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

铁器时代的住宅以坚固的石头为地基,由泥墙小屋组成,茅草屋顶由原木支撑,除了一个非常低的入口门外没有其他开口。Mmamagwa 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而东巴沙巴考古遗址则完美地展示了干砌石建筑的精湛技艺,由巧妙的石块组合而成,不使用砂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划分私人住宅区的矮墙,以及由泥土、牛粪和粘土混合而成的土壤遗迹。和马约霍一样,酋长的居所公斤西(kgosi)也位于山顶。茨瓦纳建筑是这些传统的直接后裔。虽然这个伟大民族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建筑传统,但我们还是可以描绘出茨瓦纳人的居住环境。村庄是高度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的象征,它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保持着明确的界限。村庄由不同的地产组成,地产本身又由多个住房单元组成。这些房产周围都有围墙,以保护隐私,而每个单元之间都有一堵小土墙相连。这些住房是被称为 "隆达维尔 "的圆形小屋,圆锥形的茅草屋顶非常显眼。房屋结构由木头制成,墙壁通常由手工成型的泥砖砌成。然后用泥土和石灰的混合物抹上灰浆,再涂上油漆,装饰上当地的图案,称为 "lekgapho"。小屋前面的庭院(或称lolwapa)是每栋房屋的中心。各种房屋围绕着村子的中心组织起来:kgotla,它是村委会、司法法庭和会议场所。这里也是公斤西的住所。位于哈博罗内的国家博物馆和位于莫丘迪的普塔迪科博博物馆都重建了这种乡土建筑的实例。 该镇还保留了其最初的中心地带千戈特拉,在这里可以看到千戈西住所的遗址以及两个谷仓,它们是这个农耕民族的关键要素。

殖民时期的遗产

殖民时期的建筑在形式和材料的极端简洁性与欧式建筑风格之间交替出现,前者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是泥土和土坯,如哈博罗内的 "村落",在那里仍然可以看到第一个土堡和警察局,以及坎耶的kgotla,其部落办公室都是19世纪或20世纪初建造的;后者则更具欧式建筑风格,尤其是学校、教堂和行政机构等建筑。英国人采用了折衷主义的维多利亚风格,其特点是使用红砖和哥特式堡垒建筑。这种风格最突出的例子是位于老帕拉佩的伦敦传教会遗址。荷兰开普荷兰风格的建筑可以看出荷兰的影响,这些建筑的特点是洁白无瑕的白色或浅色坡形墙壁、用红漆波纹铁皮制成的坡屋顶以及正面经常使用的阳台。莫丘迪的 Phuthadikobo 博物馆就是这种风格最著名的例子。荷兰人对教堂的重视也可见一斑,教堂通常是白色的,风格非常素雅。殖民时期,工矿城镇也得到了发展。弗朗西斯敦经历了非洲大陆上第一次淘金热的异常繁荣,而洛巴策则拥有该国最古老的柏油路,建于 1948 年,当时正值皇室访问!在农村地区,人们也看到了大片牧场的发展,这些牧场往往被想象成名副其实的宫殿。

当代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独立后,现代主义建筑大量涌现,这些建筑体量简洁,不加任何装饰,非常注重混凝土的使用。位于哈博罗内的国民议会就是这一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巨大的长方形平面和洁白无瑕的混凝土拱门,让人过目难忘。哈博罗内的三一教堂也是现代主义的典范。在这一时期,随着哈博罗内购物中心(该市的经济中心)周围的新哈博罗内的发展,城市面貌也得到了更新,其大型广场两旁是该市的主要建筑,由玻璃、铝和混凝土混合而成。住宅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平房式住宅的设计遵循长方形规划,主要使用水泥和混凝土。在新发现的钻石矿藏(如奥拉帕)周围,新的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城镇大多有围墙保护。总体而言,博茨瓦纳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经历了非常强劲的城市发展,但由于城镇和城中村周围棚户区的发展,城市发展有些无政府状态。如今,首都正在努力重新找回城市的连贯性,尤其是在中央商务区周围,随着 i-Towers 等越来越高的建筑的出现,中央商务区的天际线也在不断变化。但哈博罗内也选择了绿色和可持续建筑,由美国机构SHoP设计的博茨瓦纳创新中心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该机构专门从事绿色技术,并设计了一个能源罩,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主要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桑迪贝奥卡万戈野生动物园度假村(Sandibe Okavango Safari Lodge)无疑是博茨瓦纳最美丽的度假村之一,可持续性、使用天然和当地材料以及尊重自然是这里的座右铭。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博茨瓦纳尚未完成自我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