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musique traditionnelle
这绝非巧合。如果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是靠歌唱赢得独立的--1986 年至 1991 年波罗的海三国领导的 "歌唱革命 "就是著名的插曲--那是因为歌唱在三国的文化和民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爱沙尼亚,"雷吉劳尔"(regilaul)这一古老的传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爱沙尼亚就像其波罗的海邻国一样,通过歌唱摆脱了苏联的占领,在传统歌曲中找到了民族认同的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因为在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政府鼓励在其所有共和国开展民俗活动。当时,爱沙尼亚民族音乐团体纷纷成立,如 1964 年在韦尔斯卡成立的莱科合唱团,几年后,第一部传统音乐选集《Eesti rahvalaule ja pillilugusid》以 CD 形式发行。如今,民歌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丝毫不减,全国各地都在举办传统音乐节,如爱沙尼亚最重要的歌曲节 Laulupidu 和维尔扬迪民间音乐节。
在拉脱维亚这个拥有千年民俗文化的国家,最显著的音乐传统之一是 "达伊娜"(daina),即长度为一两节、一两行的无韵短歌。几个世纪以来,达伊 纳被视为拉脱维亚文化的载体,其主题多种多样,从拉脱维亚神话到农业都有。达伊纳传统上在夏至庆典等流行节日中演唱,而拉脱维亚国家歌舞节(Vispārējie latviešu Dziesmu un Deju svētki)等大型活动则是聆听达伊纳的绝佳机会。波罗的海各国都有自己的音乐节,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每五年举办一次,立陶宛每四年举办一次。这些活动不容错过,持续数天,汇集了多达 40,000 名歌手和舞者。这些活动的规模证明了民俗在波罗的海文化中的重要性。
声乐(尤其是达伊娜)在立陶宛尤为普遍,各地区风格各异。单声部音乐主要出现在立陶宛南部和东部地区,而多声部同声部音乐则遍布立陶宛各地,西部地区的同声部音乐更为古老。此外,我们还不能忘记被称为 "苏塔丁"(sutartinės)的多声部歌曲--它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种古老的两声部或三声部复调音乐形式,以平行或协奏的方式演奏。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样,立陶宛在20世纪也形成了主要的民间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 1940 年在维尔纽斯成立的民族歌舞团 Lietuva,它在舞蹈和使用传统乐器方面都是当地民俗的代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民俗运动催生了各种民俗比赛和节日,包括在老城庭院中举办的 Skamba Skamba Kankliai 节。1987 年,波罗的海音乐节成为最著名的歌曲和民俗活动之一。波罗的海三国轮流举办,3000 多名客座艺术家(歌舞团、合唱团和民间乐团)汇聚一堂,举办音乐会、游行或会议和研讨会。
如果您聆听波罗的海国家的传统音乐,您很可能会听到该地区最具特色的乐器:"会唱歌的树"(爱沙尼亚语为kannel,拉脱维亚语为kokles,立陶宛语为kankles),一种有二十五或三十三根弦的古筝。爱沙尼亚最主要的坎内尔演奏家是图勒-坎(Tuule Kann)和民族音乐学家伊戈尔-托努里斯特(Igor Tõnurist)、kokles 演奏家瓦尔蒂斯-穆克图帕维尔斯(Valdis Muktupāvels)和kankles 演奏家因德尔-尤尔盖莱维奇(Indrė Jurgelevičiūtė)。
La musique classique
波罗的海国家是世界上一个很小的地区,但在古典音乐版图上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首先是爱沙尼亚,它以高标准的音乐教育和合唱而闻名世界。这一切都始于19世纪爱沙尼亚的民族觉醒时期,当时出现了第一批重要的爱沙尼亚音乐家:爱沙尼亚古典音乐的 "奠基人 "鲁道夫-托比亚斯(Rudolf Tobias,1873-1918 年)、阿图尔-卡普(Artur Kapp,1878-1952 年)、马尔特-萨尔(Mart Saar,1882-1963 年)、阿图尔-伦巴(Artur Lemba,1885-1963 年)--爱沙尼亚第一位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海诺-埃勒(Heino Eller,1887-1970 年)和西里尔斯-克里克(Cyrillus Kreek,1889-1962 年)。在他们之后,一些爱沙尼亚名字崭露头角:埃斯特-梅吉(Ester Mägi,1922 年)被誉为爱沙尼亚音乐的第一夫人;雅安-拉茨(Jaan Rääts,1932-2020 年)是一位接近阿尔沃-帕尔特(Arvo Pärt)风格的钢琴家;维尔乔-托米斯(Veljo Tormis)因其大量沉浸于传统音乐(reginaulud)的合唱曲目(超过 500 首)而跻身当时最重要的爱沙尼亚作曲家之列、Erkki-Sven Tür,家喻户晓的当代作曲家,在一流的 ECM 唱片公司发行过许多优秀作品;Lepo Sumera(1950-2000 年),著名交响乐演奏家和电声音乐先驱,其作品以幽默感见长;最重要的是当代和极简主义音乐巨匠 Arvo Pärt(1935 年)。帕尔特将民族民俗作为复杂而精致的作品的核心,是介于序列主义、宗教歌曲和爱沙尼亚音乐之间的独特风格的倡导者。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这位作曲家的审美观开始向奠定其声誉的 "丁丁音乐 "发展。 丁丁纳布勒音乐的曲风迷人、纯净、空灵,围绕着一个完美的三音和弦,在乐章中旋转并提升一个旋律主题。阿尔沃-帕特最著名的作品《Für Alina》(1976 年)、《Fratres》(1977 年)、《Cantus inmemoriamBenjamin Britten》(1977 年)、《Tabula rasa》(1977 年)和《Spiegel im Spiegel》(1978 年)几乎都是丁宁那布利音乐的作品。
爱沙尼亚也培养出了一些最杰出的指挥家,如雅尔维父子:内梅(Neeme)与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ERSO)和西贝柳斯的作品密不可分;帕沃(Paavo)现已跻身最佳指挥家前十名,在指挥不来梅德意志交响乐团和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方面成绩斐然。现在,他在东京指挥 NHK 交响乐团。曾任莫斯科新歌剧院首席指挥的埃里-克拉斯(Eri Klas,1939-2016 年)则鲜为人知。奥拉里-埃尔茨(Olari Elts)是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ENSO)的现任指挥,阿努-塔利(Anu Tali)与他的双胞胎共同创建了北欧交响乐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爱沙尼亚不乏古典音乐演出场所。爱沙尼亚国家歌剧院是首都最负盛名的演出场所,上演着众多由著名剧团演出的古典芭蕾舞剧和歌剧。在库雷萨雷城堡(Kuressaare Castle)迷人的环境中举办的塔林冬季音乐节(Tallin Winter Festival)和音乐日(Music Days)全年都在庆祝古典音乐。
在拉脱维亚,雅泽普斯-维托尔斯(Jāzeps Vītols,1863-1948 年)被誉为拉脱维亚古典音乐之父。他的曲目融合了晚期浪漫主义和民间灵感。Lūcija Garūta(1902-1977 年)在 1943 年创作的大合唱《Dievs, Tava zeme deg!》(我的上帝!您的国家在燃烧!)是拉脱维亚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作。在拉脱维亚的同代人中,前卫作曲家 Pēteris Vasks(1946 年)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拉脱维亚还拥有一些伟大的指挥家:指挥家安德里斯-内尔松斯(Andris Nelsons),他是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和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等大型乐团的掌舵人;阿维德-扬松斯(Arvid Jansons,1914-1984 年),一位备受喜爱的指挥家;尤其是他的儿子马里斯-扬松斯(Mariss Jansons,1943-2019 年),一位伟大的肖斯塔科维奇专家,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保持着密切联系。拉脱维亚还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演奏家,如当代最杰出的大小提琴家吉东-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 年)、因与玛莎-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的二重奏而闻名的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1948 年)以及嗓音轻盈柔美的 "旋转 "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娜-奥波莱斯(Kristīne Opolais)。除拉脱维亚国家交响乐团外,该国还拥有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利耶帕亚交响乐团(LSO),该乐团成立于 1881 年。
音乐爱好者一定会喜欢来拉脱维亚参加 Rīga Jurmala 音乐节,这是一项新活动,邀请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家在夏季的四个周末进行演出。音乐节在历史悠久的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举行,巴里奇尼科夫就是在这里首次登台演出的。
立陶宛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无疑是 Mikalojus Konstantinas Čiurlionis(1875-1911 年)。作为19世纪末杰出的画家、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约 200 首乐曲,为现代立陶宛文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他之后,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许多现代作曲家,如布罗纽斯-库塔维丘斯(Bronius Kutavičius)和费利卡斯-巴约拉斯(Feliksas Bajoras),前者的极简主义音乐深受立陶宛音乐传统的影响,后者的音乐同样深受立陶宛民间传说的影响,并渗透着上个世纪的实验(十二音阶、无伴奏音乐等)。
立陶宛歌剧发展较早,20世纪初,作曲家米卡斯-彼得劳斯卡斯(Mikas Petrauskas,1873-1937 年)于 1906 年创作了第一部民族歌剧《比鲁特》。如今,该国拥有两位著名歌唱家:男高音 Virgilijus Noreika(1935-2018 年)和女高音 Asmik Grigorian(1981 年)。另一位国家骄傲是爱沙尼亚五大女指挥之一米尔加-格拉日内泰-泰拉(Mirga Gražinytė-Tyla),她为自己领导的伯明翰交响乐团(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带来了活力与激情。要在爱沙尼亚欣赏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可以前往立陶宛最大的音乐机构国家爱乐乐团、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或考纳斯爱乐乐团。两个值得一提的活动是克里斯托弗音乐节(Christopher Festival)和帕泽斯利斯音乐节(Pazaislis Music Festival),前者是一个国际古典音乐节,汇集了维尔纽斯最伟大的国际音乐家,后者是立陶宛最重要的音乐盛会之一,于 6 月初至 8 月底在考纳斯举行。
Les musiques actuelles
波罗的海三国都拥有充满活力、兼收并蓄的现代音乐氛围,但爱沙尼亚的艺术家最受国际赞誉:金属民谣巨星 Metsatöll、Ewert 和 The Two Dragons 或 Holy Motors、两大独立摇滚乐队、电子民谣小提琴家 Maria Njuut、Kerli 的电子乐(和他的成名曲Walking on Air)以及 Tommy Cash 和他疯狂、艺术的嘻哈音乐。塔林音乐周"(Tallinn Music Week)等音乐节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本土音乐人才的崛起。
在拉脱维亚,Liepāja 拥有音乐之都的称号,拥有波罗的海国家最好的古典音乐厅:大琥珀音乐厅。作为一座音乐之城,这里的人行道上都镶嵌着音符。在这里,您有机会了解当地的一些乐队,包括 Credo、Eolika、Pērkons、Zodiaks 和硬摇滚重金属乐队 Līvi。在 Liepāja 海滩公园里有一棵金属树专门纪念他们,您甚至可以聆听其中的一些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