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中国人在7世纪发现了瓷器。宋代(960-1276 年)生产的瓷器可能是最精美的,整个时期的烧制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身为艺术家的皇帝们推动着对美和完美的研究。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窑门的开度,人们掌握了理想的 "噼啪 "声,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1300 年代,"青花"(Qinghua)开始盛行,釉上绘有来自波斯的钴蓝色装饰。起初,这种蓝色很难驯服,往往显得发散而暗淡,后来才被用于绘制精美的花卉和山水图案。从 1730 年起,外国对中国的需求激增,这对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瓷器的质量随着对完美的要求而稳步提高(所有御用瓷器如果不够完美,即使只有一个微小的瑕疵,也会被打碎)。 然而,如今在大规模生产的时代,中国瓷器的质量已无从谈起。

玉石

它是中国人眼中最珍贵的宝石。经过精心加工、打磨和雕琢,它的触感柔软而清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对玉的加工和喜爱程度以至于耗尽了中国所有的矿山。如果你得到一件玉器,你应该知道它不是翡翠就是软玉,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美丽。翡翠比软玉更珍贵。它更加半透明,颜色从近乎白色的绿色到更加明亮的绿色不等。它还可能呈现蓝色或淡紫色。直接产自中亚的软玉通常是一种漂亮而暗淡的绿色,也可以是白色、黄色甚至黑色。最早发现的玉石可追溯到公元前 5000 年左右,当时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特别是在丧葬仪式中,将玉石作为祭祀天地的供品,因为人们相信玉石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人们用玉石部分覆盖死者的身体,还发现了一些护身符和装饰品。从18世纪开始,玉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出现在艺术品和装饰品中。

油漆

每个人都体验过用手抚摸漆面衣柜门的愉悦感觉。它散发出无比的柔和,与木材质朴的本质形成鲜明对比。漆是在中国殷商时期发现的。

它是用苏木的树脂汁液制成的,不仅防水,而且在与空气接触后会变硬,形成可爱的棕色,为其覆盖的木材提供非凡的强度和保护。这个过程相当漫长。首先,要上漆的表面或物体需要经过充分打磨。然后薄薄地涂上一层粘土和漆的混合物。在无尘处干燥至少 12 小时后,再涂一层漆,再晾 12 小时左右,然后仔细打磨。如此反复,大约二十次。然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刷子在装饰物上涂漆。

竹子

台湾的竹制品种类繁多,从日常用具到艺术品,应有尽有,令人印象深刻。竹子是台湾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中,竹子所特有的挺拔和空灵使其成为高尚和正直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并没有垄断台湾的竹子。在17世纪汉人来到台湾之前,久负盛名的原住民就已经掌握了用竹子建造神龛、房屋、粮仓和碉楼的技术。他们还用这种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如鱼篓、储藏室、头罩、筛子,甚至用来遮雨的衣服。因此,竹子的使用在所有台湾文化中都非常显著。

今天,竹子仍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日常用品:传统乐器、办公设备、玩具、盥洗用品(如著名的刮背器)、休闲用品(如麻将用的盘子)、农具、钓具(尤其是鱼竿)、家居用品、祭祀用品和家具。竹制工艺品仍然非常受欢迎,甚至成为许多出版物的主题。台湾人也非常重视竹子,在钢筋水泥环绕的城市里,人们的梦想往往是拥有一座竹子环绕的房子。

在台湾,茶无处不在:大街小巷都有卖泡泡茶的小摊(通常是冷奶茶加木薯球)。台湾人对茶情有独钟,不可能错过这一真正的社会现象。

如果说台湾茶闻名世界,那最重要的是它的乌龙茶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是种植在阿里山(台湾南部)和里山(台湾中部)的乌龙茶乌龙茶又称蓝茶,是一种未完全氧化的茶叶(绿茶未氧化,红茶完全氧化)。乌龙茶风味独特,必须按照工夫茶的规矩饮用。这种仪式的中文意思是 "喝茶的艺术",起源于福建。工夫茶在各个方面都是规范化的,但与日本茶道有很大不同,日本茶道具有神圣性。在台湾,工夫茶首先是一种烹制最佳茶叶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