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

宗教和信仰自由受到相当于德国宪法的《基本法》的保护。关于禁止歧视的第 3 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其宗教信仰或观点而受到歧视或享有特权。第 4 条则捍卫信仰和表明信仰的自由,并保障自由信奉宗教。虽然信仰自由是一项规则,但世俗主义并不像法国那样严格,因为国家与各种宗教合作并保持中立对话。例如,大多数国立中小学和大学都开设宗教课程。不过,宗教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也取决于各州的选择,其中一些州,主要是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对世俗主义的态度较为严格,这与法国的观点较为接近。

在德国,宗教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义务。事实上,政府要求民众申报自己的宗教信仰。自 1919 年起,加入一个宗教派别,政府就会征税,并将税款支付给相关教会,这样信徒们就可以享受教会的服务。犹太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需要缴纳这种税,但穆斯林、东正教徒、佛教徒和其他少数民族则不需要。事实上,在引入这些规定时,几乎所有德国人都隶属于教会,因此其他宗教并不包括在内,而政府现在正试图纠正这一点。这种税被称为 "教会税"(Kirchensteuer),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税额由各州确定。一般为收入的 0.2% 至 1.5%。如果您不想再缴纳这笔税款,就必须向当地法院书记员办公室提出申请,将您从教堂或犹太教会堂登记册中除名,从而使您无法参加各种宗教仪式。这样,您就不再有权享受宗教婚礼或葬礼以及其他服务。教会为信徒提供各种服务:托儿所、养老院、医院、学校、孤儿院,甚至还有新闻系统。新教的福音新闻社(Evangelischer Pressienst)是该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社,自 1910 年开始运营,而天主教新闻社(Katholische Nachrichten-Agentur)则自 1952 年开始运营。这些众多的服务使两个教会能够继续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尽管这种影响力正在下降。例如,仅两个教会的医院网络就占全国总容量的三分之一,雇用了约一百万人。政府也为这些教会提供的社会服务做出了贡献。政府与这些教会保持中立的支持关系,即政府不隶属于任何宗教,同时承认它们对社会的贡献。

2020 年,德国基督教会从Kirchensteuer 收到了 120 亿欧元。而在前一年,德国基督教会获得的资金比这一数字多出 8 亿欧元。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决定离开教会,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想再缴纳这笔税款。2019 年,有 50 万公民明确要求不再隶属于天主教和新教。2021 年的一份报告发现,近三分之一需要缴纳该税的信徒已经考虑过离开教会。

自 2000 年代初以来,围绕堕胎问题和教会在其中的作用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堕胎在德国是非法的,但在 12 周以内是非刑事化的,因此也被实施。直到最近,希望堕胎的妇女还受到堕胎前中心的照顾,这些中心得到了天主教会的公开支持,并试图劝阻她们不要堕胎。如果妇女坚持自己的决定,教会就会向她出具面谈证明,允许终止妊娠。这种证明遭到了非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谴责,非天主教徒认为堕胎应该是一种自由和个人选择,而天主教徒则认为这些证明是 "杀人许可证"。这种情况引起了轩然大波,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在 1999 年做出自己的决定,要求关闭这些中心。然而,在德国非常热门的堕胎问题辩论中,教会继续主张堕胎应继续是非法的,这一立场曾得到安格拉-默克尔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支持。

基督教,介于天主教和新教之间

领导16世纪新教改革的是德国人马丁-路德。1517 年,这位修道士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的文章。特别是,他谴责了赎罪券交易,即用赎罪券赎买信徒的罪过。在一个长期以来被其领导人忽视而偏向罗马和教皇的德国,这些著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宗教冲突。作为回应,1555 年的《奥格斯堡和约》试图平息局势,允许德国各宗主国选择加入天主教还是新生的新教。三分之二的德意志加入了路德新教。从那时起,德国就一直处于这两种信仰的分裂之中,而且并非没有冲突。这种宗教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三十年战争,在 1618 年至 1648 年间使欧洲四分五裂。尽管过去有过冲突,但两个教会如今仍保持着友好的谅解。

约 50%的德国人认为自己是天主教徒或新教徒。更确切地说,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底,德国人口中天主教徒占 26%,新教徒占 23.7%。简单地说,两者之间形成了一条对角线:东北部各州具有新教传统,而西南部各州则是天主教。巴伐利亚州是最信奉天主教的州。事实上,巴伐利亚州是 2005 年 4 月 19 日当选的教皇本笃十六世的出生地,本笃十六世曾是雷根斯堡的教区牧师,也曾是慕尼黑和弗赖辛的大主教和红衣主教。不过,天主教和新教都随处可见。目前,两者的声望都在大幅下降,这在双方都是一样的。

无神论者越来越多

不少于 41% 的人口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在东德各州,无宗教信仰的比例尤其高。统一后,大量无宗教信仰的人涌入德国,东德人也掀起了一股离开教会的浪潮。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共产主义理论造成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共产主义理论将宗教视为 "人民的鸦片"。即使在今天,前东德人民也是世界上最不信教的!事实上,这些州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居民说他们从未信仰过上帝,而在西德,这一比例仅为 10%。宗教信仰最少的州是萨克森-安哈尔特、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和勃兰登堡,这些州都有 70% 到 80% 的无神论者。

然而,统一只是加速了一种早已存在的现象,因为无神论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主要是--但不仅仅是--年轻人。在他们看来,教会与现代西方生活方式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受到许多争议(如堕胎问题)的影响,他们也对教会失去了信心。另一个重大争议涉及巴伐利亚州公立学校系统性地安装十字架的问题,该州有着非常浓厚的天主教传统。投诉者认为,这些炫耀性的标志限制了公共场所的信仰自由,但 2023 年 12 月 19 日,德国联邦行政法院做出了有利于巴伐利亚当局的裁决,认为他们没有义务完全放弃宗教标志。这一裁决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宗教少数群体

伊斯兰教在德国日益兴盛,主要原因是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大量移民,尤其是土耳其(占信徒总数的三分之二),还有前南斯拉夫国家以及最近的叙利亚和阿富汗。德国的穆斯林总共来自约 50 个不同的国家。据估计,德国人口的 6% 多一点是穆斯林,伊斯兰教是德国的第三大宗教。自 2006 年以来,德国伊斯兰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是政府与穆斯林对话的主要论坛。根据会议进行的调查,德国 70% 的穆斯林遵守伊斯兰教规,尤其是在饮食方面,40% 的穆斯林每天进行祈祷。

大型穆斯林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集中在柏林和德国西部的主要城市,这些城市的移民,尤其是来自土耳其的移民,在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德国,穆斯林的融合问题常常是一个热门话题,2009 年至 2013 年期间在科隆修建清真寺引发的激烈争论就说明了这一点。许多政治家、公众人物以及普通市民都公开反对将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城市伊斯兰化。此外,该清真寺是欧洲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其规模和两座 55 米高的尖塔也在这座拥有世界最大大教堂之一的城市引发了争议。佩戴头巾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尤其是在学校。2024 年 4 月,汉堡举行了一次有一两千人参加的伊斯兰教示威游行,主要目的是控诉德国强加给穆斯林的价值观。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许多示威者呼吁建立哈里发国,即由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承人)行使政治权力。尽管仇视伊斯兰教的人仍然是少数,但德国的穆斯林生活得很好。他们在全国各地有 2700 座清真寺,还有像法兰克福机场这样的祈祷大厅。许多城市和私营企业都在加大融合力度,例如法兰克福在 2024 年成为德国第一个安装灯饰庆祝斋月的城市。

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口不到 1%。在纳粹实施纳粹浩劫之前,德国的犹太人数量是现在的五倍。大部分犹太人集中在柏林、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等几个大城市。此外,还有一个由来自俄罗斯和东欧的斯拉夫移民组成的小型东正教社区。

最后,在德国,与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新的精神信仰和神秘主义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宗教的衰落导致许多德国人寻求其他形式的精神信仰。近年来,占星术、塔罗牌和占卜术、新纪元信仰甚至异教仪式都特别流行。与灵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在德国蓬勃发展,人们纷纷抢购水晶、摆件、灵性静修以及向非常规医疗专业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