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丁语到波兰语

当米什科一世于 966 年决定接受洗礼时,他不仅为自己所统治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宗教,还提供了一种语言--拉丁语,这种语言很快就在世界上这个在此之前一直以口头传统为主的地区形成了书面形式。僧侣们通常来自法国,他们不仅带来了宗教书籍,还介绍了古代作家,并创办了学校来扫除极端文盲。从11世纪开始,宗教和历史文学蓬勃发展,其中既有外国人撰写的作品,如 Gallus Anonymus(1066-1145 年)--他是一名本笃会修道士,在12世纪初撰写了波兰的第一部历史:《Cronica et gesta ducum sive principum Polonorum》,也有本地人撰写的作品,如 Wicenty Kadlubek,他在大约同一时期撰写的《Chronica Polonorum》(又称《文森特大师纪事》)中也对波兰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首献给圣母玛利亚的祷文被认为是波兰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尽管其确切创作时间不详:《Bogurodzica》,鉴于它后来被用作国歌,其重要性就更大了。随后是布道的时代--例如,13世纪奥波莱的佩雷格林(Peregrine of Opole)所作的《时间与神圣布道》(Sermon de tempore et de sanctis)和14 世纪的《 十字架布道》(Sermon of Holy Cross)--它们是波兰最古老的散文文本。 然后,随着 1364 年克拉科夫学院的成立,带有哲学和人文主义色彩的论文逐渐脱颖而出。在多产的15世纪,斯卡比米日的斯坦尼斯瓦夫在《De bellis lustis》一书中对战争法提出质疑,帕维乌-沃德科维奇在政治论文《Tractarus de potestate papae et imperatoris respectu infidelium》中谴责暴力改宗。这个世纪还出现了波兰最早的《圣经》译本,即索菲亚王后的版本,以及扬-德乌戈什(Jan Długosz,1415-1480 年)的巨著Annales seu cronicae incliti Regni Poloniae,该书共十二卷,记述了他的祖国过去和当代的历史。

15世纪末标志着波兰文艺复兴的开始,这是一个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达到顶峰的黄金时代。这种 "民主艺术 "的先驱是卡斯帕-施特劳贝:他在克拉科夫印刷了一本《波兰年鉴》(Almanach craciviense ad annum 1474),很快就有了像扬-哈勒(Jan Haller)这样的效仿者,他印刷了伊拉斯谟和哥白尼的作品,而施韦波尔特-菲奥尔(Schweipolt Fiol)则是第一个用西里尔字母出版的人。由于波兰与立陶宛的联系(《卢布林条约》(1569 年)确认了两国共和国的存在),波兰享有强大的地位,并从欧洲和地中海的知识影响中获益。思想、文学和语言都受益于这股热潮,许多重要人物都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其中包括安杰伊-弗莱茨-莫德热夫斯基(1503-1572 年)、米科瓦伊-雷伊(1505-1569 年)、扬-科恰诺夫斯基(1530-1584 年)和皮奥特尔-斯卡加(1536-1612 年)。

莫德尔谢夫斯基并不满足于仅仅对困扰他的国家的宗教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已经预示着将于 1573 年签署的《华沙联邦法案》,该法案保证了所有信仰的礼拜自由;他还选择了一种政治方法。他最著名的论文是《 共和国 的改革》(De republica emendanda,1551 年),但他也发表了一篇论文,呼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他的作品备受争议,甚至被列入黑名单,但它们对人们态度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下一代中,皮奥特尔-斯卡尔加在某种程度上接过了火炬:这位耶稣会教士后来成为维尔纽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后来又成为西吉斯蒙德三世-瓦萨国王的布道者,他致力于促成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签署宗教间协议。他的布道还主张平等对待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特质,与米科瓦伊-雷伊和扬-科恰诺夫斯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两人对波兰诗歌奠基人的称号都有争议,但他们都致力于完善波兰语,前者将诗篇翻译成了波兰语,尽管他是一位出色的拉丁文作家,但他仍继续使用这种语言,创作出了多种作品,在讽刺文章(《一位贵族、一位市长和一位牧师之间的法庭辩论》)、道德文章(《一位贵族、一位市长和一位牧师之间的法庭辩论》)和诗歌(《一位贵族、一位市长和一位牧师之间的法庭辩论》)之间游刃有余、一位市长和一位牧师之间的法庭辩论》)、道德文章(《Le Marchand, figure du Jugement dernier》)和私密作品(《Portrait véridique de la vie d'un homme vertueux》)之间游刃有余,而第二部作品虽然使用拉丁语,但却制定了标准,例如在他的诗歌(包括受女儿之死启发创作的《Thrènes》)中使用严格的格律。

衰落与浪漫主义

不幸的是,17世纪和18 世纪,两国共和国在接连不断的攻击下逐渐衰落,到 1772 年,波兰已成为外国列强的玩物。尽管如此,这两个世纪还是出现了几股文学潮流,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洛克风格,米科瓦伊-塞普-沙尔钦斯基在16世纪就为巴洛克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引入了十四行诗、隐喻艺术和某些基本主题,如情色或对死亡的恐惧,这也许是他早逝的征兆。继他之后,瓦茨瓦夫-波托奇(Wacław Potocki,1621-1696 年)、扬-安杰伊-莫尔兹廷(Jan Andrzej Morsztyn,1621-1693 年)和扬-帕塞克(Jan Pasek,1636-1701 年)也参与了巴洛克运动,但他们加入了典型的波兰口音:萨尔马特主义,即认为小贵族(szlachta)是东方游牧民族萨尔马特人的后裔,并继承了他们的勇气和对自由的追求。波托基写下了由十二首歌曲组成的伟大史诗《乔希姆战争》,莫尔什丁写下了由两百首诗歌组成的诗集《卢特》和《帕塞克回忆录》,这些诗集直到 1836 年才出版,但因其巨大的历史意义而仍然非常重要。

18世纪,波兰的启蒙运动是文化民主化的代名词,1765 年由沃伊切赫-博古斯瓦夫斯基(Wojciech Bogusławski)执导的第一座国家剧院的开业证实了这一点。舞台被用来进行大众教育和社会批判,弗朗西斯采克-博霍莫莱克(Franciszek Bohomolec,1720-1784 年)的戏剧完美地诠释了这些理想。在小说方面,伊格纳西-克拉西茨基(Ignacy Krasicki)用波兰语写了《尼古拉斯-多斯瓦茨基历险记》(1776 年),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并通过他描写了他所处的时代,感伤的戏剧将他引向了理性主义。但冲突已经席卷波兰,迫使扬-波托奇(Jan Potocki,1761-1815 年)离开祖国。除了他的游记,这位作家还创作了姗姗来迟的杰作《萨拉戈萨发现的手稿》(Manuscrit trouvé à Saragosse),法文版可从 Livre de Poche 购买。

19世纪是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浪漫时代,作家们充当着一个正在努力恢复独立的国家的代言人,甚至是预言家。托马斯-赞(Tomasz Zan,1796-1855 年)和毛利西-莫契纳基(Maurycy Mochnacki,1803-1834 年)分别在《流亡者日志》和《波兰移民的灵魂》中见证了流亡的痛苦,而三位诗人则被认为是这场文学运动中最值得尊敬的代表。第一位,或许也是最伟大的一位是亚当-密茨凯维奇,他于 1798 年出生在一个波兰家庭,但当时却生活在一个被俄罗斯统治的城市。他 20 岁开始发表作品,探索各种风格,直到在《青春颂》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但该作品被认为过于爱国和革命,直到数年后才得以出版。他的部分作品现在已有法文版,包括《Les Aïeux》(由Noir sur Blanc出版)、《Sonnets de Crimée》(《L'Âge d'homme》)以及他流亡巴黎期间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稿(《Les Slaves》,Klincksieck出版社)。密茨凯维奇是 "自由的朝圣者",而朱利叶斯-斯沃瓦茨基(1809-1849 年)则是 "神秘主义者":前者致力于具体的唤醒,而后者则偏爱象征性的形象。我们还应该提到日格蒙特-克拉辛斯基(Zygmunt Krasiński,1812-1859 年)和赛普里安-卡米尔-诺维德(Cyprian Kamil Norwid,1821-1883 年),前者在其早期作品中渴望复仇,使用哥特式主题,尽管他从未了解过自己的自由国度。

可怕但富饶的 20 世纪

爱国浪漫主义遭到镇压,作家们别无选择,只能流亡国外,或放弃武装斗争的号召,转而进行 "社会抵抗"。这体现在一种激进的人文主义中,面对社会问题,它主张工作、教育和平等。1871 年,亚历山大-西维托霍夫斯基(Aleksander Świętochowski)签署了这场被称为实证主义的运动的宣言(《我们和你们》),这场运动为波兰赢得了 1905 年的第一个诺贝尔奖:《Quo vadis?》(Libretto 出版社)的作者亨利克-西恩凯维奇(Henryk Sienkiewicz)。这场运动主导波兰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年,但它是浪漫的爱国主义和理性的现实主义的综合体,最重要的是,它为波兰文学奠定了基础,使波兰文学从此跟上了二十世纪复杂事件的节奏,战争的恐怖与写作的崇高并存。就像里程碑一样,诺贝尔文学奖接踵而至。瓦迪斯瓦夫-雷蒙(Władysław Reymont,1867-1925 年)于 192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获奖作品是《农民 应许之地》(Zoé 出版社)。他与 "波兰青年运动 "有关,该运动反对实证主义的 "功利主义",向往现代主义,而现代主义本身又在战时让位于未来主义(亚历山大-瓦特、布鲁诺-雅辛斯基)和先锋派(斯卡曼德小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敲响了这种热情的丧钟,在共产党政府统治下的波兰,战争无休止地进行着。作家们成了见证者......也成了受害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 年)和切斯拉夫-米沃什分别于 1978 年和 1980 年获得诺贝尔奖。前者是波兰犹太人,为保护自己的语言意第绪语而奋斗,创作了大量故事和小说(《骗子》、《巨人》、《莫斯卡特家族》、《 》等),并被译成法文出版。其次,主要由 Fayard 翻译的作品(《L'Abécédaire》、《Chroniques》、《L'Immoralité de l'Art》等)长期关注政治压迫。在 1989 年独立之前,文学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质疑。

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仍然非常丰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也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作品,但现在也允许自己调侃想象,无论是黑色小说还是科幻小说。两位女性--维斯瓦娃-辛博尔斯卡(De la mort sans exagérer,Gallimard出版社)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Sur les ossements des morts,Libretto出版社;Les Livres de Jakob,Le Livre de Poche出版社)--是这两种趋势的最佳代表:1996年和2018年,瑞典学院轮流向前者的 "讽刺性精确 "和后者的 "叙事想象力 "致敬。齐格蒙特-米沃谢夫斯基Zygmunt Miłoszewski)的作品由 Fleuve 出版(《不可估量》(Inestimable)、《今天你还记得吗? Inavouable》),以及沃伊切赫-切米拉兹(Wojciech Chmielarz),他的小说已由优秀的阿古洛出版社翻译(《Pyromane》、《La Ferme aux poupées》、《La Cité des rêves》、《Les Ombres》),而在图画小说领域,《波兰绘画史》(PLG出版社,2019年)则让人了解到了优质作者的丰富数量。最后,在结束这篇综述之前,我们不能不对Noir sur Blanc出版社的出色工作表示敬意,该出版社既关注当代作家(什切潘-特沃多奇、多罗塔-玛斯沃夫斯卡、汉娜-克拉尔、马蒂娜-邦达等)的法语作品,也关注《迪米特里图书馆》作品集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