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物多样性概述
德国拥有 4.8 万种动物、1.03 万种植物和 1.4 万种真菌。自19世纪以来,这种生物多样性一直在减少。自 21 世纪初以来,三分之一的鸟类物种数量减少。根据《2019 年全国鸟类保护报告》,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经常出现在栽培环境中的物种,如百灵鸟和鹧鸪。这两个物种的数量在大约四十年间减少了 90% 以上。农业集约化以及人们所熟悉的有害技术,如单一栽培和使用杀菌剂,是造成这一减少的主要原因。四分之三的飞行昆虫(蜻蜓、蜜蜂、蝴蝶等)的消失也是这一现象造成的。昆虫以及授粉昆虫的减少也导致了农业产量的下降。
然而,德国在这方面远非孤例,事实上,德国也是影响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的趋势的一部分。事实上,德国的情况要好于其他欧洲国家,它设法避免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出现的更为严重的情况。
在动植物方面,巴州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总面积超过 1100 万公顷。巴伐利亚州的森林面积最大,但相对而言,莱茵兰-法尔茨州的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 42%。该州拥有全国最大的森林:普法尔茨森林,面积近 2000平方公里。德国一半以上的森林由针叶树构成,主要是松树和云杉,山毛榉和橡树也很常见。仅这四种树木就占德国林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在全国范围内,森林的发展势头相当不错,其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法国也是如此。联邦林业法规定,林地所有者有义务在砍伐森林后重新造林,而且在砍伐森林前必须获得当局的批准。另一方面,这些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和栽培林,国家已不再有任何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生物多样性与政治
环境保护在德国政治中由来已久。早在 1994 年,德国宪法《基本法》就规定要保护生物群落。2007 年,德国签署了另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一次是关于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的法律。该法确定了 330 项目标,作为各州和联邦政府的指导方针,并将环境保护描述为 "人类的使命和道德义务"。1973 年,德国也是第一个签署《华盛顿公约》的国家,该公约对生物物种贸易进行了立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政治武器之一当然是建立保护区。德国与欧盟保持一致,其目标是保护至少 30% 的领土。目前,德国有 16 个国家公园,其中大部分是森林。不过,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国家公园是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瓦登海国家公园,它保护着海岸和海洋环境。
尽管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很高,而且经常采取开创性的政治措施,但德国仍然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的国家,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用于精耕细作。因此,环境问题常常与这三座大坝相冲突。德国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每天将建筑物和道路占用的土地面积减少 30 公顷,并将 2% 的国土保留为野生状态。
欧洲野牛的悲剧
欧洲野牛(Bos bonasus)已成为德国物种灭绝的象征。欧洲野牛曾经在中欧地区十分繁盛,但现在已经消失。17世纪,欧洲野牛在德国彻底灭绝,原因是密集的狩猎和栖息地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农田。2017 年,250 多年来首次有一头野生欧洲野牛越过波兰和德国边境,但当局担心种群安全,当天就在勃兰登堡州将这头野牛宰杀。这一事件在德国国内外,特别是在波兰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因为欧洲野牛是受保护物种。
从那时起,德国就开始大力推动重新引进这种庞然大物。特别是在 2019 年,德国与波兰合作签署了一个名为ŁośBonasus 的跨境项目,旨在为分布在两国的野牛和麋鹿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场所。在德国,该项目主要影响勃兰登堡州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作为另一个项目的一部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自 2013 年起也成为野牛的家园。一群野牛被重新放归到 Rothaargebirg 中型山脉。该项目取得了成功,目前约有 30 头野牛在科学家的注视下生活在野外,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甚至没有发生过与汽车相撞的事故。
重新引入的成功
与欧洲野牛一样,其他动物也是重引进计划的对象。例如,大胡子秃鹫是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重新引入计划的对象。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上现在有 200 多只这种食腐动物,它们以前曾在巴伐利亚消失。
其他鸟类,如小猫头鹰(或雅典娜猫头鹰)也被重新引进。勃兰登堡州的努特-尼普利茨自然公园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以重新引进这种夜间活动的猛禽,这种鸟之所以在该地区消失,主要是因为其森林栖息地遭到破坏,鸟巢所在的枯树被有计划地砍伐。自然公园随后努力恢复猫头鹰的栖息地,现在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至少有 150 只的稳定种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巴塞尔动物园等动物园的参与下,人工饲养的标本正在重新引入。
在哺乳动物方面,德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重新引进北猞猁。狩猎、道路交通和栖息地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这种欧洲最大的猫科动物,导致其在整个欧洲大陆的数量急剧下降。1990 年,它首次被成功地重新引入巴伐利亚国家公园。最近,与法国接壤的巴登-符腾堡州正在寻求在 2023 年底建立一个新的猫科动物种群。事实上,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猞猁个体就开始从瑞士进入巴登一符腾堡州,特别是进入黑森林。目前,猞猁已遍布德国 10 个州。
动物园通常是这些重引进计划的关键参与者,因为它们圈养着野外已经稀少的动物。黑森州的欧宝动物园(Opel-Zoo)实施了三十多个繁殖计划。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欧洲水貂。这种小型啮齿动物曾因珍贵的皮毛而被猎杀,其栖息地--湿地--正在消失,现已成为欧洲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这些小水貂被放归德国,特别是萨尔州和下萨克森州的施泰因胡德湖畔。
其他动物物种也被成功放归,包括黑鹳、港海豹、欧洲海狸、秃鹰和狼。2000 年,一只小狼首次在野外出生,而在此之前 150 年,狼这一物种已因狩猎而从该国消失。如今,全国有一百多只狼在游荡。这些重新引入狼群的活动表明,环境保护措施和某些自然栖息地的再生取得了成功。
植物也是重新引入计划的对象,例如巴伐利亚白花蜗牛(Cochlearia bavarica)。这种白花植物是巴伐利亚的特有植物,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能找到这种植物。不幸的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它的数量一直在危险地减少,濒临灭绝。目前,2010 年底启动了一项重新引入计划。
秃头朱鹭的奇迹
在德国的所有重引进项目中,秃头朱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300 年前,这种头顶光秃秃、长着五彩黑色羽毛的怪鸟从欧洲消失了。尽管在其他大洲仍有发现,但其数量现在已经少得可怜,以至于出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 年公布的世界 100 种最濒危物种名单上。狩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和栖息地的破坏再次成为罪魁祸首。奥地利的一家动物园又一次为秃头鹤重返阿尔卑斯山提供了珍贵的个体。
但问题是:秃头朱鹭是候鸟。与其说它们失去了迁徙的本能,不如说它们不知道该沿着哪条路线迁徙。Waldrappteam 是一个自然保护和研究协会,其主要任务是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重新引进朱鹭。他们教秃头朱鹭迁徙路线的方法可以说是独创的:他们驾驶一架微型飞机带领秃头朱鹭迁徙。鸟儿们从出生起就习惯了饲养员,然后跟着飞行器,组成一个奇特的车队。自 2004 年以来,这支看护团队每天的迁徙行程长达 300 公里,帮助确保鸟类重新引入的第一阶段取得成功。
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动物
自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以来,鹰一直是德国的国兽,而神圣罗马帝国本身也是从罗马帝国借用这一标志的。波兰的鹰是白色的,而德国鹰(或称Reichsadler)则不同,总是黑色的。德国有十几种不同的鹰,包括著名的金雕、蹄鹰和嘶吼鹰。虽然鹳鸟并不享有令人羡慕的国鸟地位,但它却是德国的真正象征。这种候鸟整个夏天都在德国和其他中欧国家度过,并在那里筑巢育雏。虽然它们遍布德国各地,但在德国东部,特别是在勃兰登堡州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它们的数量较多。通过Pfeilstörche 现象,德国鹳对我们了解鸟类迁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语的意思是 "带箭的鹳"。事实上,德国历史上曾观察到近 30 只被箭射穿的活鹳。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只,绰号 "罗斯托克鹳"(Rostocker Pfeilstorch),因为它的毛绒身体被保存在洛克斯托克大学(RockstockUniversity)。1822 年,人们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观察到这只标本,它在飞行时脖子被箭射穿。一射中它,箭就被确认来自中非,证明这种鸟曾广泛迁徙。此前,人们对鹳鸟在冬季的遭遇猜测纷纷,有人说它们蜕变了,也有人说它们躲进了湖底。
例如,柏林从中世纪起就以棕熊为市徽。您不仅可以在国徽上看到棕熊,还可以在首都看到以现代动物雕塑巴迪-巴尔(Buddy Bär)为形式的棕熊。不幸的是,1835 年棕熊在德国彻底消失了。2006 年,人们在两个世纪以来首次发现了棕熊的踪迹,但与上述野牛一样,棕熊在一个月后因对牲畜造成损害而被射杀。
沙丘鹤是德国的另一种标志性鸟类,德国是它在欧洲的主要据点之一。在迁徙到北非之前,沙丘鹤在德国北部度过夏天,为前来观察巨大的 V 形编队的观鸟者提供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种鸟的数量大幅增加。
德国森林也是大量红鹿的家园。马鹿是德国最大的自由生活的哺乳动物。它与野猪共同生活在所有林区。不过,德国的深山老林也是野猫等珍稀动物的家园。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埃菲尔国家公园(Eifel National Park)有大约一千只野猫,是中欧最大的野猫种群之一。得益于这些山脉,德国也是麂子、山羊和旱獭的栖息地。
河流中还有许多迷人的物种,如欧洲鲟。欧洲鲟鱼因其珍贵的鱼卵被当作鱼子酱食用而备受开发,在上个世纪濒临灭绝。德国正在积极努力将其重新引入北海。北海共有 170 种鱼类,波罗的海约有 100 种。其中包括大西洋鳕鱼、鲱鱼、无须鳕、鲽鱼、鲭鱼和鳐鱼,以及海洋哺乳动物,尤其是海豹。
最后,不要忘记我们的城市,那里也是与人类共同生活的物种的家园。例如,柏林不仅是城市丛林,也是植物丛林,因为柏林 40% 的面积都是绿色的。在柏林的夜晚,你可能会幸运地在凌晨遇到一只野生狐狸。许多狐狸标本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它们会检查垃圾桶并捕食啮齿动物。狐狸也是啮齿动物的美餐:黄鼠狼也藏身于城市中,尤其是花园里。首都还有一种更令人吃惊的啮齿动物:浣熊。浣熊虽然原产于北美洲,但自 1930 年引入欧洲以来,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柏林的生活。与松鼠和野兔一样,浣熊也经常出没于柏林的公园,尤其是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
德国的一些标志性工厂
德国地貌多样,从北部平坦的平原到南部高耸的山峰,植物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树木是云杉、松树、落叶松、山毛榉、橡树和桦树。但实际上,这里的树种要丰富得多,估计有 900 亿棵树扎根于此,代表着 76 种不同的树种。然而,大部分森林都是人工栽培的,而且往往是单一栽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针叶树因生长迅速而备受推崇,却占了树木的一半以上。
然而,德国的国徽不是树,而是一种草:矢车菊。这种草开着漂亮的紫红色花朵,在莱茵河两岸的谷物田里茁壮成长。长期以来,这种娇嫩的小花在德国的象征意义中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是皇帝们最喜爱的植物,以至于被昵称为普鲁士之花。20世纪初,全国各地都组织了矢车菊日活动,利用它的象征意义销售花束,以帮助退伍军人和穷人。
虽然酢浆草是瑞士的国徽,但它也在德国阿尔卑斯山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并在那里的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 1874 年以来,它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保护。其他不太稀有的植物包括西洋蓍草、黑接骨木和野生洋甘菊,后者作为凉茶很受欢迎,在许多国家被称为德国洋甘菊。
德国还有许多特有植物,即只在其境内生长的植物,如生长在德国中部的Hieracium harzianum、生长在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的 Wismar hillpotentilla(Potentilla wismariensis)以及开着漂亮黄花的Ranunculus reichert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