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最早的建筑壮举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当时阿尔卑斯湖泊周围出现了迷人的 "宫殿式 "遗址。这是指为了适应沼泽地而设计的高跷木制住宅。另一个维京时代的重要遗址和象征是赫德比考古遗址群。这座古老的贸易城镇至今仍保留着街道、建筑和墓地的痕迹,所有这些都受到由城墙、壕沟和防御工事组成的防御工事系统 Danevirke 的保护。罗马人也曾使用过这种保护性建筑。被称为 "林姆"(limes)的绵延不断的罗马边境线揭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科学,尤其是水利工程,以及对地形的无与伦比的掌握。军事基地和短暂的营地都建在那里,还有瞭望塔和其他堡垒。特里尔常被称为北方罗马,它的辉煌见证了这种无穷的力量。著名的尼格拉门(Porta Nigra)是防御建筑和宫殿的奇妙结合,通向宽阔的温泉浴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教堂和美丽的桥梁,所有这些都是石头的杰作,也是罗马实用主义和纪念性的珍贵见证,沿着著名的罗马方向轴线:卡尔多(Cardo)和德库马努斯(Decumanus),形成了一个几何形的城市规划。
中世纪的力量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查理曼从过去的辉煌中汲取灵感,设计了他的帝国建筑。除了古老的大殿平面图和新采用的居中平面图,卡洛林王朝的建筑还增加了一个新特点:两个完全对称的穹顶,分别容纳两个唱诗班。东唱诗班用于世俗礼拜,西唱诗班用于常规礼拜。西侧还可以看到西翼(Westwerk),这是一个建在中殿中的巨大四方形建筑,其两座塔楼高耸入云。古代材料(柱子、柱头)经常被重新使用。但是,卡洛林王朝的建筑最著名的是其跨越数层的长廊和护民官、通向穹顶的拱廊以及复杂的几何图形。这种建筑最出色的例子是科维的卡洛林王朝西翼和市政厅,以及亚琛大教堂的帕拉丁礼拜堂。奥托王朝的建筑采用了这些元素,同时强调在比例科学和装饰工艺的基础上追求和谐与完美,这些装饰工艺体现在半圆形拱门上的红白饰带、旨在打破场地统一性的柱子和圆柱的交替以及精美的彩绘框架上。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米迦勒教堂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从十一世纪起,萨利王朝的皇帝们开始建造第一批大教堂,并利用拱廊、复杂的结构和雄伟的塔楼将其改造成对抗教皇全能的力量工具。美因茨、施拜尔和沃尔姆斯就是最好的例子。逐渐地,这种风格变得更加简洁和富有表现力,木质框架让位于石质拱顶,后者提供了更大的建筑潜力。在罗马式时期的末期,拱顶和柱子变成了棱形和凹槽形,因此更加轻盈,雕刻和彩绘装饰也越来越丰富,而带有窗户的长廊和天顶则让整个建筑沐浴在明亮的光线中。拉恩河畔林堡大教堂是向哥特式风格过渡的典范,哥特式风格在这个国家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这是一个大教堂城市的时代,科隆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科隆大教堂拥有 5 个中殿和 7 个放射状小礼拜堂,是华丽哥特式风格的象征。在其他地方,大厅式教堂也得到了发展,侧殿加高到中殿的高度,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圆柱森林。哥特时期还标志着大城市权力的诞生。城市里到处都是带尖顶炮塔的强大市政厅和带精致屋檐的半木结构房屋,城市的发展围绕着风景如画的迷宫般狭窄街道和鹅卵石广场,所有这些都有强大的防御工事保护。雷根斯堡和图宾根保留了这种中世纪氛围。在德国北部,Backsteingotik 时代的砖砌哥特式风格一方面反映了条顿骑士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强大的汉萨同盟的力量,具有极佳的色彩效果,历史名城吕贝克是其最值得骄傲的代表之一。
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
如果您要寻找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规则性与和谐性的证据,您必须去受意大利影响较大的德国南部。奥格斯堡的豪宅和阿沙芬堡城堡(该国最早的规整式城堡之一)都是这一风格的典范。与席卷全国的巴洛克风格相比,奥格斯堡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显得相当平庸,因为当时奥格斯堡刚刚摆脱三十年战争的蹂躏。作为一种卓越的戏剧艺术形式,巴洛克风格以其凹凸交替的造型、视错觉、扭曲的柱子以及灰泥和镀金装饰而引人注目。在波希米亚和德国南部,意大利人瓜里诺-瓜里尼(Guarino Guarini)从精确的数学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奇特造型。约翰-巴尔塔萨-诺伊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从中汲取灵感,在维尔茨堡建造了椭圆形和圆形交错的十四圣徒教堂。多米尼克斯-齐默尔曼(Dominicus Zimmermann)在威斯(Wies)的教堂中将这种幻觉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堂外表的素雅洁白丝毫看不出内部的迷人之处。宫殿和城堡拥有奢华的多层楼梯、螺旋楼梯、拱廊和彩绘天花板。宁芬堡宫(Nymphenburg Palace)长达 600 米的外墙是巴洛克风格的杰出代表,拜罗伊特(Bayreuth)的玛格丽特歌剧院(Margraves' Opera House)及其多层钟形大厅也是巴洛克风格的杰出代表。这种活力在洛可可时期得以延续,洛可可的名字来源于用来装饰当时非常流行的人造石窟的石头。在这一时期,私人空间受到青睐,过多地采用了风格化的家具和装饰。这标志着柏林的 Monbijou 和斯图加特的 Solitude 等名字令人回味的展馆的出现。在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装饰风格之后,出现了一种古典主义风格,其基础是古代的单色和线性纯粹性。这些新的文化和学习圣殿的外墙前都有不朽的门廊和多立克式圆柱。利奥-冯-克伦泽(Leo von Klenze)设计了慕尼黑的多立克式先知神殿(Doric Propylaea)和雷根斯堡的瓦尔哈拉神庙(Walhalla Temple),后者是俯瞰多瑙河的帕台农神庙的复制品。在柏林,卡尔-哥特哈德-朗汉斯(Carl Gotthard Langhans)设计的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是希腊风格的凯旋门,是回归古代的又一杰出典范。但这一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师是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他成功地将古代的形式语言与功能性优雅地融合在一起。当时柏林的许多建筑都有他的印记。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景观建筑的复兴,著名的穆斯考公园(Muskau Park)就是很好的证明,该公园被设计成一幅绿色的画卷。城堡和宫殿保留了古典的规整形式,与完全自由的自然完美融合。后来,人们放弃了这些古老的线条,转而采用历史主义风格。浪漫主义从所有历史资料中汲取营养,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民族浪漫主义。俯瞰巴伐利亚山谷的中世纪城堡废墟是最明显的例子,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二世的宏伟成就也是如此,他的新天鹅堡闻名于世。
现代喧嚣
德国新艺术(Jugendstil 或 German Art Nouveau)想象出流畅、感性的形式,以象征性的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遐想。达姆施塔特的马蒂尔登湖(Mathildenhöhe)是这一令人惊叹的实验性景观建筑群的主要中心之一。约瑟夫-玛利亚-奥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在这里设计了婚礼塔,塔身由红砖砌成,外覆蓝色陶瓷,塔顶有五个圆形构件,让人联想到手的手指。在这些有机形式之后,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出现了精致的几何图形,而维也纳分离派又催生了柏林分离派(Berlin Secession)和慕尼黑分离派(Munich Secessions)。在所有这些运动的启发下,彼得-贝伦斯与其他艺术家和建筑师成立了德意志手工艺联盟(Deutscher Werkbund)。他们的想法是在利用工业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保留传统工艺。正是在科隆,这场运动构思出了它的纲领性展览,在那里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如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设计的玻璃之家(Maison de Verre)及其尖顶圆屋顶。这种工业文化在莱茵河畔阿尔费尔德的法格斯鞋厂达到了顶峰。该工厂由阿道夫-迈耶(Adolf Meyer)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设计,直接受到美国工业建筑的启发,其承重结构与外墙分离,外墙被改造成玻璃幕墙,使整个结构显得轻盈。这种现代主义的严谨风格后来变得更具表现主义色彩。在汉堡,弗里茨-霍格(Fritz Höger)设计了智利大厦(Chilehaus),其灵感既来自伟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来自横跨大西洋的船只。包豪斯运动的建筑以集体工作和科学贡献为基础,纯粹、实用、透明,简单的几何体量通过平顶、对混凝土、玻璃和钢材的巧妙使用以及对合理性的不断追求而清晰可辨。德绍运动的建筑是这种建筑激进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与此同时,柏林和法兰克福等大城市也出现了新建筑(Neues Bauen)运动。汉斯-沙龙(Hans Scharoun)、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综合体融合了功能主义和现代性,采用平屋顶、白色或鲜艳的外墙以及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作为对这些大型建筑群的回应,其他建筑师设计了一些人性化的单元,例如由密斯-凡-德-罗主持设计的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城(Cité Weissenhof)。这种创造性的活力因纳粹极权主义而戛然而止。在建筑领域,纳粹极权主义导致了对巨型主义和古典模式的系统性追捧。在柏林,新帝国总理府长达 400 多米,而在纽伦堡,党代会滨海大道则呈现出马蹄形石雕的壮观景象。但是,阿尔伯特-施佩尔和希特勒构想的自大计划 "日耳曼尼亚 "遭到了盟军的无情打击。战争结束后,这个国家血流成河,成为一片废墟。在纽伦堡,近 200 名建筑师参与了一个庞大的相同的重建项目。戈特弗里德-伯姆是德国第一位获得著名的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建筑师,他是重建工程中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乡土风格与科学和诗歌结合在一起。
当代胜利
冷战不仅是一场政治战争,也是一场文化战争,建筑就是这场战争的见证。在东方,苏联试图抹去普鲁士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以混凝土为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如柏林卡尔-马克思大街的惊人视角。在这一动荡时期,一些建筑师,尤其是柏林的建筑师,能够玩转规范,发明新的建筑表现形式。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设计了国家美术馆的野蛮轮廓,而汉斯-沙龙(Hans Scharoun)则想象出了爱乐乐团的有机圆形。1972 年对于慕尼黑奥运会主办国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景观建筑师的塑造下,由战争废墟形成的矿渣堆成为重新发现现代性的场所,而在矿渣堆的脚下则是奥林匹克公园,其体育场上有德国第二位普利兹克奖得主弗雷-奥托(Frei Otto)的印记。奥托以其受大自然启发的形式语言、对纺织结构的运用以及对轻型承重结构的开发而闻名,他设计的体育场顶棚采用聚酯帆,并在斜桅杆上延伸。随后,解构主义者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将玻璃和钢结构元素从墙壁和屋顶中抽离出来,同时与过去的回声进行对话。这种创造性的活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德国拥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在这里设计了轮廓令人惊叹的 Vitra 设计博物馆,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紧随其后,在莱茵河畔魏尔(Weil-sur-le-Rhin)的 Vitra 工厂设计了消防站,其巨大、棱角分明的混凝土板被用作顶棚。柏林则在大师们的笔下不断蜕变:让-努维尔(Jean Nouvel)的拉法耶特百货公司(Galeries Lafayette),采用玻璃和抛光钢材;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犹太博物馆(Jewish Museum),采用实体和空体交替设计,充满象征性力量;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对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进行了重新思考;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的摩天大楼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设计的画布连接起来;Meinhard von Gerkan 设计的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拥有 321 米玻璃大厅的中央火车站;德国历史博物馆及其由贝聿铭设计的螺旋楼梯,都是首都必游之地。不过,德国各地都有当代杰作:法兰克福的超现代化塔楼由诺曼-福斯特和赫尔穆特-扬等人设计;杜塞尔多夫的新海关区由弗兰克-盖里设计,几何体量令人惊叹;汉堡的艾尔比菲尔音乐厅高达 110 米,由简约设计大师、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杜塞尔多夫的陈列室由瑞士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德梅隆设计的杜塞尔多夫宝马展厅;著名的 Coop Agency HimmelBlau 设计的慕尼黑宝马世界展厅,180 米高的云形屋顶上覆盖着 3,660 块光伏板......您将有很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