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扩张到衰退

根据13世纪中叶出生的波斯历史学家拉希德-丁(Rashid al-Din)的说法,蒙古书面文学至少可以追溯到12世纪:在他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史(Jami al-tawarikh)中,他提到了一部已经不幸消失的作品,即《阿勒坦德夫特》。然而,毫无疑问,口述传统一直在追溯一部更古老的史诗,它从西藏一直延伸到蒙古。这部史诗长达几百万节,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并自 2009 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人们仍在一些特殊场合讲述这部史诗,有时还会配上音乐,比如在蒙古,歌手会在小提琴手的伴奏下演唱。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激励和扩展。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中亚国王格萨尔(藏语为 Kesar,蒙古语为 Geser)的命运。他所面临的考验和他所接受的价值观--做自己的勇气和对他人的尊重--将引导他皈依佛教,在某些版本中故事还带有宗教色彩。鉴于其范围之广,很难完整地理解这一传奇故事。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有些人将其与据说11世纪在西藏康区的岭公国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联系起来,而这一至高无上的文本有时也被用于政治目的。道格拉斯-J-佩尼克(Douglas J. Penick)改编的《岭南格萨尔:香巴拉勇士史诗》(Gesar de Ling: l'épopée du guerrier de Shambala)由点译自美文,让我们对法文版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手抄本被认为是该国的第一本书,名为《蒙古人秘史》(Mongolyiin Nuuts Tovtchoo)。该书描绘了一个同样具有神话声望的人物的一生,尽管他的形象十分矛盾,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天才,能够联合游牧部落建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嗜血的疯子:成吉思汗。这部13 世纪的作品至今佚名。它最初是用最古老的蒙古字母维吾尔语写成的--维吾尔语是阿拉伯字母的许多改编本之一,用于书写其他语言--但在汉文译本中幸存下来,直到19世纪才为西方所知。与所有开创性的文本一样,这本书并不回避传奇色彩,但又不自诩完全符合事实;尽管不完全符合历史,但它仍是无价之宝。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在民间传说、民族身份的定义和对过去的记忆之间--写出了后来的几部作品,包括17世纪的历史编年史《Atltan tovch》和主要由17世纪立法文本组成的国家编年史《Erdeni-yin tobči (17世纪)。

此外,从13世纪起,来自邻国--印度、西藏和中国--的书籍被翻译过来,这一现象在 1578 年君主阿勒坦汗(1502-1582 年)皈依佛教的鼓励下不断加速。因此,源于外国的神圣、诗歌、科学和哲学著作在当地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有时还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而此时的蒙古正日益受到外来影响,被鄂拉特部落和满洲人之间的竞争所淹没。这是一部曲折离奇的真实小说,以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标志着独立的终结。

争取独立的斗争

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争取独立的运动才获得了足够的动力,最终使独立成为现实。由于这种新的活力,民族文学被重新创造出来,最初是以口头形式和广为流传的故事形式出现的,有些故事描写普通人羞辱统治种姓的官员,有些故事则以乞丐僧侣(而非喇嘛)为英雄,寓言故事掩盖了叛乱,鼓励人们谴责被压迫者所遭受的苦难。有两位故事讲述者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桑达格(Sandag)和盖莱格巴桑(Guélegbalsane)。

在写作方面,文学体现在一个人的特征上,他的双重身份--汉族的包恒山和蒙古族的万钦巴林-因吉纳什--完美地表达了他所处时代的差异。这位未来的作家出生于 1837 年,父亲的太师头衔保证了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而且他还博览群书,是蒙古书籍的大收藏家、但是,民族矛盾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1891 年的金丹道叛乱--尽管有数万蒙古人被杀,但被中国人称为 "事件"--导致他逃往辽宁,并于次年在那里去世。他被认为是第一位蒙古族小说家,他的作品明显关注社会甚至政治问题,在《蓝色纪事》中,他既批判又爱国,让人想起13世纪;在《单层楼阁》中,他描述了蒙古南部年轻人面对压迫时的挣扎。虽然他的小说在二十世纪被翻译成英文和俄文,但似乎从未出版过法文版。在与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有两个人在诗歌(通常是讽刺)体裁方面尤为突出:杜尔丁-丹赞拉夫亚(Dulduityn Danzanravjaa,1803-1856 年)和丹赞万吉尔(Danzanvanjil,1856-1907 年),前者还是一位占星家和哲学家,后者在迈格玛-杜什(Myagmar Dush)的 "蒙古 100 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中榜上有名。

1911 年至 1921 年间,中国的压迫让位于俄罗斯的保护。共产主义时期从 1924 年持续到 1990 年,与此同时,蒙古向世界开放,部分原因是使用俄语可以接触到一些国际文学经典,部分原因是一些蒙古作家开始翻译作品,如 Byambyn Rinchen,他翻译了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居伊-德-莫泊桑和纳齐姆-希克迈特的作品。他是一位知名的语言学家--1956 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积极致力于母语的现代化和成语的冻结,并于 1969 年出版了康尼根语法。

在创作方面,一些作家崭露头角,其中包括索多诺姆巴吉林-布扬内梅赫(Sodonombaljiryn Buyannemekh),他生于 1901 年,1937 年被处决,是大清洗的受害者,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为人们所记住。Dashdorjiin Natsagdorj(1906-1937 年)也有过几次触犯法律的经历,但还是继承了现代蒙古文学之父的美誉。他创作的爱情悲剧故事被改编成歌剧《三座悲伤的小山》,至今仍在上演;他创作的诗歌《我的故乡》至今仍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他两岁的小儿子曾迪音-达姆丁苏伦(Tsendiin Damdinsüren)也为国歌谱写了歌词,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国歌歌词于 1950 年被采用,取代了苏联时代初期采用的《国际歌》。几年后,查德拉巴林-洛多丹巴(Chadrabalyn Lodoidamba1917-1970 年)写出了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眩晕的塔 米尔》(Tungalag tamir,1917-1970 年)、这是一部带有革命色彩的小说,讲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一名工人被不公平地解雇,然后又被新老板虐待,直到他再也无法忍受反复的侮辱......1970 年,Ravjagiin Dorjpalam 将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后是多产作家 Ryentchinii Tchoinom(1936-1979 年),他也曾与共产主义政权有过冲突,然后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位作家--我们将有幸发现他的法文作品--他关注的是蒙古人在保护传统与进入现代之间所面临的困难。

复兴

Galsan Tschinag 出生于 1944 年,他一生中有一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尤其是在德国,并在那里保留了语言。他成长的蒙古草原为他笔下的女主人公提供了背景,从Dojnaa(由 Picquier 出版)到 Dombruk(在Le Fin du chant 中)。在更私密的层面上,我们还可以在《Ciel bleu : une enfance dans le Haut-Altaï》(梅泰利出版社)和《Chaman》(同一出版社出版)中发现这位作家,前者是他赢得国际认可的第一篇小说,后者则回顾了他不愧为精神遗产守护者的精神遗产。

自他出生那年以来,他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1990 年,蒙古经历了民主革命,成为共和国。这一转变对文学产生了自相矛盾的影响:虽然不再实行审查制度,但唯一的国家出版社也随之消失,图书成为稀缺品。尽管如此,在 2000 年代初,形势终于稳定下来,现在该行业有几十家独立出版商,他们正竭尽全力克服困难、降低书价,尤其是蒙古人使用不同字母(西里尔字母或巴锡字母)的事实。尽管如此,读者的需求依然旺盛,无论是对历史作品的需求,还是对外国小说译本的需求,他们都一如既往。读者群鼓励本地创作,作家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自费出版,有时甚至获得巨大成功,或者采取更为传统的方式,记者巴塔苏仁-舒德策格就是如此。她的小说取材于阿努王后的生平,曾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甚至被改编成面向青少年读者的连环画。Luvsandorj Ulziitugs 也是一名记者,她最初从事诗歌创作,后来投身于细腻的短篇小说艺术。这本小说集由 Borealia 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还出版了《Cœur de bronze》,收录了二十世纪蒙古作家的 22 篇短篇小说。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文学家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傲,并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时代,他们正在证明自己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