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既不是以同样的方式构建,也不是以同样的方式书写。传统音乐注重情感,不遵循精确的节奏,音符包含在五声音阶中。汉代(约公元前 206 年),音乐首次出现在宫廷中,之后在唐代(公元 600 年至 900 年)得到发展。

如今,仍保留着几种传统音乐风格,其中包括梵呗(fanbai),这是一种佛教礼仪梵呗,有时伴有打击乐。雅乐是一种古代宫廷贵族演奏的音乐形式,而古乐则起源于唐朝,有唱的形式(格章,也有与小型乐队一起演奏的形式(陶曲),还有用多种乐器演奏的形式(绍曲)。

传统乐器同样繁多:有扬琴、二胡、唢呐、笛子等。

曲艺是一种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戏曲和戏剧之父。它是一种将歌唱与故事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灵感来源于社会生活。曲艺源远流长,至今仍在广泛流传,根据中国地区的不同,曲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个地区都成立了专业的曲艺团来传承曲艺。

传统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中国南方,传统音乐通过劳动歌谣(口子)和所谓的娱乐歌谣(山歌)来表现。南音(或南口庵)是中国东南地区的特色音乐,由16世纪的民谣组成,由歌手演唱,伴以少量乐器。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在广西,音乐仪式以青铜打击乐器为主。在香港和广州,"南音 "是一种由演讲者宣布的叙事性歌曲。

对古典音乐有浓厚兴趣

几十年前,古典音乐在中国扎根。中国一直对西方交响乐团和爱乐乐团的实力着迷。毛泽东掌权后,象征性地砸烂了全国所有的三角钢琴,不再允许演奏西方曲目。扬琴成为唯一可以演奏的中国作品。扬琴只有八部,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黄河协奏曲》《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1976 年 "文革 "结束后,演奏欧洲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再次成为可能。交响乐团的数量激增,全国有 70 多个交响乐团在演出,现在有 5000 万中国儿童学习弹钢琴,追随郎朗、王羽佳和李云迪等艺术家的脚步。古典音乐会吸引了令人惊讶的年轻观众:中国音乐厅的平均年龄为 30 岁,而法国音乐会观众的平均年龄为 61 岁。另一个重要事实是,中国城市中有许多专门演奏古典音乐的设施。

C-pop、Mandopop 还是 Cantopop?

音乐在中国社会非常重要,而随着综艺音乐的兴起,音乐产业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崛起。其中的女性代表人物是彭丽媛。她后来在丈夫习近平上台后成为国家第一夫人。当邻国将 K-pop(韩国流行音乐)和 J-pop(日本流行音乐)更多地推向国际舞台时,C-pop 分为三个运动,其中南方是其摇篮:Canto-pop(与广州省有关)、T-pop(来自台湾)和用普通话演唱的 Mando-pop。就声音而言,C-pop 非常广泛,从 R&B 到嘻哈和中国摇滚都有。

这一切都始于 2000 年代,当时EolAsia.com[1]网站出现在网络上。它使 C-pop 音乐得以交流。国际大公司对这个新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音乐下载量成倍增长。C-pop排行榜上的艺人很快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邓丽君、许冠杰、张学友、吕丽君和陈小春等等。 其中一些人在国际上传播了这一潮流,另一些人则成为中国电视或电影的演员。今天,Mandopop 比 Cantopop 更广为人知,拥有更多的粉丝,尤其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等邻国。

中国岩

摇滚乐本身也是一种音乐风格,与 C-pop 的伟大流行运动相去不远,也受到年轻一代的支持。中国摇滚乐的特点是受到西方摇滚乐的一定影响,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中国音乐技巧。1979 年,"啄木鸟全明星 "乐队率先采用了这种美学风格,随后崔健被认为是中国摇滚第一人。在详细研究了西方音乐风格以及这一运动在美国和欧洲的发展之后,这位音乐家成立了自己的小型摇滚乐队,在北京的咖啡馆和中国的音乐厅巡演。也许只有台湾的 "五月天 "乐队登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戏曲,不可或缺

戏曲是多种传统文化的交汇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在中国传承了几个世纪。它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改编和调整。它结合了音乐(更确切地说是歌唱)、戏剧、杂技和武术,在中国流行了近半个世纪。

例如,被称为花鼓戏的戏曲在湖南和湖北兴起。粤剧(广东小曲)无疑是最著名的剧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粤剧又称越剧,共有近 6000 个剧目。每一代艺术家都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 20 世纪 40 年代的薛娇仙和马师曾,以及近代的谭咏麟,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粤语流行乐,之后才转向戏曲。

从传统戏剧到当代中国戏剧

戏剧起源于13世纪的中国元朝。当时的戏剧表演更像是马戏表演,包括杂耍、杂技和兵器表演。中国戏剧也有几十种不同的形式,根据地区的不同,或多或少都有其独特之处。现代戏剧(又称 "花戏")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自毛泽东逝世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木偶戏和皮影戏与中国戏剧息息相关,无论是唱戏还是无唱戏。将木偶融入戏曲叙事中也很常见。这也是在乡村演出的一种廉价方式,无需像在城市演出那样雇用大量演员。在中国,木偶有不同的类型:杖头木偶、提线木偶、提线木偶等。木偶师被称为 "师傅",受到演员的尊敬。皮影戏同样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四川和湖南两省,为表演而创造的人物甚至相当高大(约 80 厘米)。这些人物造型完整,观众可以看到表演的细节,并分辨出每个角色。

杂技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表演艺术,既与工人的日常生活有关,也与宗教有关。第一个杂技团可以追溯到 1950 年,随后各省都正式成立了杂技团。杂技演员不仅在工厂和矿山表演,也在乡村表演。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从杂耍、抖空竹到气功展示。杂技自然产生了 Chinese circus,即中国杂技。与西方马戏不同,中国马戏结合了戏曲选段、功夫和流行歌曲的演绎。

舞蹈,一种地区传统

在中国的 56 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传统上,舞龙和舞狮最受欢迎。舞龙和舞狮是一种巡游活动,舞者爬到一个庞然大物的下面,一起舞动它。根据省份的不同,舞龙和舞狮的游行也有不同。在该国南部,舞蹈编排侧重于模仿狮子的行为:舞者甚至会加入杂耍等技巧性表演。不过,舞狮没有舞龙那么震撼,因为舞龙的舞者人数众多。

与古典音乐一样,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古典舞和现代舞在中国的艺术产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芭蕾舞和舞蹈节目。中国的舞蹈剧目最初受到西方作品的启发,后来由中国编舞家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中国也是一个以街舞为特色的国家,无论是城市街舞还是 "广场舞"。这些舞蹈在公共场所表演,最初由退休人员表演,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也加入到集体舞的行列中来。聚会通常在固定的时间举行,其中一名成员会带来音乐和演奏工具。有时,在同一个公园或广场上会同时出现几个小组,给路过的人一种名副其实的嘈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