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最早的绘画基本上是壁画。直到汉朝末年,神奇或神秘的艺术,即旨在与无形沟通的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在大多数文化中,尤其是在史前洞穴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艺术。

中国画的出现源于书写。书法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传统绘画一样,是亚洲艺术的核心。皇帝和臣民都收藏书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使用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制作。书法作品被粘贴在卷轴上,或装裱后悬挂在客厅和书房。书法作品随处可见:商店招牌、行政大楼、纪念碑和石碑上。

最初的创作展示了宫廷生活。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个人作品脱颖而出,例如东晋时期约 344-406 年的顾恺之(Gù Kǎizhī)。他是公认的第一位伟大的卷轴画家,著有《云台山图注》,是山水画的起源。这为文人画传统奠定了基础,其中感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州,广州艺术博物院(越秀公园)提供了从书法到雕塑的广泛区域艺术概览。

中国画的演变

在明朝(1368-1644 年),吴派画家的风格变得更具表现力。在清朝(1644-1912 年),三个群体并存:通过发展个人风格超越传统的画家、重新诠释祖先模式的传统派画家以及宫廷画家。从18世纪起,贸易促进了与美洲和欧洲的文化交流。

活跃的艺术 "这一概念产生于汉朝末年(220 年)和西晋初年(3-5世纪)。它是由外国的贡献,尤其是印度佛教的影响引发的。这些交流颠覆了中国哲学,但并未对中国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主动艺术 "的概念发展缓慢。它不是表达知识或信仰,而是植根于自然,没有功利功能。

这些特点是了解中国艺术史及其与书法或水墨画内在联系的基础。中国最伟大的艺术杰作是书法。与过去一样,今天的书法家既是学者也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包括自己的文章、诗词和书信。

中国画家的地位

画家有两个不同的类别: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

从最初到唐朝(618-907 年),职业画家类似于工匠。无论是僧侣还是贵族,他们都能满足帝国的需要。他们为祭祀活动提供礼品和物品。

这种风格化的绘画是用黑色墨水绘制的。其特点是线条精准,曲线修长而富有动感。它的灵感来自于对自然和动物的研究,喜欢明亮的色彩。

10世纪起,文人画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许多文人以艺术为生,如山水画家荆浩(约 870 年至 930 年)和十一世纪隐居山林的范宽。

唐朝初年成立的画院也值得一提。北宋在汴梁设立书院,南宋在杭州设立书院,书院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艺术中的佛教

佛教艺术是中国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很早就表现在石窟艺术中。

佛教一传入中国,就被文人雅士所接受。公元前二世纪,汉朝时期的商人、僧侣和使者沿着丝绸之路传播佛教戒律。政治动荡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在北方,魏国将佛教定为国教。在中国南方,贫困的人们在精神追求中寻求庇护。大批人皈依佛教,明帝是第一个皈依佛教的君主。佛教的黄金时代从7世纪持续到 845 年。数以千计的寺院因其蕴藏的财富和维护费用而备受争议。845 年,唐武宗禁止一切外来宗教。

历史悠久的广州光孝寺是传教士的中转站,在普及佛教元素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在雕塑方面,艺术家们借鉴了印度艺术的图式和规范,包括犍陀罗学派,该学派本身也受到希腊雕塑规范的影响。姿态和服饰都采用了写实的手法。从世纪开始,中国雕塑变得更长、更有风格。在北方,对启蒙的追求导致了象征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倾向。

云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佛教雕塑。

董其昌(1555-1636 年)

董其昌是晚明时期的书画家,出生于松江区。他是一位早熟的艺术家,通过了文官考试,但从未停止完善自己的书法。他无视规范,形成了以表现力而非自然逼真为基础的书法风格。在 1620 年的《秋景八景图》中,他对色彩和白色区域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有人认为他是天才,也有人认为他是笨拙的绘图者。

董其昌还是一位艺术理论家。他的革命性分析不是基于历史,而是基于佛教的标准。在他看来,描述性的东西属于北派;个人表达、遐想属于南派。尽管这一分类法引起了很多争论,但它对中国和日本绘画创作的影响却持续了几个世纪。

随着帝国的灭亡,中国现代艺术开始崭露头角。

现代转向

19世纪,版画因与西方方法的接触而得到发展。20世纪,木刻、油画和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为现代主义铺平了道路。1961 年,邓小平宣布中国将向西方世界开放。这意味着要建设博物馆,丰富艺术收藏。

在毛泽东政权的影响下,当代艺术长期以来被描述为 "堕落 "的艺术。根据传统,艺术应该为国家或中国人民服务,应该服从政治权力。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星星画会"的艺术家们在北京举办了抗议艺术展。继他们之后,2250 名艺术家以 "85 新潮 "为名聚集在一起。1989 年,"中国/前卫艺术展"象征着这一阶段的自由,但几个月后,随着天安门事件的发生,这一阶段逐渐衰落。这一事件为 "玩世现实主义 "奠定了基础,表达了对全球化带来的动荡的不满。

同年,中国艺术家在西方的首次展览在法国举行。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 "大地的魔术师 "展览改变了我们对东方艺术的看法。

交流与名声

逃往西方、香港和台湾的艺术家,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之后,尝试了新的创作实践。他们作品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那些回到中国的艺术家获得了在国内外传播其艺术的新途径。中国建造了不少于 1 500 座博物馆。

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标志性人物在当代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张晓刚、岳敏君、黄永砯和方力钧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艾未未、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曾梵志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由于无法在国内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在年轻时纷纷逃往西方国家。其中许多人居住在法国,包括黄永砯、沈远、王克平和李奇微。

上海艺术博览会和香港艺术博览会等艺术画廊和当代艺术博览会成倍增加。中国的新财富正在投资当代艺术。

从 2000 年代开始,趋势发生了逆转。第一批中国艺术明星出现了。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在香港以 409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创下了亚洲艺术品的历史纪录。许多年轻艺术家留在了中国,但却享誉海外。出生于 1973 年的刘勃麟被称为 "隐形人",在法国尤为知名。刘炜出生于 1972 年,对中国近代史中的权力和记忆概念很感兴趣。曹斐 1978 年出生于广州,他的电影和装置作品关注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Ren Ri 借助蜜蜂制作的雕塑作品备受赞誉。

中国南部的文化中转站

浙江省及其省会杭州与香港、上海等巨头齐名,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西湖仍然是画家和诗人沉思的地方。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点。即使在中国对外贸关闭的时候,广州港仍保持开放。如今,广州港的活力为其赢得了 "中国柏林 "的美誉。

广东美术馆全面展示了广东文化。中国当代艺术在展厅和雕塑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市中心,艺术区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举行文化庆祝活动。街头艺术和画廊分布在多个区域,从荔湾到海珠、珠江河畔的二沙岛、北面的东山口前殖民地区、越秀东面的天河路和广州大道十字路口附近。而越秀东北部的白云区则有许多公园和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