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
爪哇人在 1343 年征服巴厘岛时引入了种姓制度。这种社会制度起源于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印度,当时梵天被献祭并切割成小块,创造了世间万物。吠陀神话为严格的封建社会分工提供了依据,但巴厘岛继承的制度已被印度-爪哇人大大淡化。到16世纪末,爪哇种姓制度已在全岛确立,并沿用至今。
种姓是因果报应和三世轮回原则的结果之一,即相信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果报(因果报应 phala),或相信生与死的过程(三世轮回),这也是巴厘岛种姓制度的存在原因,即个人因前世的行为而继承其地位。因此,在巴厘岛,你不可能失去自己的种姓,因为是你的出生和前世管理和决定了你的未来,以及你能否回到自己的亲属体系。但有一个例外,而且是一个很大的例外:例如,一个萨提亚 妇女如果嫁给一个首陀罗 ,就会失去她的种姓优势,反之则不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巴厘岛的社会现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种姓问题和种姓权力的范畴。现在,你可以看到satria 出租车司机将富有的首陀罗 送往机场!
位于等级制度之首的是Triwangsa,意思是三个民族:婆罗门、萨提亚 人和威西亚人,即祭司、武士和商人。这三个特权种姓约占人口的 10%,受到平民 "粟特人"(sudra)的尊重。
首陀罗种姓占巴厘岛人口的 90%,可被称为平民。属于这个种姓的人摆脱了印度的排斥原则,就像 "不可接触者 "一样,他们只被委托从事某些被认为不纯洁的工作。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特权,尤其是从他们中间挑选宋古胡(sungguhu) 来驱赶困扰巴厘岛人生活和夜晚的恶灵和其他恶魔,这几乎是一种宗教特权。
儿童和教育
年幼的孩子由年长的孩子照顾。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所有的空间都由他们自己支配。男孩在一边,女孩在另一边,他们在稻田里漫游,带着鸭子,捉蜻蜓,用小竹镖串起来。最优雅的孩子学会了跳舞,而其他孩子则坐在父亲的腿上,双手抱着父亲,在傍晚的班卓琴上学习演奏音乐。其余的人则调皮地生活,占据并划定他们的文化空间。他们组成小团伙,在村子里游荡,有时会跟着游客,向他们传授知识。巴厘岛儿童并不吵闹。他们不怎么哭闹,也很少发怒。某些仪式标志着童年的结束,例如磨牙仪式,它标志着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这一重要而壮观的仪式包括锉平牙齿,以防止牙齿与动物的尖牙相似,因为尖牙是兽性和不洁的标志。
大多数巴厘岛儿童上学(上午上课)一直到 16 岁。除了在非常贫困的农村,当父母需要孩子在农场或田地里帮忙时,巴厘岛儿童都会学习读写印尼语,这也是巴厘岛识字率高于印尼其他地区的原因。英语的学习程度要低得多,但学校也教授英语。
令人惊讶的结婚仪式
这是每个成年人的自然功能。在青春期晚期,最初是接近工作。比如在浴场。年轻男女每天在河里洗澡时,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偷偷地瞥一眼对方。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这种对视都是 "调情 "的一部分。洗完澡后,傍晚时分,根据房屋的布局,几个人相约到夜市聊天谈笑。当女孩同意搭乘追求者的摩托车去某个地方时,恋情就变得严肃起来。她坐在摩托车上,向朋友们挑战,口中还发出笑声。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男孩会很乐意好好利用这一点。经过两三次音乐表演(jogèd bumbung )和四五次戏剧 表演(巴厘岛剧院)之后,这笔交易就成了囊中之物。求婚者会去未婚妻家,带着恐惧和挑衅向她求婚,而未婚妻则会给他端茶倒咖啡,低头谦虚恭敬。朋友们在外面等候。家人也会参与进来,所有与婚礼有关的仪式、礼节和日子都必须商定......或者,年轻女孩会被求婚者的sepeda汽车拐走,求婚者会不由分说地把她带到森林里。未婚妻的父亲大喊大叫,村子里一片哗然,一帮年轻人组织起来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孩......但他们没有找到。最后,这对离家出走的情侣欢天喜地地回来了,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酒已斟满,必须一饮而尽。婚姻是在被迫同意的情况下决定的,有时会让双方家庭感到欣慰,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在订婚和婚礼仪式上花那么多钱了。
健康和退休
巴厘岛的医疗保健系统以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政策为蓝本。2010 年,印尼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健康印尼 2010"的改革,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普及,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这项政策仍在实施中,旨在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各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通过与当地居民直接评估需求来管理和建立医疗设施。居民受益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由国家提供资金,公民必须储蓄,在适用的情况下,他们工作的公司也必须储蓄在公积金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一应俱全,尤其是在主要城镇,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因此,除了偏远村庄和低收入人群外,在岛上获得医疗服务不成问题。另一方面,南部的私人诊所被认为能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2014 年开始实行全民医疗保险。近几十年来,人们的预期寿命呈上升趋势:男性为 69 岁,女性为 73 岁,而 1990 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之和为 53 岁。与此同时,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估计为 6%。
在印度尼西亚,雇员享有公司规定的缴费养老金计划。正常退休年龄为 58 岁,但这不是强制性的。
巴厘岛的习俗
巴厘岛社会信奉印度教,尽管地处穆斯林国家,与外国人接触频繁,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以来,但仍非常重视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尽管等级制度森严,但尊重他人(无论其种姓如何)是一种主导价值观。每个人都会用巴厘岛语,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持续地用巴厘岛语称呼对话者。为了避免与陌生人说话时出错,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含糊不清的Ibu (母亲)来称呼 "女士",或用Bapak (父亲)来称呼 "先生"。巴厘岛人还用眨眼来打招呼,但这只在朋友之间使用。肢体交流对巴厘人来说非常重要。你可能会看到同性的孩子甚至成年人手拉手或十指相扣,却丝毫没有性意味。
另一方面,这也适用于游客,您应该避免在街上亲吻您的朋友或伴侣:这会让人很不高兴。微笑是建立联系的最简单方式,巴厘岛人不多疑,在任何场合都会微笑。巴厘岛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不会提高嗓门,也不会流露出丝毫情绪。如果你说话的声音稍大,他们就会认为你生气了,从而瘫痪。
对巴厘人来说,下半身是不洁的。因此,巴厘人认为用脚指东西是一种严重的侮辱。出于类似的原因,直到最近,穿短裤都是不体面的。由于身体中部是中性的,巴厘岛妇女习惯赤裸上身。头部被认为是身体最神圣的部位。囟门被认为是湿婆的门户,灵魂通过它进入身体,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触摸他人的头顶。
巴厘岛人和印尼人都是非常爱干净的民族。他们每天至少沐浴两次,分别在清晨和日落时分。请不要在这些时间去拜访他们。他们睡觉也很早,所以晚上 9 点以后不要去拜访他们。除婚礼等特殊场合外,人们都有互相串门的习惯。如果您碰巧这样做了,请带上一件oleh-oleh (纪念品),这总是会让人高兴的。如果有人送礼物给你,你也要回礼。在仪式上,您所处的位置取决于您的社会地位。如果您被邀请到巴厘岛人家里共进午餐或晚餐,如果他们保持沉默,请不要感到惊讶。进食是一种个人行为,不一定伴随着讨论。有些人可以独自进食,而且吃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