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教影响着斯里兰卡的大多数人口,他们信奉上座部佛教。该教派源于梵语 "Sthaviravāda "派,即 "古人的教诲",是一种保守的佛教形式,忠实于乔答摩-悉达多在他的论述中所宣扬的教义,并由他同时代的人所收集。该教派信徒的终极目标是达到涅槃。为此,他们必须尽可能地遵守佛教的五戒:尊重一切形式的生命、不偷盗、控制感官、不通奸、不撒谎、不使用有毒物质(酒精、毒品)。虽然遵守这五条戒律并不一定会导致涅槃,但至少可以确保修行者不会转世投胎到较低的生命层次(动物、植物或精神世界)。

佛陀的一生印度王子释迦牟尼于公元前 560 年或 623 年出生在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 他的父亲统治着喜马拉雅山印度一侧的卡皮拉瓦斯图公国。因此,佛陀并非传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对这个唯一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为了保护他远离尘世的苦难,父亲禁止他离开皇宫附近。16 岁时,他娶了一位公主表妹为妻。28 岁那年,他离开皇宫到周边地区探险。他的四次遭遇彻底改变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首先,他遇到了一个衰老的老人,老人告诉他青春不会长久。然后,他遇到了一个身患黑死病的人,这个人告诉了他关于黑死病的知识。然后,他看到一具躺在火堆上的尸体,发现了死亡的真相。在第四次外出时,他遇到了一个苦行僧乞丐,在苦难中,他是如此安详。29 岁那年,他抛妻弃子,逃入森林。为了摆脱苦难,他首先以苦行僧为榜样。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潜心修炼瑜伽,很少进食。但对他来说,这些苦难似乎毫无意义,于是他沉浸在冥想中,最终在印度菩提伽耶的一棵树下悟道。他成了佛,成了觉悟者。人必须走一条介于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间的道路:中庸之道。佛教与印度教一样,相信轮回。成功结束轮回的人将不再受苦,并获得涅槃。佛陀的后半生过着朝圣者的生活,以实践他的教义。他很少回答弟子们向他提出的问题,因此有关他讲道的著作非常罕见。公元前 480 年,他在 80 岁时去世。他右侧卧,等待进入涅槃。

斯里兰卡佛教的开端。 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的子女、僧侣马欣达(Mahinda)和尼姑桑米塔(Sangmitta)将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这些传教士受命将佛陀的教义传到阿努拉德普勒王国。为此,他们带来了从波树(或称 "菩提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悟道)上砍下的一棵树,这棵树的后代如今仍可在圣城看到:Jaya Sri Maha Bodhi。斯里兰卡的两部伟大的历史编年史--《迪帕万萨》和《马哈曼萨》--记述了他们在岛上的游历,以及他们如何使德瓦南庇耶-提萨国王皈依佛教。Mahinda 和 Sangmitta 都死于 Anuradhapura,比我们的时代早 200 多年。他们不仅在斯里兰卡,还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传播佛教。所有这些国家至今仍信奉小乘佛教。

礼拜场所。斯里兰卡的佛教遗产尤为丰富,有多处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圣城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古都波隆纳鲁瓦Polonnaruwa)、圣城康提(Kandy)和丹布勒石窟寺(丹布勒岩寺)。岛上约有 6000 座寺庙,其结构通常相同:一个圣殿,内有一尊或多尊卧佛或坐佛像、一座佛塔、一棵菩提树和一尊室外佛像,佛像通常为站立或坐姿。斯里兰卡的风景区遍布这些白色的大舍利塔,它们也被称为达戈巴(dagobas)或舍利塔(chedis): 这些都是钟形的大型砖砌建筑,从数英里之外都能看到,其中通常都有佛祖的舍利。世界上最大的佛塔是位于阿努拉德普勒的杰塔瓦纳玛拉亚佛塔(Jetavanamaraya Stupa)。据估计,该国有 15000 名佛教僧侣。他们发愿清贫,没有任何财产,靠岛民的施舍为生。他们身着宽大的藏红花长袍,剃着光头,您主要在寺庙内外见到他们。您甚至可能在城镇里遇到他们。您应该避免接触他们--尤其是如果您是女性的话--尽量把头略低于他们以示尊重,当然,在拍摄任何照片之前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虽然大部分人认为僧侣是神圣的,但不应忘记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激进的民族主义僧侣运动不断蔓延,尤其是针对该国的印度教和穆斯林社区。

日常生活中的佛教斯里兰卡佛教徒的生活遵循农历。每个满月日(僧伽罗语称为poya)都是全国的公共假日。这一天与每月一次的"uposatha "日相对应,uposatha 日是专门用来瞻仰佛陀教诲的日子。这一天,信徒们身着白衣,前往寺庙向佛祖献花,焚香净身,并点亮象征觉悟的油灯。剩下的时间则用于祈祷、冥想和聆听僧侣诵读圣典。这一天不能吃肉或喝酒。最重要的佛教节日都在满月前后举行,其中最著名的是康提牙庙的 Esala Perahera 节。

著名景点:科伦坡的甘加拉马亚寺(Gangaramaya Temple)、斯里达拉达-马里加瓦Sri Dalada Maligawa)和圣城康提、圣城波隆纳鲁瓦(Polonnaruwa)、阿努德普勒的Jaya Sri Maha Bodhi丹布勒岩寺亚当峰(Sri Pada)、米欣 塔勒 峰(Mihintale Peak)、卡卢塔拉柴蒂亚寺Kalutara Chaitya)和菩提亚寺Bodhiya Temple)。

印度教

印度教主要由泰米尔人信奉。20世纪初,印度教徒仍占全岛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斯里兰卡冲突迫使许多泰米尔人离开斯里兰卡。据估计,印度教徒目前仅占全国人口的 11%,主要集中在岛的北部和东部。印度教是在佛教之前由统治南印度的主要王朝(乔拉王朝、潘迪亚王朝和帕拉瓦王朝)传入的。寺庙被称为 "kovil ",色彩斑斓,入口高塔(gopuram)上雕刻着不同的神。

印度教的原则。 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崇拜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神组成的印度教三位一体神(Trimurti)。他们同时崇拜男神和女神。梵天是创造之神。他通常有四个头,他的妃子是萨拉斯瓦蒂(Sarasvati)女神。毗湿奴是平衡之神。他的形象是蓝色皮肤、四只手臂,身边有半人半鸟的坐骑迦楼罗。毗湿奴有十几个化身(或转世),包括《罗摩衍那》(Rāmayana)中的英雄拉玛(mā)、长笛之神克里希纳(Krishna)和佛陀。他的刹帝利,即相关的女性神灵,是代表财富和好运的拉克希米。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也是宇宙重生之神,无疑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神。他以多种形式和数百个名字出现,这取决于他所代表的属性。他的辅助动物是牛 Nandi。他的妃子是帕尔瓦蒂女神,她的坐骑是老虎或狮子。她是生殖女神,也是印度教女性的楷模。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和平主义者,象头神格涅什。人们对他的崇拜是为了保护他,消除阻碍他前进的障碍。他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神灵,也出现在一些佛教寺庙中。另一位是战士,根据地区不同被称为斯坎达(Skanda)、穆鲁伽(Murugan)或卡基特亚(Karkiteya)。他的形象通常以红色为主。在泰米尔纳德邦和斯里兰卡,尤其是在卡塔拉加马建筑群(东南部)、亭可马里(东部)和贾夫纳(北部),人们对他的崇拜尤为强烈。您可能会在各种寺庙中看到 "卍 "字:别害怕,这是一个神圣而积极的古印度教符号,代表着支配宇宙的宇宙力量。卍 "字通常与格涅沙神的形象一起出现。

种姓。 印度教将人分为不同的种姓。最高种姓是婆罗门,他们拥有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其次是刹帝利(武士),然后是吠舍(商人、农民和工匠),最后是仆人苏德拉斯随英国人来到高地的印度泰米尔人至今仍沿用这一制度。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继承的制度经过岛上历代国王的修改。他们将北部和东部的印度教徒以及占全岛印度教徒近一半的处于社会顶层的农民和以渔民为主的东海岸居民区分开来。值得注意的是,斯里兰卡没有种姓的弃儿(在印度通常被称为贱民)。

著名景点: 贾夫纳的Nallur Kandaswamy Kovil、Kankesanthurai 的Keerimalai Naguleswaram Kovil、Nainativu 的Nagapooshani Amman Kovil、位于亭可马里Frederick 要塞的 Konesawaram Kovil、Talaimannar 的Adam's Bridge、Chilaw 的Sri Munneswaram Devasthanam和位于奴隶岛(科伦坡)的Sri Murugan Kovil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随着第一批来与古塞伦迪布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来到这个岛上的。他们中的几个人与当地妇女结婚,使她皈依伊斯兰教,然后在岛上定居,这有助于传播穆罕默德的宗教。这些商人的后代被称为斯里兰卡摩尔人。后来,一些来自喀拉拉邦的穆斯林也来到岛上生活。16世纪葡萄牙定居者的到来对穆斯林社区来说是个悲剧:由于葡萄牙的改变和迫害政策,他们的人口急剧减少。爪哇人和马来人是1819世纪来自荷兰和英国殖民地的穆斯林,他们为伊斯兰教在岛上的复兴作出了贡献。19世纪还出现了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今天,斯里兰卡的绝大多数穆斯林都是逊尼派,以泰米尔语为主要语言。最近,沙特阿拉伯对宗教结构的大量投资,鼓励了更激进的伊斯兰教的出现。事实上,2019年加勒荷兰复活节发生的致命袭击事件的背后,正是一个受萨拉菲主义思想影响的组织--国民议会。

著名景点:佩塔的红色清真寺(Al Jamiul Alfar Masjid),加勒的白色清真寺(Meeran Jumma Masjid),贝鲁维拉的大清真寺(Masjid Al Abrar)

基督教

据说公元60年左右,耶稣的十二个使徒之一托马斯将其引入该岛。在喀拉拉邦建立了七座教堂后,他前往塔普罗班(当时斯里兰卡的名字)试图向当地人传福音,但没有取得多大成功。直到16世纪,葡萄牙人的到来,天主教才经历了一次大繁荣。随后,随着荷兰和英国定居者的到来,新教占了上风。今天,80%以上的斯里兰卡基督教徒信奉天主教。最引人注目的教堂在该国南部和马纳尔、普塔拉姆和尼甘布地区。

著名的地点包括马拉维拉的圣十字国家圣殿、阿兰库达的圣安妮国家圣殿加勒 荷兰改革派教堂或Grotto Ke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