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的印度教
大多数巴厘岛人信奉的宗教是印度教的一个地方分支,称为阿迦玛印度教法。巴厘岛印度教融合了本土信仰、佛教和源自印度的湿婆教。印度教是湿婆教,而佛教属于密宗佛教,被称为大乘佛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韩国和日本。Agama Hindu Dharma 这一名称是近代宗教合理化的产物,该宗教以前被称为Agama Tirta,或 "色水教",或Agama Siwabuddha,是湿婆教和佛教的混合体,起源于古典爪哇。印度哲学提供了神学框架,而本土信仰则为仪式提供了依据。后一种信仰在对自然元素和祖先的崇拜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大自然被视为一种 "力量",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或多个神灵的化身,这些神灵都有自己的祭坛,并以当地农产品制成的各种供品(sajen)为养料。这种万物有灵论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山区作为神灵和祖先庇护所的作用上。巴厘人死后,其死亡仪式被视为 "回家",回到山顶的 "故乡"。火山是水的发源地,神的愤怒来自火山,因此山占据了纯净的一极,即kaja,而不纯净的一极则是kelod,即大海。kaja-kelod 轴决定了仪式和建筑的空间组织,也决定了人们的日常举止:例如,人们睡觉时头朝向山。
通过这种方式,祖先和神灵与活人保持着持续的联系。在寺庙节日期间,人们会通过舞蹈和供品将祖先和神灵请到庙里,欢迎他们的到来,也可以通过灵媒的祈求让他们显灵。巴厘岛宗教以其盛大的仪式而闻名于世。
存在的概念
根据印度教的信仰,每个人的灵魂都受轮回(三摩地)的影响。化身将灵魂与肉体束缚在一起,是一种地狱般的状态,每个人都在努力突破这种状态,以获得 "摩卡"(moksa)或最终的觉悟。在摩卡中,个人的灵魂和肉体与宇宙的等价物结合在一起。就灵魂而言,是被称为 "准提法"的神圣灵魂;就身体而言,是五种原始元素,即火、水、土、空气和乙醚。
人类灵魂的转世既是人类的过程,也是宇宙的过程。当一男一女做爱时,他们的结合是宇宙力量的结果,是男性(purusa)和女性(pradana)两种原则的结果:他们是爱神阿斯马拉和月亮女神拉蒂神圣会面的一部分。在性结合过程中,红色和白色的欲望元素(kama bang 和kala petak)分别作为精子和卵子的象征结合在一起。伴随着这种宇宙结合,祖先的灵魂从地狱之口或高山之上的家园降临。在这个受精过程中,"小世界"(bhwana alit)诞生了,作为人类,它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生命的所有后续阶段,从怀孕到出生,从出生到死亡,最终从死亡到来世,都伴随着祭祀仪式。这些仪式的作用是让灵魂在出生前附着在身体上,迎接它来到这个世界,然后伴随它的整个生存过程,最后帮助它摆脱尘世的束缚,到达起源的古老国度,在那里与世界的灵魂(paramatma)融合。
仪式供品
简单的祭品每天都要准备(一天至少三次),而其他祭品则是为特殊场合准备的。这些供品必须美观大方,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棕榈叶被精心裁剪、编织和钉成装饰形状(jejaitan)。五颜六色的年糕(jajan)被制成小雕塑,甚至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整个场景。在许多方面,这些祭品都是巴厘岛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普通的pula gembal由几十个不同的米糊小雕像组成,装在一个棕榈叶篮子里。在奥达兰等重要仪式上,这些小雕像会组成一个壮观的圆锥体,巴厘岛妇女会将其高举在头上,组成庞大的队伍前往寺庙。除了社区制作的圆锥外,每个家庭都会带来自己的圆锥。这些供品根据其用途和功能被摆放在庙里。供奉神灵和祖先的祭品会被放在高高的祭坛上,由pemangku 摆放,而供奉魔鬼的祭品则放在地上。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生肉,而不是献给祖先或神的熟肉。
祭祀仪式
祭祀的目的是安抚那些会扰乱事物和谐发展的力量和势力,如农作物歉收、火山爆发、干旱等。在这些赎罪仪式中,动物祭品和血的存在至关重要。在重要的 "卡鲁"(caru)仪式中,人们会准备用不同部位的猪肉、鸭肉、牛肉和龟肉制成的沙爹(saté和jejatah),以及含有血、椰子和某些蔬菜的碎肉(lawar)。在为正中守护神举行的安抚和净化仪式中,南边要献祭一头牛,西边要献祭一只鸭,北边要献祭一只黑山羊,东边要献祭一只鹅,中间要献祭一只不同颜色的母鸡。由于恶魔非常喜欢斗鸡的血,所以斗鸡仪式(tabuh getib)仍然很重要。
葬礼仪式
在巴厘岛人的循环概念中,死亡是回归本源。日常仪式象征着走向解脱。人死后,尸体不会立即被焚烧,这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他们通常被埋葬,直到一个合适的日期或集体火化。只有贵族才有能力在死后几天或几周内进行火化。在所有情况下,火化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焚烧尸体或其遗像并将骨灰撒入大海,这意味着构成人体的物质成分和元素与宇宙中的五行元素(Panca Maha Butha)结合在一起。
火化仪式与宇宙的象征意义有关。火化塔是宇宙的复制品。尸体被放置在人类世界的中心(madiapada)。焚烧尸体的石棺是灵魂出窍的载体。在任何情况下,火葬都不会引起哀悼、痛苦或折磨。遗体首先在死者家中展示。然后将遗体放入石棺,盖上裹尸布(rubrub)。在火化前的几天里,村民(班贾尔或班贾尔成员)会搭建一个竹亭(balé pawedaan),由pedanda 准备净化所需的清水。当仪式最终完成时,就到了将尸体送往火葬场(pura dalem)的时候了。尸体沿着楼梯(raren)被吊上塔中的壁龛(balé spatika)。塔身安放在一个方形的竹制底座上。萨提亚人 的火化塔高达 25 米,是一座塔(tumpang),意思是说,就像寺庙中的梅鲁 一样,塔顶的叠加数是奇数,最多可达 11 个。火化塔前有时会有一条装饰着的长蛇,即纳加班达(nagabanda),据说它是死者寻找天堂的交通工具。经过进一步净化后,石棺被放在火堆上。在此之前,祭祀用的火是完全不燃的,而现在则在火堆上撒上易燃物。几分钟后,火焰就会吞没石棺和塔。
基督教宗教团体
巴厘岛人和荷兰人都不鼓励想要定居巴厘岛的基督徒。他们被告知要定居在西部,尽可能远离 "巴厘岛人",以保护当地居民不受外界宗教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村子坐落在巴厘岛西部的山丘上,在没有人愿意居住的 Melaya 村的北面。新教徒定居在 Belimbingsari 村,而天主教徒则选择了 Palasari 村。在宗教建筑方面,他们都奇特地受到巴厘岛建筑的启发,使用库尔库尔(kulkul)或梅鲁(meru),或模仿寺庙的外墙。他们的教堂都非常值得参观。帕拉萨里的教堂是一座巨大的白色石头建筑,让人联想到新世界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位于 Belimbingsari 的新教寺庙则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但即使在基督教雕像中也能看到巴厘岛的影响,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