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遗产
1949 年蒋介石登陆台湾时,他的国民党代表中华民国流亡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政府对立。这种地缘政治局势至今仍然有效,只有通过这种对立才能理解台湾当前的政策。台湾国家的宪政结构起源于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所定义的 "三民主义 "模式。二十世纪初,中华帝国一片混乱,军阀混战,清王朝腐败盛行,当时的殖民大国--日本、法国和英国--利益至上。孙中山是试图从废墟中重振中华帝国的知识分子运动的一部分。1911 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因此,国家的行动方针以 "三民主义 "为基础:
民国,即民族主义或民治,这是一种泛民族的愿景,应团结中国各族人民(汉族、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民权,民主或民治,由国民议会代表。
民胜,即共同利益或为民政府,类似于建立一个福利国家,以确保良好的生活条件。
1987 年戒严令解除,国民党控制了台湾政治,中华民国的现行宪法就是受孙中山国家观的启发而制定的。简而言之,权力分为两大集团。一方面是总统,即国家元首,他任命总理并指导台湾的政策,但对议会没有否决权。另一方面是五个 "院",它们是台湾政府的核心,代表了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权力分工。首先是行政院,与总理府相对应,包括国家各部委。由于政府无需议会批准,行政权主要集中在总统手中,而总统的各部部长则负责执行总统的决定。然后是立法院,它通过每四年普选一次的台湾议会代表立法权。在 113 个议席中,73 席由直接普选产生,34 席由比例代表制产生,6 席保留给原住民。立法院与 "监察院 "有联系,后者是一个调查机构,负责审计公共账目,并可罢免行政官员。这些成员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批准。司法院是州最高法院,负责司法机构,其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经议会批准。
各司法院依附于司法院:最高法院、宪法法院等。最后是考试院,负责审查公务员的专业资格。
北京的幽灵
1987 年解除戒严后,九年后才举行了总统普选。1996 年的首次选举中,国民党的李登辉获胜。虽然国民党与蒋介石的军事独裁统治有关联,但该党一直执政到 2000 年,民进党的郑水扁首次在中华民国执政。他一直执政到 2008 年,但对他的严重腐败指控使国民党在 2008 年至 2016 年期间重新夺回了政权。2016 年,民进党赢得总统选举,蔡英文成为台湾第一位女总统。
2020 年 1 月,即将卸任的总统、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以超过 57% 的得票率再次当选。她的胜利被解释为拒绝了中国要求海峡两岸关系缓和的压力。民进党还保住了在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巩固了蔡英文的权力。由柯文哲在 2019 年创立的台湾人民党(TPP)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格局的改变,为民进党和国民党这两个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提供了一个替代选择。
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北京加强了在台湾岛周围的军事活动,包括频繁入侵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台湾已成为中美紧张局势的焦点,尤其是在 2022 年 8 月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等美国高级官员访问台湾之后。这些访问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台湾一直是主要由中国策划的造谣活动的目标,这些活动旨在破坏公众对台湾政府及其与美国关系的信心。尽管有这些努力,台湾的公众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持维持现状,强烈希望在避免与中国发生任何重大冲突的同时维护台湾岛的自治权。
2024 年 1 月 13 日,1,900 万台湾人在总统和立法机构双重选举中投票。这次投票是在中国加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举行的,北京将选举视为和平与战争之间的选择。尽管如此,投票率仍高达 71.8%,现任民进党副总统赖清德以 40.05% 的得票率赢得了总统宝座。他击败了国民党的侯友宜和台湾人民党的柯文哲。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同一政党连续三次赢得总统选举。然而,与前几次选举相比,民进党的支持率有所下降,并失去了在立法院的绝对多数,国民党现在是立法院第一大党。
在议会选举中,民进党失去了 10 个席位,国民党获得了 11 个席位,而 TPP 作为议会联盟的关键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 年 2 月1 日,在 "立法院长 "选举中,台联党投了弃权票,让国民党的韩国瑜赢得了 "立法院长 "一职。
赖清德于 2024 年 5 月 20 日就职,预计他将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台湾正式独立。2023 年 3 月,台湾宣布如果中国军队越过 24 海里的界限,台湾将不会首先开火,但由于最近中国军队入侵台湾岛周围,紧张局势依然高涨。
经济转型
因此,该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在于它们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但在经济政策方面,两党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一致,都希望将台湾打造成亚洲金融和高科技中心。台湾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天堂,三十年间成功跻身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长期以来,低劳动力成本和低附加值工业生产(主要是纺织业)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然而,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开放与台湾工业形成了竞争,台湾岛吸引的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少。20 世纪 90 年代,台湾工业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在这十年间谈判达成了协议,低成本产品的生产部分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台湾正大力投资于高科技,尤其是电子产品:全球 60% 的平板显示器和主板都产自台湾。台湾最大的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真正领导者:宏碁、华硕和广达(IT)、长荣(航运)、台积电(半导体)和宏达电(智能手机),后者于 2018 年被谷歌收购。这种经济稳定性使该国成为世界第 15大出口国,GDP 居世界第 22 位,人均 GDP 居世界第 17 位(2017 年为每年 5 万美元)。得益于熟练和专业的劳动力,失业率不超过 4%。尽管如此,台湾经济的碳氢化合物进口仍然高度依赖美元,世界贸易稍有放缓就会造成持久影响。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台湾损失了 1.48% 的 GDP。稳定的银行体系支撑着服务经济(占 GDP 的 62%),台北仍然是亚洲的金融重镇之一。旅游业为台湾带来了许多机遇,2019 年约有 1100 万外国游客。
自 2019 年以来,受 COVID-19 大流行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旅游业经历了起伏。
主要出境市场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COVID-19 大流行使这一增长戛然而止。2020 年,台湾对大多数国际游客关闭了边境,导致游客数量急剧下降。在台湾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旅游业损失惨重。不过,在 202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台湾成功地有效控制了病毒,从而鼓励了国内旅游。政府开展了促进国内旅游的活动,提供补贴和折扣以刺激旅游业。
从 2022 年起,随着限制的逐步放宽,台湾开始重新向国际游客开放边境。在此期间,台湾采取了吸引回流游客的措施,尤其注重健康措施和游客安全。
与此同时,与中国日益紧张的关系也对旅游业产生了影响。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地区游客的增加,尤其是欧洲和美国游客,他们被台湾作为亚洲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的形象所吸引。
2024 年 4 月,花莲地区发生多次地震,摧毁了许多基础设施,再次影响了台湾的旅游业。据 "观光部 "称,重建被地震毁坏的道路和建筑需要多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