpenter,1981年)中,曼哈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监狱,对一个受犯罪困扰的城市所产生的幻想不无讽刺。
一种怀旧和现实的脉络也在《领主》(Philip Kaufman, 1979)中蓬勃发展,该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布朗克斯区的一帮意大利裔青少年,或《下一站,格林威治村》(Paul Mazursky, 1976),它见证了波希米亚人在格林威治村居住的时代,之后科恩兄弟在《走进勒维恩戴维斯 》(2013)中又回到了这里。
伍迪-艾伦通过《安妮-霍尔》 (1977年)和《曼哈顿 》(1979年)这两部他公开宣称的城市颂歌,在电影中幽默地捕捉到了被欧洲文化熏陶、充满神经质的知识分子纽约。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反映了城市和社会的变化:对价值观的质疑更可能出现在《捉鬼敢死队》 (Harold Ramis, 1984)这样自愿倒退的喜剧片中,它在幻想电影的新时尚上冲浪。一个新的原型出现了,雅皮士,在《下班后 》(马丁-斯科塞斯,1985年)中,他在一个噩梦般的夜晚面对非理性的力量,穿过艺术家区SoHo,象征着一个尚未驯化的城市。华尔街》 (奥利弗-斯通,1987年),旨在谴责金融界猖獗的肉食性贪婪,但无疑会引发相当数量的交易员职业;或者是《Liaison fatale》(阿德里安-莱恩,1987年),它开启了色情惊悚片的时尚。美国往事》(塞尔吉奥-莱昂内,1984年)不是另一部黑帮电影,而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它复活了禁酒令的纽约。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的敏感和痛苦的天主教风格与斯科塞斯的风格一致,而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则是在十年末新的独立电影出现之前的特立独行者,其代表人物是出色的年轻导演,如哈尔-哈特利、惠特-斯蒂尔曼、托德-索隆兹和斯派克-李,他们以《做对的事》 (1989)对正在重新出现的种族紧张关系进行了风格化的、热烈的盘查。
惠特-斯蒂尔曼的《迪斯科的最后日子》(1998年)可以说是 "简-奥斯汀的迪斯科",它恢复了20世纪80年代初别致的纽约和它的迪斯科球,与《周六夜狂热》 (John Badham, 1977年)中流行的布鲁克林相去甚远。流行的电影也将这座城市置于聚光灯下,如《当哈利遇见莎莉》(Rob Reiner,1989年),它预示着浪漫喜剧的时尚即将到来,并塑造了一个点缀着红色和黄色树叶的标志性秋天的纽约。
世纪之交
音乐--武当派 RZA 的嘻哈音乐(他为影片配乐)--也在《幽灵狗 》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部影片中,贾木许将武当派 对武侠电影的痴迷与自己对梅尔维尔的喜好融为一体。改编自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畅销书 的《美国精神病人》(玛丽-汉农,2000 年)让那些错过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电影的观众清楚地看到了对里根时期贪婪的讽刺,而斯科塞斯也将在《华尔街之狼 》(2013 年)中反其道而行之,将金融界与他的黑手党壁画相对应。更血腥的是《纽约黑帮 》(Gangs of New York, 2002 年),这是斯科塞斯酝酿已久的一个项目,它唤起了这座城市在爱尔兰和英国移民帮派之间的战争蹂躏下痛苦诞生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是庆祝的时刻,2001 年 9 月 11 日的袭击给纽约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电影界逐渐在影片中重温了这一事件,这些影片不乏华丽的场面,但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批评它们。 这些影片包括《第 25小时》(斯派克-李,2002 年)和《世贸中心》(奥利弗-斯通,2006 年),后者是对这座城市以及在废墟中奋战的消防员勇气的致敬。灾难片和科幻片也反映了某种悲观主义情绪:在《后天 》(罗兰-艾默里奇,2004 年)中,城市在一场气候灾难后被淹没在水中;而《我是传奇》(弗朗西斯-劳伦斯,2007 年)则展现了一个被病毒肆虐的荒凉城市的惊人景象。
渐渐地,伤口愈合了,城市似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回了自己的权利。黑天鹅》(达伦-阿罗诺夫斯基,2010 年)和《鞭子 》(达米恩-查泽雷,2014 年)的核心都是追求完美--艺术上的完美--以及有时似乎需要做出的疯狂牺牲,前者是对芭蕾舞女伶世界的恐怖探索,后者则讲述了一所著名爵士乐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艾拉-萨克斯(Ira Sachs)的《布鲁克林村》(Brooklyn Village,2016 年)则以温和的笔调探讨了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持续增长的 "绅士化"现象。乔什-萨夫迪(Josh Safdie)和本尼-萨夫迪(Benny Safdie)兄弟习惯于探索这座城市不太光彩的角落,他们的《美好时光 》(2017)通过罗伯特-帕丁森的奔跑,以绝望的能量捕捉到了我们在电影中不常见到的纽约,一个外来者、潜水酒吧和肮脏赌窝的纽约。同样,肖恩-贝克(Sean Baker)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阿诺拉》(2024 年)通过布莱顿海滩(一个很少在银幕上出现的地区)年轻脱衣舞女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流行纽约。
不眠之城:系列的爆发
20 世纪 90 年代某些剧集的火爆,如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似乎是一种新现象。朋友》(Friends)虽然是在洛杉矶拍摄的,但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它以情景喜剧的形式提炼出了一种典型的纽约精神,《宋飞正传》(Seinfeld,1989-1998 年)也是如此。还有《欲望都市》(1998-2004 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影响力难以估量。而这一页从未真正翻过,因为 2021 年,《欲望都市》的复兴之作《And Just Like That 》已经宣布。路易斯-卡克(LouisCK)的《路易》系列(2010-2015 年),其奇幻、自由的基调和叙事方式鲜有可与之媲美者;莉娜-邓纳姆(LenaDunham)的《女孩》(2012-2017 年)也在21世纪大行其道。神经质、幽默和某种无耻的倾向是不变的要素。Broad City》(2014-2019 年)和《Two Broke Girls》(2011-2017 年)依靠粗俗的对话和情节,通过丰富多彩的女性角色来探索这种喜剧和讽刺的脉络。无主之主》(Master of None,2015-2017 年)、《无聊至死》(Bored To Death ,2009-2011 年)讲述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作家成为私家侦探的故事,而《丛林中的莫扎特》(Mozart In The Jungle,2014-2018 年)则以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幽默感将我们带入古典音乐的世界,让我们了解到以纽约,尤其是布鲁克林为家的时尚青年。只有大厦谋杀案》的第一集将于 2021 年在美国上映,这是一部以上西区的地标性建筑为背景的幽默惊悚片。
在《犯罪现场调查:曼哈顿》(CSI Manhattan)、《纽约蓝调警察》(NYPD Blues)、《纽约》(New York)或《特殊部队》(Unité Spéciale)等警匪剧形式面临陷入常规化和缺乏戏剧性进展的危险之时,警匪剧也没有被这一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发展所遗忘。
广告狂人》(Mad Men,2005-2015 年)或许是最能从头到尾革新这一模式的剧集:在长达七季的时间里,该剧以部分幻想、部分历史真相的模式复活了 20 世纪 60 年代的纽约,通过麦迪逊大道广告人唐-德雷珀(Don Draper)的眼睛,精彩地回顾了这座城市所见证的社会变迁。在主流剧集中,《绯闻女孩》(Gossip Girl,2007-2012 年)改编自一部青少年小说,展现了上东区镀金青年的日常生活,似乎是一种终极的罪恶快感,同时也展现了一大批年轻明星。其中有一位名叫潘-巴格利(Penn Badgley)的演员,他在 Netflix 出品的《你》中饰演了一位风流书商,但实际上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