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de Pologne
波兰拥有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在中世纪,特别是在卡齐米日三世-维尔基(Kazimierz III Wielki)的统治下,波兰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繁荣在 1386 年达到顶峰,当时波兰和立陶宛结成了战略联盟。不久,这一联盟的力量催生了 "两国共和国",但也助长了觊觎之心,为入侵和占领敞开了大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波兰才重新获得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失去了独立。1989 年,共产主义政权垮台,波兰重获自由,走向民主制度。在波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一个英勇的民族以坚韧和勇气站了起来。这段历史铸就并培养了波兰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966
波兰的基督教化
波兰的基督教化见证了基督教在全国的引入和传播,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这一进程的是波兰的洗礼,米什科一世(未来独立的波兰国家的第一位君主)和他的大部分宫廷成员都接受了个人洗礼。仪式在 966 年 4 月 14 日的圣周六举行。
1025
波列斯拉夫一世的加冕仪式
1025 年 4 月 18 日(复活节星期日),波列斯拉夫一世(又称英勇者)在格涅日诺大主教的主持下加冕。他成为波兰第一位加冕君主,建立了第一个波兰王国。加冕仪式的组织既不需要德意志皇帝的批准,也不需要教皇的授权。
博莱斯瓦夫一世 -克罗布里(BolesławI Chrobry,967-1025 年)是米什科一世 (皮亚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公爵)和多布拉瓦公主的儿子。992 年,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大波兰公国,并通过持续的军事和政治活动迅速开始了波兰国家的扩张。他在加冕的同一年,即 1025 年 6 月 17 日去世。
1333-1370
卡齐米日三世-维尔基(Casimir III the Great)统治时期
卡齐米日三世-维尔基于 1310 年 4 月 30 日出生于科瓦尔。他是被称为矮子的拉迪斯拉斯一世国王和卡利什的埃德维奇之子。他于 1333 年加冕,继承了一个衰弱和分裂的王国。由于他的魅力和分析能力,他实施了一项明智的政策,多年来将波兰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地区强国。这位君主进行了重大的行政和立法改革,并通过发展贸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而刺激了国家的经济。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克拉科夫成为了今天的主要文化和学术中心。最后,他精明的外交政策通过与其他欧洲强国结成战略联盟,加强了波兰的长期发展。他关心臣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繁荣,提倡宗教宽容,采取措施保护犹太人社区,为他们提供定居之地。这实际上是一种善意的交换,因为卡西米尔三世大帝寻求发展其领土的经济。
在位 37 年后,卡西米尔三世于 1370 年 11 月 5 日逝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至今仍被视为波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事实上,他在位期间通常被视为中世纪波兰的黄金时代。
1364
克拉科夫大学的成立
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由国王卡齐米日三世-维尔基(卡西米尔三世大帝)创建,前身为克拉科夫学院,是中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仅次于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大学的现名 "雅盖隆 "指的是曾经统治两国共和国(波兰-立陶宛)的王室王朝。正是由于这个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隆,这所大学才得以在 1400 年永久重建。
如今,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在国内外继续享有盛誉。
1386
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
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结盟。雅德维加女王(海德薇姬)与立陶宛大公雅盖隆(立陶宛语:约盖拉)的联姻标志着两国战略联盟的开始。立陶宛是一个异教大公国,而波兰是一个天主教王国,约盖拉皈依了基督教,并以一个新的名字: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乌加冕为波兰国王。
波兰-立陶宛联盟将持续四个多世纪,并将成为东欧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基督教的传播。
1410
格伦瓦尔德之战
1410年7月15日,格伦瓦尔德战役使波兰-立陶宛联盟在格伦瓦尔德村(波兰)附近对阵条顿骑士团。在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和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的指挥下,波兰-立陶宛联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加强了他们的权力和实力。条顿骑士团损失惨重,该骑士团在几个层面上被这场战斗削弱了。这次胜利被认为是波兰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1569
卢布林联盟
卢布林联盟创建于1569年7月1日,在政治上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联合起来。这一联盟植根于两个国家之间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联系。两国共和国因这种联合而产生。它有一个君主,一个议会和一个单一货币。在卢布林市可以找到一些纪念联盟的纪念碑,包括卢布林联盟纪念碑、圣三一教堂、圣斯坦尼斯劳斯主教殉道者教堂和多米尼加修道院。
1648-1654
反对波兰统治的赫梅利尼茨基哥萨克叛乱
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又称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是乌克兰哥萨克人反抗波兰和立陶宛的起义。在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的领导下,哥萨克起义反抗波兰-立陶宛的压迫,威胁波兰-立陶宛对乌克兰的控制。虽然叛乱迅速蔓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双方签署了一项条约,规定乌克兰在波兰-立陶宛主权下实行有限自治。这一事件使两国之间尖锐的紧张关系具体化,后来导致了波兰-高加索战争。
1655-1660
第一次北方战争:瑞典-波兰战争
第一次北方战争是指1655年至1660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涉及瑞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其他国家。1655年7月,瑞典入侵波兰-立陶宛。在1655年7月25日的Ujście战役后,两国共和国投降。因此,从1655年到1660年,波兰-立陶宛势力卷入了与瑞典的冲突,以恢复其独立。
1683
维也纳之战
这一时期的波兰历史密集而重要。1683 年,奥斯曼帝国围攻维也纳城,威胁基督教世界。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约翰三世-索比尔斯基率领他的武装力量进行干预,打破了奥斯曼帝国的围困,解放了维也纳城。这次胜利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结束了在中欧的扩张,并加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
1772-1795
波兰的分裂
波兰的分治发生在18世纪末,标志着波兰-立陶宛作为一个主权实体的消失。从1772年到1795年,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同意在它们之间划分波兰-立陶宛领土。在连续的分裂中,独立的波兰-立陶宛被解体,并被三个邻国吸收。领土的残酷分割并没有让民众无动于衷,而是激起了许多民族主义起义。在这一时期,国家遭受了外国的压迫,是波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才重新获得独立。
1791
通过波兰宪法
1791年5月3日,两国共和国通过了其宪法,成为欧洲第二个起草此类立法文件的国家。该文本反映了启蒙运动(波兰语为Oswiecenie)的理想,这是一场在18世纪席卷欧洲的文学、哲学和文化运动。该文件的主要目的是使国家现代化,保障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基本权利,并提出了议会制的政府制度。在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立陶宛领土的连续分割中,《宪法》没有幸存下来,而是消失了。虽然无法得到保护,但这一文本在该国的宪法历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突出了其民主承诺。
1794-1864
叛乱的时代
1794 :科希丘斯科反对占领国的起义
1794 年,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发动了一场反对占领国的勇敢起义。他起义的目的很简单:通过废除外国压迫来恢复波兰的独立。起义虽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很快就被俄、普、奥三国联军镇压。独立和主权自由的希望因这次失败而破灭,这导致了通过残酷镇压和新的领土划分对波兰进行更严厉的占领。尽管如此,科希契什科的起义仍然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激励了未来几代独立战士。
1830-1831:反抗俄罗斯统治的十一月起义
1830 年 11 月 29 日至 1831 年 10 月 21 日,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十一月起义。1830 年,欧洲发生了颠覆既定秩序的革命事件。动员波兰军队帮助俄罗斯军队镇压比利时革命的号召引发了起义。俄国对波兰人民的镇压政策也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俄国军队再次镇压了起义,并在一场血战中成功地对波兰实行了全面控制。
1863-1864 :一月起义
1863 年 1 月 22 日至 1864 年 4 月 11 日,又一次起义试图重获独立。与前几次起义一样,一月起义以失败告终。尽管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俄国军队还是占了上风,再次熄灭了独立的希望。
1867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e Curie)的诞生
玛丽-居里(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于华沙。她的各种发现,尤其是放射性发现,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891 年,她前往法国继续学业,并进入索邦大学学习。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进行了突破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的认识。由于他们的决心,他们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尽管身为女性,玛丽-居里面临着种种偏见,但她坚持不懈,不断突破知识的界限,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于 1934 年 7 月 4 日在帕西去世。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被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三个占领国重新瓜分。每个国家都在波兰领土上安家落户,争夺对波兰领土的控制权。在占领的枷锁下,波兰人民通过由平民组成的独立武装力量奋起反抗。然而,直到冲突结束,占领国垮台,波兰才重新获得独立。1918 年,波兰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事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1920
华沙之战,或维斯塔拉河的奇迹
波兰重新获得独立后不久,再次受到外敌入侵的威胁。华沙战役又称 "维斯瓦河奇迹",是 1920 年波苏战争的决定性转折点。面对数量占优的红军,波兰人为保护自己的领土进行了坚决的战斗。由于波兰人控制了反攻,敌人在华沙附近被挡住了去路。这场惨胜不仅使波兰免于再次遭受入侵,还暂时结束了俄国的扩张主义野心。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波兰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1939-1945年:纳粹德国和苏联对波兰的占领
1939年9月1 日,德国军队通过格但斯克入侵波兰。当时,它是根据1919年《凡尔赛条约》建立的一个 "自由城市"。尽管波兰士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事实证明,出其不意的因素和数量上的劣势使他们的勇敢精神难以承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1939年10月:德国军队占领华沙
从占领开始,德国军队就对华沙的居民实行残酷的制度,以削弱他们的力量,然后使他们屈服。
1940年11月
1940年11月,华沙的犹太区成立。这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城里的犹太人被集中在一起。犹太人区的生活条件非常糟糕,每天都有饥饿和拥挤,这助长了疾病的传播。超过40万人生活在这个占地307公顷的地区。1943年,在第一批被驱逐到死亡集中营的人之后,在犹太区组织了革命。1943年4月19日,起义开始,华沙犹太区的犹太人当时在人数和技术上都处于劣势,他们与德国军队坚持了大约一个月。起义被镇压后,犹太区于1943年5月16日被摧毁,幸存者反过来被驱逐。几天后,5月23日,华沙的犹太教堂被炸毁。
1940年:卡廷大屠杀
数以千计的波兰军官被苏军处决。尽管有犯罪证据,但苏联否认参与了这次屠杀,指责德国军队。
1944年:华沙起义
就像犹太区的犹太人一样,华沙人民起来反对德国的占领。
1945年:在苏联的影响下,波兰成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1980
Solidarność工会运动的诞生
1980年,由莱赫-瓦文萨和安娜-瓦伦蒂诺维奇创立并领导的团结工会运动诞生了。它是东欧集团国家中第一个独立的、非共产主义的工会。它在反对共产主义政权和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受到现政权的压制,团结工会为实施各种政治改革以及1989年的自由议会选举做出了贡献。一年后,莱赫-瓦文萨成为波兰第一位非共产主义总统。
1989
波兰共产党政权的崩溃,向民主制度的过渡
1989年标志着波兰共产党政权的瓦解。这一历史性事件将引导国家走向民主。团结工会运动在这一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会成功地将人民团结在共同的要求周围,如国家的自由,并对当权的政权施加压力。经过谈判,1989年6月举行了自由选举,彻底结束了共产主义政权。
2004
波兰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波兰与其他九个国家一起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波兰加入欧盟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步。由于它现在可以获得欧洲的资金,它开辟了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前景。因此,波兰正在加强其在欧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015
安杰伊-杜达当选为波兰总统
安杰伊-杜达在2015年5月的选举中当选为波兰总统。作为前波兰和当时的欧洲议员,他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对手而上台。保守派候选人的当选在很大一部分人中引发了希望和期待。然而,对于人口中较为自由的部分来说,新总统的存在是辩论和担忧的根源。他的政策是民族主义和保守的,特别是在司法和人权领域。他的立场以及他与唐纳德-特朗普的密切关系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引发众多反应。安杰伊-杜达于2020年再次当选,任期五年,但由于他对通货膨胀的管理不善,他继续分裂国家,并逐渐失去人气。
2020-2021
妇女罢工
妇女罢工是指 2020 年在波兰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抗议运动。在法院做出限制堕胎的决定后,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妇女走上街头抗议。尽管遭到反对,但这场运动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和要求。这次罢工在波兰尚属首次,引发了广泛的国内和国际辩论,凸显了该国持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2022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
2022 年 2 月,俄罗斯在波兰的邻国乌克兰发动了军事行动。波兰没有受到这场冲突的直接影响,但却发现自己站在了接纳乌克兰难民的第一线。尽管波兰和乌克兰之间存在一些紧张关系,而且波兰实行严格的移民政策,但仅靠波兰一国就接收了一半以上的移民。波兰受到乌克兰局势的影响,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困难,正在尽其所能向乌克兰邻国伸出援助之手。
2023-2024
2023 年议会选举和 2024 年欧洲选举
2023 年 10 月,波兰在高度紧张的政治气氛中举行了至关重要的议会选举。参加竞选的主要政党是由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领导的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PiS)和唐纳德-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KO)。竞选活动主要围绕司法、媒体、教育和少数民族权利展开。PiS 强调其社会和经济政策,而 KO 则批评对法治的攻击,并主张加强与欧盟的合作。高投票率表明了波兰人对这次重要选举的承诺。2024 年的欧洲选举证实了 KO 的结果,因为它再次在波兰取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