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山羊绒由蒙古西部和西南部高原上饲养的山羊生产。该地区气候特别恶劣,气温可达零下 40 摄氏度,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山羊在粗毛下长出一层细长的丝状纤维,以抵御寒冷。这些长长的、柔软的、温暖的丝线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旨在保存它们的体温,使它们免受风的侵袭。
羊绒山羊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品种。该地区气候条件极端,风吹日晒,气温骤变,因此山羊的外毛下才能长出这种细毛。
梳毛。春回大地后,4 月到 5 月间,山羊会自然脱毛:农民只需用手给山羊梳毛,就能收获草原上的黄金。但这一阶段绝非易事。手工梳理可以保持羊绒的品质,而机械收割虽然速度更快,但生产的羊毛更厚、更粗。这个过程漫长而乏味,每只山羊可能需要一个小时,而且需要饲养员付出体力,因为这需要他们的力量、手臂和背部。
梳毛时间的选择必须慎重:太早,如果寒冷再次来袭,山羊可能会受苦,甚至死亡。如果梳得太晚,羊绒的质量可能会因毛发变厚而受到影响。
在春季常见的沙尘暴期间梳毛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灰尘和沙砾会附着在毛发上,弄脏绒毛,而绒毛必须尽可能保持纯净。 山羊要用铁梳子梳毛。根据需要梳理的区域和收获的数量,有三种不同规格的梳子。最小的山羊总是最后梳理,因为它们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不如成年山羊。
加工。梳理后,农民自己确保只收获最细的绒线:他们用手工将绒线分类,这被称为 "脱毛"。收割后,原料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首先是精心保存和清洗,以去除杂质和纤维中天然存在的脂肪。接着是烘干,然后是梳理,使毛发分离并平行。纺纱后,纤维被出售用于编织或针织,最后被制成服装。羊绒可用于制作帽子、手套、围巾、毛衣和许多其他产品。
特点
羊毛必须由直径小于 19.5 微米的山羊毛制成,才能被称为羊绒。这比人的头发细六倍!在蒙古,恶劣的气候条件赋予了山羊极细的绒毛,平均直径为 14.5 微米。羊绒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非常柔软、温暖和轻盈。羊绒服装以经久耐用著称:如果保养得当,可以穿很多年。羊绒还以其强度、耐用性和绝缘性能著称。羊绒纤维既不染色也不漂白,颜色也很少:白色、棕色和灰色,这是蒙古山羊的皮毛颜色。羊绒以白色为主,约占羊绒总产量的 60%。
高昂的价格
羊绒价格昂贵有几个原因:羊绒的稀有性以及采集和编织羊绒所需的精湛技艺。
稀有。每只山羊每年只能产出约 150 克可用原料。因此,制作一件毛衣需要四五只山羊。
全球羊绒产量占羊毛产量的 0.5%。全世界每年生产大约 130 万吨羊毛,而大约 3,000 万只山羊生产的羊绒原料只有 15,000 吨。经过水洗和脱脂处理后,纯羊绒的产量降至 6000 吨。
与羊毛相比,开士米的产量很小:其供应量非常有限。 全球生产的开士米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蒙古,而中国几乎占全球产量的全部,每年约生产 10,000 吨。
技术诀窍。生产和收获羊绒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知识的结晶。蒙古游牧民掌握的诀窍包括良好的饲养方法、对环境和气候的了解(这对山羊提供柔软的羊绒至关重要)以及放牧和饲料区的位置。
必须有足够的风,羊群才能生产出羊绒,抵御严寒。因此,饲养者需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理想的气候条件来饲养羊群。羊绒的质量取决于气候的恶劣程度。因此,在一个特别严酷的冬天过后,游牧民就会知道牲畜将获得优质羽绒。另一方面,在温和的冬季过后,动物的毛发会变得更加粗糙。
历史
20 世纪 70 年代,蒙古意识到羊绒羊毛的潜力。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政府于 1977 年成立了负责销售蒙古羊绒的 GOBI 公司。日本政府为该公司提供了技术援助和补贴,使其于 1981 年建立了第一家蒙古工厂。该公司主要致力于出口,但也利用原材料生产产品。蒙古的羊绒质量稀有,因此需求不断增长,羊绒生产成为占蒙古人口约三分之一的游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原绒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蒙古羊绒近 80% 用于出口,只有 20% 在当地加工。
价格较低
随着蒙古国内外对羊绒需求的激增,黑市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这种非法活动占蒙古羊绒出口总量的 20-50%。与此同时,1992 年蒙古退出苏联集团并向市场经济开放,导致游牧民的工资大幅下降。面对贫困和外来竞争,他们集中精力增加山羊数量,以成倍增加牲畜数量来满足需求和增加供应。
1990 年至 1999 年间,全国山羊数量从 600 万只增加到 1100 万只。如今,山羊数量已达到 2,700 万只,而人口仅略高于 300 万。
环境后果
为生产羊绒而饲养的山羊数量过度增长并非没有后果。早在 2002 年,情况就已显现:70% 的蒙古草原被认为已经退化。原因是过度放牧造成土壤贫瘠和荒漠化。山羊将植被吃到根部,使其无法再生长。它们撕裂和破坏草原上的草。
过度使用牲畜破坏了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人口最稠密地区的土地已无法再生。
解决方案
经济部门。为了应对环境紧急情况,政府和众多协会正在部署保护草原的解决方案。例如,蒙古国政府正在努力建立经济渠道,使之能够增加畜产品的价值。其目的是提高羊毛的销售价格,使游牧民在尊重生态系统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牧群的规模。
可持续的克什米尔。同样,各组织也建立了可持续的羊绒生产渠道。这来自于保留下来的牧场,并被尊重地管理,以保护环境和游牧文化。这些举措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成倍增加,在不破坏蒙古地貌的情况下,让与羊绒有关的工艺继续进行,是值得欢迎的。
牦牛和骆驼的羊毛。近年来,蒙古国市场上出现了羊绒的替代品。牦牛和骆驼的羊毛几乎一样细,一样柔软,是以与羊绒相同的方式从幼崽身上收割的。两到三岁的小牦牛和一岁的骆驼由牧民手工梳理,以回收动物身上的绒毛。经过清洗和梳理后,这些纤维被织成极其柔软和温暖的衣服。尽管这些产品很奢华,但它们也比羊绒更生态和环保。与山羊不同,牦牛和骆驼不会因为吃草而破坏土壤。
蒙古羊绒制品
丝绸曾经是制作蒙古传统服装的材料,而羊绒现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制作民族服装的材料。蒙古的民族企业生产各种冬装,在全国各地的专卖店和集市摊位上都能买到。无论是连衣裙、围巾、帽子、马甲,还是连衣裙,其出色的保暖性和柔软性都使其成为奢侈品。要选择既优质又尊重草原和蒙古传统的羊毛,您应该选择具有可持续和负责任标签的羊绒。
戈壁(GOBI)和戈友(GOYO)工厂直销店因其丰富的羊绒服装选择、优质的羊毛和实惠的价格而在首都享有盛誉。GOBI 拥有 2000 多名员工,是蒙古十大雇主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您可以在乌兰巴托的六家商店中找到您想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