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瓦人

切瓦人也被称为 "班图人",在马拉维约有 800 万人。切瓦人最初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移居到前扎伊尔(1997 年成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5世纪移居到赞比亚和马拉维。切瓦人是马拉维帝国的后裔,居住在该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德扎、卡松古、多瓦、萨利马、恩科塔科塔、恩楚、姆钦吉和利隆圭等地区。他们的语言奇切瓦语自 1968 年起与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也是该国的主要通用语,用于媒体和教育系统。该国其他民族语言群体一般都能理解和掌握奇切瓦语。

切瓦族有两个主要部族:菲里族和班达族。菲里族与贵族有关,以保护皇室而闻名。班达族与治疗师和神秘主义者有关。切瓦族受到其他民族的高度尊重。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和社会背景。他们以精通魔法而闻名,他们知道如何利用魔法的力量。他们著名的 "Gule Wamkulu "舞是一种仪式舞蹈,用于庆祝季节交替、婚礼或生死离别。Gule Wamkulu 的面具人被视为 "Zirombo"(动物或精灵),令人生畏。这些面具代表狗、鳄鱼、狮子或祖先的灵魂,在墓地佩戴。要加入这个秘密社团,必须先入会。

一些切瓦人居住在由大约 50 间小屋组成的传统村落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村子由多个家庭组成,这些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血缘或姻亲关系。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村长。切瓦人是农民,他们拥有田地,种植玉米、蔬菜、烟草、小米和坚果,用于食用和销售。他们还是渔民。

洛姆韦

Lomwe 人最初来自今天的莫桑比克。他们主要生活在马拉维东南部的法隆贝区,但也有一些人生活在穆兰杰、蒂约洛、奇拉祖鲁、松巴和利翁德。他们的人数刚刚超过 370 万。该民族的主要迁徙发生在19世纪末传教士和定居者到来之前。20 世纪 30 年代,由于莫桑比克的部落战争,洛姆韦人也大规模来到马拉维。洛姆韦人是农村人口,大部分是农民。只有 5-10% 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区。虽然 Lomwe 人保留了一些传统,但新一代使用 Lomwe 语言的情况越来越少。现在,大多数洛姆韦人都讲奇切瓦语。有些人信奉万物有灵论,但大多数 Lomwe 人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但祖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前总统宾古-瓦-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和他的兄弟彼得-穆塔里卡(Peter Mutharika)也曾担任马拉维共和国总统,他们都属于这个民族。

瑶族

约 200 万瑶族人最初来自现在的莫桑比克北部,自 19 世纪 30 年代抵达马拉维以来,他们主要居住在从马拉维湖西南沿岸经芒戈奇到松巴的地区。瑶族讲班图语(Chiyao),主要是农民、渔民和商人。在马拉维人的集体记忆中,瑶族在19世纪直到 1964 年马拉维独立前所扮演的角色是矛盾的。瑶族酋长不服从命令,反对英国、德国和葡萄牙殖民政权,同时在19世纪下半叶与印度洋沿岸的阿曼和葡萄牙商人进行奴隶贸易。瑶族酋长以抵制福音传播而闻名,他们在19世纪前几十年皈依伊斯兰教,是出于经济和政治原因,而非精神原因。他们的皈依以及阿拉伯和斯瓦希里语教师的到来,使得《古兰经》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瑶族人口的伊斯兰化。如今生活在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瑶族人中有一位名叫巴基利-穆卢齐(Bakili Muluzi),他曾在 1994 年至 2004 年间担任马拉维共和国总统。

一个庞大的印度社区

马拉维有一个庞大的印度社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全国约有 10,000 名印度裔人。印度和马拉维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印度商人(主要是古吉拉特人)来到非洲。1964 年,马拉维独立,印度与马拉维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甚至在 1964 年访问马拉维,参加独立庆典。

马拉维白人

许多英国家庭世代居住在马拉维,被称为 "马拉维白人"。这些白种马拉维人是英国定居者的后裔,他们的家族在保护国时期来到马拉维,并在独立后留在马拉维。白种马拉维人仍然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情。来自津巴布韦和南非的其他非洲白人也越来越多地来到马拉维旅游部门工作。

其他社区

华人社区也在不断壮大。中国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在马拉维的投资也越来越大:高速公路、医院、大型体育场以及与农业丰收相关的工业企业。最后,还有一些黎巴嫩和希腊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