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的辉煌

爪哇岛上发现了该国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巴图贾亚(Batujaya)和锡布阿亚(Cibuaya)遗址展示了最早的寺庙是什么样的,其形式是埋在土墩(tumuli)下的建筑,土墩被认为是佛塔的祖先,是佛教的灵位纪念碑。有些寺庙的顶部有一个被称为 "灵塔"(lingam)的东西,它是一个象征湿婆女神的小阳具。在印度尼西亚,尤其是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Candi "一词用来指在所谓的印尼古典时期(5世纪到15世纪)建造的印度教-佛教寺庙。爪哇岛上的 Candi Sewu 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这里也被称为 "千寺之地",数百座小寺庙以曼陀罗图案排列,灵感来自大乘佛教的宇宙观。成对的德瓦拉巴拉(dvarapala)是具有人类或恶魔特征的雕像,总是全副武装,保卫着遗址的 4 个入口,而被称为perwara的寺庙则充当前哨。迪昂高原上的寺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初几个世纪伟大的木制寺庙的石制复制品,遗憾的是,这些木制寺庙已荡然无存。这些寺庙体现了丰富的石文化,其浮雕和雕塑为看似庞大的巨石结构赋予了生命和韵律。这些寺庙位于阶梯式平台上,可通过大型阶梯进入,通常采用金字塔的形式。苏门答腊岛的穆阿拉占比寺庙群也有类似的结构,但这次的建筑是用砖而不是石头砌成的。砖块不仅在结构上有新的创新,其红色的色调还带来了美丽的色彩效果。遗址本身由一个惊人的人工运河网络保护。穆阿拉塔库斯神庙建筑群建在高处,以防止洪水泛滥,它还受到巧妙的沟渠和运河系统的保护。

在赛伦德拉王朝时期,宗教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在爪哇岛上建造了著名的婆罗浮屠寺庙。石制建筑的纪念性丝毫不影响其和谐性,整体是佛教宇宙观的具体体现。寺庙分为三个部分(基座/梯田/佛塔),象征着到达涅槃必须跨越的三个球体。欣赏叠加的方形梯田,梯田又支撑着环绕不朽钟形佛塔的圆形平台。各种建筑的墙壁和栏杆上装饰着大量浮雕和雕塑,描绘了佛陀的一生。另一个爪哇必游景点是普兰巴南寺庙,它是爪哇最大的湿婆教建筑群。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同心圆围墙形成平台,平台上矗立着阶梯式寺庙,上面装饰着雕塑和浮雕,展示着三大神灵(湿婆、毗湿奴和梵天)的史诗。巨型雕像保护着各处的圣地。几个世纪后,确切地说,从14世纪起,伟大的马贾帕希特王朝建造了一系列真正的辉煌建筑,这些建筑的砖块是由一种用藤蔓汁液和棕榈糖制成的令人惊叹的灰泥粘合在一起的。传统的建筑构造以多层底座为基础,底座上的平台通过有栏杆的楼梯可以到达,平台的顶部通常是金字塔形的上层建筑。但是,马贾帕希特人对比例和几何线条有着敏锐的感觉,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庭院的布局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和谐,庭院排列成一排,创造出绝妙的透视效果。到了统治末期,马查帕希特王朝成倍增加了象征神山梅鲁山的更高大、更不朽的建筑。坎迪苏库(Candi Sukuh)及其高大的叠层梯田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令人惊叹的巴厘岛寺庙

巴厘岛最重要的寺庙是 Kahyangan Jagad(或称方向寺庙),这些寺庙标志着岛屿的中心点,为岛屿提供全面保护。除了这些州庙,还有大型山庙、湖庙和农庙。这些寺庙的设计没有一个细节是偶然的。一切都基于三希塔卡拉纳(Tri Hita Karana)哲学,其目的是在天界、人界和地下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并通过精确的方向轴反映出一种纯净的秩序:从以圣山为象征的纯净和神圣的上游,到以大海为象征的消极和不纯净的下游。这些普拉是神圣的围墙,围绕着三个庭院,神圣程度依次递增。外院(jaba pura)从坎迪本塔(candi bentar)进入,坎迪本塔是一个不朽的石廊,其分裂的轮廓象征着神山被分为正面和负面力量。中间的庭院(jabah tengah)矗立着各种实用的亭子(bale)和二级圣殿,它与内院(jeroan)相连,内院是寺庙最神圣的部分,设有供奉大神祭坛。梅鲁既是印度教圣山的象征,也是普拉神庙中供奉的神灵的象征。其特点是茅草屋顶,层数为奇数,从 3 层到 11 层不等。最精致的屋顶是用黑糖棕榈叶制成的,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材料。在围墙的一角有一个瞭望塔(或称库尔库尔),保护着整个建筑。装饰是这些寺庙的另一大特色,其装饰之繁复有时被形容为巴洛克风格。奢华而令人惊叹的雕塑随处可见。天神或恶魔形象、花卉交错、讲述伟大神圣史诗的浮雕、中国瓷器镶嵌......普拉庙的装饰之丰富令人难以置信。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位于 Besakih 的Pura Penataran Agung、Denpasar 的 PuraMaospahit、PuraLuhur Uluwatu 和巴厘岛海拔最高的 Pura Puncak Pulisan 等宗教建筑群!

伊斯兰建筑

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拥有一些最精美的伊斯兰建筑,它们经历了迷人的演变。15世纪的第一批清真寺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清真寺完全不同。这里没有圆顶或尖塔,只有漂亮的木制建筑,屋顶多层,两端呈弧形,令人惊讶地融合了印度教、佛教和中国的影响。爪哇的德马克大清真寺就是最完美的例子。请看它的阶梯状屋顶,顶端是一个带有雕刻屋檐的小三角形穹顶,以及带有圆柱的长廊。爪哇岛库都斯的梅纳拉-库都斯清真寺(Menara Kudus Mosque)是这种混合风格的另一个令人惊奇的例子,它反映了马贾帕希特王朝华丽的砖砌建筑风格,其三层金字塔形的屋顶,尤其是其瞭望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苏门答腊岛上也出现了一流的土清真寺。在龙目岛,库诺-巴扬-贝勒克清真寺(Masjid Kuno Bayan Beleq)是岛上最古老的韦图-泰卢(Wetu-Telu)崇拜场所。从其建筑中可以看出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万物有灵论之间的融合。它以大卵石为基座,方方正正的竹子结构支撑着优雅的茅草屋顶。随着伊斯兰教变得越来越重要,清真寺的风格逐渐受到印度-伊斯兰教和摩尔人的影响,增加了圆顶、尖塔、优雅的拱门以及交错、花卉和书法装饰图案。这些清真寺的两侧通常有柱廊,形成有顶棚但通风的长廊。在清真寺内部,米哈拉布(指示麦加方向的祈祷壁龛)和明巴(高高的讲坛)是装饰的重点。当代清真寺继承了这些传统,同时又将其融入现代元素,特别是采用混凝土而非天然材料。雅加达的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无疑是近代最著名的清真寺,其 12 根巨大的圆柱支撑着一个不朽的圆顶。

生活的艺术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面孔的国家,拥有无限丰富的本土建筑。每个岛屿和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愿望。这种传统居住方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南岛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他们就在带有陡峭屋顶的长条形高跷建筑中定居下来。一般来说,传统房屋充分利用天然材料(木材、竹子、茅草、植物纤维),由硬木框架组成,上面铺上编织的棕榈垫、木板或其他材料,整个房屋通过巧妙的榫卯系统和木钉固定在一起。这些房屋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被称为 "坎邦"的村落。我们显然无法概括印尼传统房屋的所有种类,但我们可以列举最迷人的形式,让您垂涎欲滴!达雅克人以他们的长屋而闻名,长屋是高跷上的大型住宅,最长的可达 110 米。这些房屋的特点是:雕刻精美的柱子、蕾丝花边装饰和用树皮板制成的墙板,上面覆盖着美丽的彩绘图案。在苏门答腊岛上,米南卡保人的房屋(又称Rumah Gadang)是不容错过的。这些房屋建在高高的地基上,可以通过优雅的门廊楼梯进入。五颜六色的百叶窗与墙上绘制的花卉和几何图案相得益彰。但真正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屋顶,其弧形结尾处的细长尖顶让人联想到水牛角。金字塔式房屋的两面屋顶形成两个对立的屋檐,屋脊两侧是水牛角;木制房屋的双廊被雕刻精美的柱子保护起来,使人无法看到;巴塔克人的房屋装饰着用天然颜料(砖的红色、白垩的白色、石头的红色、木头的白色)绘制的画、尼亚斯岛上令人惊叹的房屋由垂直和倾斜的高跷组成,结构复杂,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苏门答腊岛不乏珍宝!在苏拉威西岛,您会发现高跷上的大房子,可以通过美丽的楼梯通往长廊,长廊上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令人惊叹的屋顶,屋顶由一个四边形部分和一个较小的两边结构组成,两边的屋檐上绘有彩绘和雕刻。苏拉威西岛也是托拉贾人(Toraja)的故乡,这里还有 "tongkonan",即大型房屋建筑群,此外还有粮仓(alang)、墓地(liang)和带有石柱(rante)的祭祀场地。这些房屋建在高高的梯田上,由竹子制成,其特点是马鞍形或水牛角形屋顶,上面覆盖着石板。在摩鹿加群岛,您可以看到被称为 "honai"的圆形茅草屋,而在弗洛勒斯岛,您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圆锥形房屋。这些浮屋用木杆固定在海床上,木板和树干用藤条固定在一起。木制走道将房屋与陆地相连,但有些房屋可以完全漂浮在水面上!在龙目岛,村庄都围绕着围墙而建,围墙内有露天亭子beruga、家庭亭子bale tani 和高跷米仓lumbung。这些建筑大多呈长方形,竹制框架,茅草或芦苇屋顶,墙壁由竹格或棕榈叶肋条制成,里面填充夯土或压实泥土的混合物。另一方面,巴厘岛人依靠牧师建筑师乌达吉(Undagi)的建议来设计房屋,乌达按照精确的尺寸设计房屋,以确保住宅与居住者之间的和谐。为了做到这一点,Undagi会根据主人自身的比例来确定一个尺度!与大寺庙一样,巴厘岛村庄也是沿着 kaja/kelod 轴线组织起来的,分为三个部分,由三座小寺庙象征。Pura Dalem(亡灵庙)位于不纯净的一侧,紧邻墓地。中间是Pura Desah,即供奉村里保护神的公共庙宇,而Pura Puseh 则位于上游,是供奉开村祖先的地方。村里的生活也围绕着一些重要的公共空间展开:wantilan,一个大型的公共庭院,其多层宝塔式的屋顶建在许多支柱上,非常显眼;bale agung,一个大型的神圣会议亭,继承了爪哇人在石堆上建造亭子的传统;bale banjar,一个长方形的亭子;以及pasar 或市场,也有自己的pura。村庄的住宅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家庭围墙,相互之间用粘土或砖墙隔开。石门或粘土门上盖着茅草或编织的菖蒲叶,或是用精致的砖块、雕刻精美的石头和瓦片盖成的门......围墙的入口处彰显着主人的生活水平。但最重要的材料显然是竹子。竹子被用来制作柱子、横梁、椽子、活动隔板和屋顶瓦片。根据传统,竹子应垂直砍伐,并按砍伐方向铺设,以免影响生活。腾加南(Tenganan)和彭利普兰(Penglipuran)是巴厘岛最美丽的两个传统村落。

皇家宫殿和花园

印度尼西亚的各个岛屿至今仍保留着曾经统治过的伟大苏丹国和王国的印记。爪哇岛上有许多随着最初的苏丹国一起出现的Kratons或神圣宫殿。位于井里汶(Cirebon)的凯塞普汉宫(Kesepuhan Kraton)是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周围是镶嵌着陶瓷的红砖围墙。另一个令人惊叹的宫殿建筑群是特罗乌兰(Trowulan),它曾是马扎巴赫王朝(Majapahit)的首都。人工运河形成了棋盘式的布局。这里区域分明,美丽的砖砌建筑随处可见,位于城市中心的王宫是最重要的地标。不过,爪哇最令人惊叹的权力建筑当然是日惹的宫殿建筑群。宫殿位于建筑群的中心,其布局和朝向体现了生命的轮回。众多建筑沿着 6 公里长的南北轴线延伸,首先是由 4 根支柱支撑屋顶的pendopos、礼仪亭和接待亭。金阁以其大理石地面、柚木雕刻柱和装饰华丽的屋顶而闻名。宽敞的庭院以神圣的榕树为中心,使整个庭院和谐美满。在摩鹿加群岛,被称为伊斯塔纳(istanas)的宫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建筑的启发。在巴厘岛,宫殿被称为puris。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净化水无处不在。许多宫殿都有一个浮亭(bale kambang),傲然矗立在一个巨大的观赏池中心。Taman Gili-Puri Semarapura 是富有的克隆功王国的标志。这座巨大的宫殿被称为 "岛上的花园",是王国的象征性中心,其最初的布局灵感来自曼陀罗,在曼陀罗中,字母、形状和颜色对应着罗盘的各个点和人们崇拜的伟大神灵。

外国影响

第一批欧洲人的到来标志着木制建筑向砖石建筑的过渡。巴达维亚(后来的雅加达)被荷兰殖民者修建的防御工事所包围,荷兰殖民者还在摩鹿加群岛(特别是特尔纳特岛)修建了许多堡垒。这些被称为 "本腾"(Benteng)的小型堡垒有高高的围墙保护,堡垒内有放置大炮的石台、堡垒结构和多层建筑,墙壁一般都粉刷一新。荷兰人刚在印度尼西亚定居,就遇到了重大问题。尽管荷兰人修建了运河和灌溉系统来更好地管理沼泽地,并建造了一排排对称的房屋和坚固的砖石墙壁,但生活条件仍然不稳定,潮湿和邻近的环境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人不得不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在巴达维亚,他们从荷兰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中汲取灵感:西蒙-斯蒂文斯提出的理想城市概念,主张城市规划完全以公共空间为中心。他们还继续从事灌溉工作,修建运河、水闸和沟渠。在住宅建筑方面,荷兰人从乡土建筑中汲取灵感,他们喜欢高高的屋顶,悬挑的突出部分保护着长廊和深长的阳台,这些阳台可以通过优雅的门廊进入。新式风格在当时非常流行。三宝垄的历史中心有一些令人惊叹的新哥特式和新巴洛克式建筑,而雅加达则有许多柱廊式和钟楼式的古典建筑。市政厅的高天花板、窗户和大庭院尤其引人注目。荷兰人逐渐摆脱了历史主义的潮流,转而采用装饰艺术简洁的几何线条,以适应热带气候的限制。爪哇岛上的万隆成为了这种现代主义的实验室。这座被称为 "东方巴黎 "的城市吸引了荷兰著名建筑师,他们在这里自由发挥各种现代主义风格。查尔斯-普罗斯珀-沃尔夫-舒梅克(Charles Prosper Wolff Shoemaker)发展了印欧风格,其中有许多装饰元素,包括绘画和雕塑,如贝瑟尔教堂(Bethel church)。阿尔伯特-阿尔伯斯(Albert Aalbers)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弟子,他喜欢非常简洁的线条,在大型建筑的垂直感和阳台的优雅曲线之间创造出极好的视觉对比。萨瓦霍曼酒店无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混凝土、钢材、带状铁艺、几何字体和纯净的白色,这些只是爪哇装饰艺术的部分特征。在巴厘岛,Belimbingsari 村和 Palasari 村都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这些村落的寺庙和教堂是古典或哥特式元素与火山石装饰和阶梯式屋顶(让人联想到普拉斯)完美结合的典范。屋顶是中国寺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它的弧形屋顶和釉面红瓦都借鉴了传统的佛塔。 著名的店屋也可以看到中国元素,这些精品屋的外墙很窄,但结构却围绕着几个内部庭院展开。您可以通过通常保护底层的拱廊、砖砌结构、阳台和精美的装饰特点(尤其是琉璃瓦和木雕)认出它们。雅加达仍有许多这样的建筑。

自独立以来

在苏加诺的推动下,雅加达转向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现代主义。雅加达的国家纪念碑(绰号 "莫纳斯")拥有倒金字塔底座和 137 米高的火焰,俯瞰全城,是这种混凝土现代主义的完美典范。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印尼酒店和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一样。为了彻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印尼向美国求助,从美国佬的传统中汲取灵感,发展出一种被称为 "Jengki"的风格。这种风格在雅加达周边的外围城镇尤为流行,如凯巴约兰巴鲁(Kebayoran Baru)。不对称的外墙、棱角分明的轮廓、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是这种独特风格的特点,反映了这个国家对革新的渴望。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政府希望重新发现一种更符合当地历史和传统的建筑风格。一种新乡土风格出现了,它以现代方式重新诠释了传统建筑的主要原则。巴东的政府大楼、加贾-马达大学的水牛角屋顶以及苏加诺-哈达机场的航站楼(设计成围绕热带花园的一系列亭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雅加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巨大的玻璃和钢结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中最著名的有:308 米高的加玛大厦(Gama Tower),它是雅加达最高的建筑;Wisma 46 大厦,因其优雅的屋脊弧度而被昵称为钢笔;雅加达帆船赛大厦(Regatta Jakarta),由 7 座建筑组成,其形状让人联想到风帆和传统建筑中的水牛角屋顶;以及拥有植被街区的 JB 大厦。尽管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返璞归真,想象出更具可持续性的建筑,但在群岛的其他岛屿上也能看到这种全面的城市化进程。在龙目岛,人们正在开发用铁木建造的 "A 框架 "房屋,这种房屋让人联想到木屋,可以更有效地抵御地震;此外,人们还在开发生态村,这种生态村的结构是由涂有石灰的土包穹顶和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的土包穹顶组成的。令人惊叹!在世界各地,竹子正卷土重来,展现出任何现代材料都无法比拟的建筑特性。巴厘岛就是这方面的实验室。埃罗拉-哈迪(Elora Hardy)正在建造奢华、轻盈、富有诗意的住宅,而竹子大学则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近期最美丽的项目中,千万不要错过绿色学校的拱门,这是一个由 14 米高、19 米长的竹拱组成的绝佳建筑,在力量和编织的优雅交织中,拱门相互交错。大自然永远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