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会:显赫的地位

天主教在波兰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程度在波兰历史上一直起伏不定。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稍后共产主义的垮台(1989 年),天主教会在波兰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媒体到教育和政治,天主教会无处不在。波兰全年都会组织许多活动,如宗教仪式和游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徒。最著名的活动包括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和基督圣体节。琴斯托霍瓦 利辛是两个主要的朝圣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琴斯托霍瓦是世界第五大朝圣地。8 月 15 日,有 500 多万人前来朝拜黑圣母。

虔诚的宗教人士

宗教和与之相伴的精神信仰已渗透波兰社会几代人。伟大的宗教人物通过他们的承诺和立场在波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波兰最杰出的人物无疑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他出生在瓦多维采,原名卡洛尔-约瑟夫-沃伊蒂瓦,在教会中历经牧师、主教、克拉科夫大主教和红衣主教。1978 年 10 月 16 日,他以约翰-保罗二世之名当选为天主教教皇。他接替了同样于 1978 年当选的约翰-保罗一世,后者的教皇任期很短。他是四百五十五年来第一位担任这一职务的非意大利籍教皇。在 2005 年 4 月 2 日逝世之前,约翰-保罗二世一直在履行他的职责并承担其职位所固有的责任。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同时也是最受爱戴的人之一。他是人权、宗教自由与和平的狂热捍卫者,在担任教皇期间访问了不下 129 个国家。他在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以及柏林墙倒塌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支持波兰工会 Solidarność(团结工会)的事业,该工会的和平行动有助于打击共产主义专制。通过他的行动,约翰-保罗二世还努力改善天主教会与其他宗教,特别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最后,他因坚决反对堕胎、避孕和安乐死而闻名。2011 年 5 月1 日,约翰-保罗二世的继任者教皇本笃十六世为他祝圣。2014 年 4 月 27 日,他被教皇方济各封为圣徒,现在每年 10 月 22 日,即他登基的日子,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宗教人士参与了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1984年10月19日,耶日-波皮乌什科神父在华沙被政治警察绑架。他遭到酷刑,尸体被扔进维斯瓦河,在失踪十天后的 10 月 30 日被人发现。这位宣传 "群众为祖国而战 "的人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他强烈地体现了人民的反抗意志。与约翰-保罗二世一样,他与团结工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勇气、献身精神和悲惨结局使他成为一名烈士。

斯特凡-维辛斯基(Stefan Wyszyński),格聂兹诺和华沙大主教,1953 年任红衣主教,是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最著名的教会人物。由于他的抵抗行动,他在 1953 年至 1956 年期间被监禁了三年。

天主教、影响和其他邪教

然而,天主教会在波兰的主导地位也可能成为紧张局势的根源。例如,堕胎问题在波兰就极具争议。天主教会坚决反对在任何情况下堕胎。1953 年,它成功地通过了一项限制性法律,谴责即使在强奸、乱伦或胎儿畸形的情况下也要堕胎。这项法律经过多年演变,变得更加灵活,但在 2020 年又再次收紧(见"今日国家")。当然,这些立场也受到部分民众的质疑,国内经常发生关于堕胎问题的示威游行。对世界更加开放的年轻一代正在改变这种态度。尽管如此,该国的保守派(教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力)与更自由、更进步的派别之间仍然存在着二元对立。

世俗主义也是波兰辩论的核心。据天主教会的捍卫者称,天主教会及其影响破坏了国家的中立性,损害了波兰法律和社会问题辩论的客观性。这种强大的霸权会对宗教少数群体和非信徒遭受的歧视产生强烈影响。

尽管天主教在波兰社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显然,外籍人士和移民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平衡,使波兰变得更加国际化。波兰现在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这些社区仍然是少数,但它们在波兰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改变观念和丰富文化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波兰的犹太历史

11世纪,第一批犹太人在波兰定居。当时,犹太人被逐出中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当时,波兰正在蓬勃发展,需要熟练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发展。波兰热情地向犹太人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定居的土地,尤其是当时闻所未闻的保护。国王签署的 "卡利什宪章 "保护犹太人免受迫害。在中世纪,这个国家被认为是欧洲犹太人生活的神经中枢。由于犹太人的定居,克拉科夫、卢布林和波兹南等繁荣城市应运而生。尽管散居国外的犹太人很少,但这些城市至今仍保留着重要的文化遗产。克拉科夫的卡齐米日区历史上曾是该市的犹太区,每年都会举办犹太文化遗产展示节。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犹太社区与波兰贵族("szlachta")签订了富有成效的协议。1772 年 8 月 5 日,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华沙宣布分治波兰,这一繁荣景象在18世纪一扫而空。犹太人再次成为迫害的受害者,这与中欧前几个世纪遭受的迫害相似。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与启蒙运动相媲美的 "哈斯卡拉 "思想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向犹太人传授以科学为基础的一般文化的基础,而不再仅仅是宗教。这场运动的主要人物,如诗人伊萨克-莱布-佩雷兹(Isaac Leib Peretz),至今仍被视为犹太文化的重要人物。这一运动的兴起导致保守派犹太人与更自由派犹太人之间关系紧张。稍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迫害持续存在并愈演愈烈,促使部分犹太人集体移民美国。对于那些留在欧洲的犹太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他们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奔赴前线。二战期间是波兰犹太人的休养生息期,他们在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前,生意再次兴隆起来。1939 年 9 月1 日,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社区犯下的罪行导致他们几乎被灭绝。他们被关押在华沙等犹太人聚居区,遭受饥饿、剥削和杀戮。超过 300 万人在集中营被杀害。离华沙不远的特雷布林卡灭绝营和该国南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这些大屠杀的现场。犹太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导致战后犹太人再次逃往以色列和北美。如今,犹太社区仍在该国存在,但与当时相比当然已大幅减少。全国仅有几千名犹太人,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华沙,那里有全国最大的犹太教堂。这个少数民族致力于保护波兰犹太人的文化和宗教遗产,以重建与世界各地犹太社区的联系。

波兰的宗教少数群体,你需要了解的情况

波兰有四个主要的宗教少数群体:东正教、新教、犹太教和穆斯林。

东正教基督徒是波兰第二大宗教群体,约有 60 万信徒,他们主要居住在波兰的东部和东南部,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居住在波兰的乌克兰少数民族的后裔。

新教徒虽然在波兰历史悠久,但只占宗教少数。自新教改革以来,他们主要集中在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马苏里亚和大波兰(Wielkopolska)地区。

穆斯林社区相对较小,但在不断扩大。移民到波兰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工人在这里定居。大部分移居国外的是穆斯林鞑靼人,因为他们的社区与波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该国有三个穆斯林宗教社区。其中最大的有近 5 000 名成员。

波兰的神话和传说

除了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外,波兰还有丰富的传说和神话值得探索。这些流行的信仰通常与特定的波兰城镇或神话英雄有关,并代代相传。它们是波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波兰人的想象力。在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社会中,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集体的历史观,从而传达了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这些神话和传说还有助于通过举办庆祝活动来弘扬地方文化,庆祝那些为波兰历史做出贡献的故事和英雄。

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无疑是华沙美人鱼的传说。华沙美人鱼又名西伦卡(Syrenka),生活在流经华沙的维斯瓦河中。她从波罗的海来到这里,曾经和她的妹妹,著名的哥本哈根小美人鱼生活在一起!她很谨慎,是渔民们发现了她的存在,因为他们看到渔网被破坏,鱼儿们都逃上了岸。渔民们的愤怒虽然顽强,但很快就被美人鱼的美丽和温柔歌声所取代。一天,美人鱼在维斯瓦河畔唱歌时,一位外国商人听到了她的歌声。他被这美丽的生物迷住了,决定把她捕获并带回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商店里展示。当地人反对这种绑架行为,在渔民的帮助下,美人鱼得救了。为了纪念救她的人们的英勇行为,Syrenka 决定留在华沙保护这座城市。如今,她已成为华沙的市徽,出现在众多旗帜、纪念碑和雕塑上。老城中心还有一座纪念她的喷泉。

与华沙一样,克拉科夫也有自己的传说。根据神话传说,瓦维尔城堡下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条龙,专门恐吓城里的居民。它每天都在洞穴里游荡,烧毁房屋,吞食羊群和人。国王面对惶恐不安的人民束手无策,只好派士兵前去与之搏斗,但都无济于事......他甚至许诺将女儿嫁给能消灭这只可怕生物的勇士。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鞋匠学徒找到了杀死怪兽的计策。他在一只羊身上涂满硫磺,然后把羊放在龙的路上,龙一口就把羊吃掉了。没过多久,被毒死的猎物就解了食火龙的渴。为了解渴,他喝下了大量维斯瓦河水,最后爆炸了!国王遵守诺言,年轻人娶了国王的女儿。现在,龙和华沙美人鱼一样,都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龙的雕像矗立在传说中龙居住过的洞穴入口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每隔五分钟左右就会喷火一次,你甚至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来触发火焰。每天至少有 2500 次短信请求,要求生成龙息!只需发送短信 "Smok "到 7168。每年,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来纪念这个传说,节日期间,一个巨大的龙的木偶会在街上游行。

波兰还有许多其他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波兹南的传说和从侵略者手中拯救城市的鸽子、格但斯克的小提琴家和他美妙的音乐的故事,他的音乐让前来掠夺城市的瑞典士兵感动落泪,并让他们弃城而逃......其中一些神话故事至今仍被用来教导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原则。其中一个例子是暴虐的波皮尔国王的故事,他在用暴力统治了格聂兹诺地区后,因老鼠袭击而与家人同归于尽。这个神话的目的是让波兰年轻人意识到,任何行为都会有其后果。旺达公主的传说被用来灌输抵抗精神和为国牺牲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