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气候

德国最温暖的地区是毗邻法国的巴登-符腾堡州黑森林西部地区。这里也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州,在弗莱堡-伊姆布赖斯高,每年的日照时间超过 1700 小时。如果不考虑高山地区,最寒冷的地区在东部的德累斯顿(萨克森)和柏林之间。然而,巴伐利亚的山峰则更为寒冷,2001 年 12 月 24 日,在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巴伐利亚的最低温为零下 45.9 摄氏度。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气温出现在下萨克森州的林根,那里的温度计在 2019 年 7 月记录到 42.6°C。这里既有西-东轴线,这是由于海洋对该国西部的影响,也有北-南轴线,这是由于北部平原和南部高山之间的地势差异。

西北部降雨量较大,因此德国人给该地区起了一个亲切的绰号:Schmuddelwetter。Schmuddelwetter意为 "坏天气",指的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下萨克森州以及不来梅和汉堡长期阴雨绵绵。科隆、杜塞尔多夫和多特蒙德之间的雷姆沙伊德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降雨量记录保持者,该镇是德国最潮湿的城市之一,闻名全国。与此同时,汉堡也有自己的谚语:"Das Wetter sei in der einen Hälfte des Jahres schlecht, während es in der anderen Zeit regnet "。换句话说,汉堡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很难看,另一半时间却在下雨。幸运的是,西北部并没有失去一切,因为海洋的影响有助于调节气温。因此,这里的冬季相当温和,夏季却很温暖。

另一方面,德国东部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因此,冬季往往非常严寒,夏季则酷热难耐。东北部虽然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但并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大陆性气候,原因很简单,波罗的海是封闭的,因此不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波罗的海沿岸甚至还能享受到该国东部地区少有的阳光,罗斯托克就是如此。这座位于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的港口城市因其小气候而闻名,这意味着它经常沐浴在阳光下,而德国东部的平均日照量则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德国东部的降水量比西部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奥得河流域(包括柏林和勃兰登堡州)是德国最干旱的地区,年降雨量在 500 到 550 毫米之间,但西北部某些地区的年降雨量可达 1000 毫米以上。

最后,南部受到阿尔卑斯山气候的影响。慕尼黑是德国降雪量最大的城市。降水量较高,但主要以短时强阵雨的形式出现。夏季炎热干燥,但时常伴有雷暴,冬季则非常寒冷。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多变。南部还受到 foehn 风的影响,这是阿尔卑斯山北坡特有的一种干热风。当寒冷潮湿的风(这里指的是来自地中海的风)与地形交汇时,就会产生 foehn。空气在山上循环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冷,然后在另一侧下降时突然变热。在巴伐利亚,寒流往往会缓解冬末的寒冷,加快积雪的融化,而积雪的融化又特别突然。

全球变暖

德国也未能逃脱气候变化的影响,观测到的气温越来越高。2018 年是德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年平均气温达到 10.5 摄氏度。

然而,气候变化不仅意味着气温升高,还意味着气候更加两极分化。因此,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如 2023 年 12 月该国西北部,特别是下萨克森州的大洪水就在不断增加。当时,该州的降雨量达到每平方米 160 升,是季节平均值的两倍多。2021 年 7 月,西北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已经发生洪灾,10,000 所房屋被淹,136 人丧生。世界天气贡献组织由此开展了一项研究。这个由 39 名国际气候学家组成的团队将这些特大洪灾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德国遭受暴雨袭击的可能性增加了 9 倍,全球变暖使德国降雨的风险增加了 20%。

这些曾经罕见的洪水现在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而与此同时,干旱却矛盾地袭击着这个国家。2018 年,莱茵河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位,科隆水深仅 77 厘米,考布水深仅 25 厘米。这一水位也导致人们在被掏空的河床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一枚 50 公斤重的炸弹,其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热浪和降雨不足,莱茵河在夏季干涸的频率越来越高,2022 年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莱茵河是德国的主要贸易通道之一,但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德国的经济,造成了物资短缺,更不用说对栖息在河中的生物造成的巨大影响了。

连年干旱还导致重大森林火灾数量增加。这种现象还受到德国高比例单一种植林业的助长,德国倾向于种植整片针叶林,因为针叶树生长迅速,很有价值。然而,由于针叶树中含有树脂,这些缺乏多样性的森林更加脆弱,而且往往更容易燃烧。

该国北部的海岸线也经常受到风暴的影响。2023 年 3 月,联邦政府委托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到 2050 年,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给德国造成近 10 万亿欧元的损失。仅 2021 年的洪灾就造成了 400 亿欧元的损失。

德国对气候危机的政治反应喜忧参半。一方面,德国人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德国仍然是欧洲领先的工业国家之一。因此,德国是迄今为止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欧洲国家,2022 年将达到约 7.46 亿吨,是排名第二的意大利的两倍多。但政府决心结束这一糟糕的记录,并通过新的《气候保护法》承诺到 2030 年将排放量比 1990 年减少 65%。该国不仅做出了这一承诺,还采取了具体行动来兑现这一承诺,特别是结束对煤炭的严重依赖,鼓励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2023 年,可再生能源首次占到该国年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仅在这一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下降了 10%。迄今为止,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降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联邦环境办公室在 2024 年初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中估计,到 2030 年,排放量将下降 64%,比目标低 1%。气候保护法》的目标还包括到 2045 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吸收量。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减少排放的问题,也是一个加强碳汇的问题--森林和泥炭沼泽等自然区域能够自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德国仍然是欧洲造成全球变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经常受到环保活动家的指责。2021 年,德国宪法法院向默克尔政府发出警告,要求其改进气候政策。两年后,德国联邦协会再次攻击联邦政府。因此,尽管德国正在做出努力,但要真正成为气候方面的好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