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拉的重要性
所有城镇和村庄都被划分为mahalla或街区。每个mahalla都有自己的智者理事会,即otin(相当于妇女的毛拉)。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 "大家庭 "的感觉。居委会每月都会在茶馆(提供茶水的客栈)召开几次会议,讨论共同的问题、交流新闻或只是聊聊天。
这些会议有助于在同一社区的居民之间建立特别牢固的纽带,通过互助和服务加强社会归属感。正是这种制度使乌兹别克社会在卡里莫夫时代得以幸存。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如果没有宗族、家庭或邻里的支持,人们很难不流落街头。然而,提供的每项服务都需要得到回报。
苏联的遗产
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代,乌兹别克斯坦,特别是塔什干,一直是莫斯科的 "宠儿"。独立之初,乌兹别克斯坦的机场、医院、中小学和大学等设施比邻国的农村地区要完善得多。不幸的是,俄罗斯 "红脚 "的大量回流使这个国家陷入危机,乌兹别克人没有受过培训,由于在这方面缺乏建设性的政策,设施迅速减少。这也是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面临的挑战之一:更新或更换公共设施中的陈旧设备,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双速教育
全民教育是苏联时期的伟大成就之一。男孩和女孩坐在同一张课桌上,都能从良好的教育中受益。虽然时代变了,教育水平也在下降(收费的最好学校并非人人都能入学),但国家的识字率仍然很高(99%)。在学校里,学生被分成几个组:俄语组、乌兹别克语组和混合组。此外,还有几所当地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儿童,尤其是塔吉克族儿童,但也有哈萨克族和朝鲜族儿童。虽然这些群体之间在官方上是平等的,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乌兹别克-俄罗斯混血学校的评价最高。
中学是免费义务教育,从 6 岁到 15 岁,学生可获得相当于我国 BEPC 的文凭。之后的三年是完成中学课程的中学毕业会考。然后,学生可以在职业学院和大学之间做出选择。
一个国家参与其中
学习费用有国家补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用品。学生有权获得国家助学金,在课程开始时,每个人的助学金都是一样的。然后根据学习成绩发放不同数额的补助金。
在偏远地区、山区或沙漠,受教育的机会显然更为有限。虽然有学校,但务农的父母往往因为需要劳动力而不得不牺牲子女的教育。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课程选择,费尔干纳的大学提供的课程较少。虽然校舍多为苏联时期的建筑,但走廊一般都重新粉刷成国旗的颜色。
氏族生活
在中亚,属于一个部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乌兹别克斯坦,宗族既是家族性的,也是宗教性的。苏菲派的兄弟会一直非常强大。家庭感不是一个空洞的词。由于没有老人护理设施,老人一般都是在子女的陪伴下在家中养老送终。按照传统,最小的儿子有责任陪伴父母,与他们一起生活并照顾他们。只要有可能,他通常会接手父亲的工作。长子负责教育和事业,使家族在社会上崭露头角,通常是通过婚姻政治。
家中的长辈受到爱戴,他们的意见也会被听取。这种对 "长辈 "的尊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通过aksakals(字面意思为 "白胡子")理事会组织的邻里生活中。这些理事会是整个中亚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尽管苏维埃试图通过组织行政管理和任命市长来终止这些组织,但阿克萨卡尔斯的意见仍会得到考虑。
成文法婚姻
毫无疑问,您会看到许多已婚夫妇在公园、历史古迹或城市标志性建筑前拍照......在乌兹别克斯坦,婚姻仍然非常普遍,很少有人选择单身。包办婚姻的传统依然存在,但在塔什干的习惯已开始改变。包办婚姻允许经过长期准备的家庭联盟,其中社会地位和氏族成员身份是决定性因素。有时,故事的结局是分居,离婚是合法的。
未婚夫的母亲负责寻找未婚妻。在婚礼之前,姻亲和未来的未婚妻之间会进行几次法定的拜访。婚礼是被称为 "Toï"的庆典。这是社区中最热闹的社交活动。整个马哈拉(mahalla)地区的人都会被邀请来分享盛宴、歌舞。外宾也随时欢迎。新郎的家人负责节日大餐,而新娘的父母则负责布置新房。婚礼费用高昂,所以孩子一出生就得存钱。
婚礼在毛拉和当地奥廷的见证下举行。传统服装是婚礼的主旋律。随后是公证结婚。在这里,新娘要穿西式白色礼服。游行队伍经常经过塔梅尔兰雕像前拍照留念。白天,人们在一起吃饭、欢笑和跳舞。只有新娘和新郎不参加庆祝活动:新娘在婚礼期间不能笑,而她的丈夫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必须保持矜持。他们吃得很少,也很少跳舞,或者只在宴会结束时才跳舞。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新娘会在家里的一个房间里展示她的嫁妆,展示为她制作或送给她的衣服,以及苏扎尼(新娘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扎尼证明了新娘的缝纫和刺绣技艺,以及根据所用面料判断出的家庭财富。然后,新郎新娘必须遵守奇拉规则:在 40 天内,女方不得离家,男方必须在天黑前赶回家。
妇女的地位
与许多国家一样,妇女的地位有下降的趋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共产主义长期以来一直确保某种形式的性别平等,以此作为与伊斯兰教斗争的一部分。如果你到乌兹别克斯坦人家里做客,她们可能会待在厨房里为你服务,甚至都不会向你介绍她们。但在许多家庭中,他们会全程参与用餐,围坐在餐桌旁与客人聊天。
苏联解体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大城市生活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言。对她们来说,婚姻有时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已婚妇女不会单独外出,更不会与男性朋友一起外出。
只有在丈夫同意的情况下,她才会工作。
即使丈夫不在家,她也与公婆住在一起。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把公婆当作邻里关系的 一部分来咨询,而且由于公婆德高望重,男人们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