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

我们之所以了解印度河文明(约于公元前 1700 年消亡),是因为在摩亨乔达罗和哈拉帕(巴基斯坦)、洛塔尔(古吉拉特邦)和甘加那加(拉贾斯坦邦北部)遗址的考古发现。陶器、珠宝、印章和雕像表明当时存在着一个精致的文明。然而,我们却没有雅利安艺术的遗迹。这种缺失为人们对这些著名入侵者的各种猜测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入侵者被认为是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到达半岛西北部的。由于吠陀宗教仅限于祭祀,雅利安人可能只建造了简单的祭坛,也许设在木庙或土庙中。随着佛教的兴起,出现了石制建筑,如阿育王公元前3世纪)为发布诏书而建造的舍利塔和圆柱。桑奇大舍利塔距离博帕尔 50 公里,是印度最古老的石质佛教圣地。该佛塔建于三千年前,至今仍屹立不倒,见证了佛教建筑的起源。然而,第一批佛像直到我们这个时代开始时才在阿富汗坎大哈附近(犍陀罗 "希腊-佛教 "流派)和今印度北方邦马图拉的贵霜王朝(1-3世纪)出现。阿富汗艺术家是随亚历山大大帝来到印度的雕刻家的远古后裔,他们的精湛技艺影响了后来的印度艺术,尤其是拉贾斯坦邦的艺术。

莫卧儿时代

12世纪末,德里苏丹国建立,随之而来的是印度教寺庙被有计划地摧毁,取而代之的是清真寺。苏丹们雇用当地工匠建造清真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清真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第一批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刻在石头上的古兰经取代了神像。1200 年初,在德里,建立苏丹国的将军库特布-丁-艾巴克下令建造库图布-米纳尔(Qutub Minar)建筑群,作为新王朝权力的象征。这座尖塔由红砂岩建成,红砂岩是从耆那教和印度教寺庙被毁时抢救出来的。它装饰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和古兰经铭文,是印度最高的石塔。尖塔高达 73 米,是新穆斯林人口的标志。在米纳尔塔的东北方向,库图布-丁-艾巴克(Qutub-ud-Din Aibak)于公元 1198 年修建的 Quwwat-ul-Islam 清真寺是必游之地。这是该国最古老的清真寺。渐渐地,伊朗的影响开始显现,尤其是在16世纪莫卧儿王朝到来之后。这个强大的王朝从伊朗带来了许多艺术家。这座城市以其辉煌的陵墓而闻名。尽管《古兰经》禁止描绘生物,但胡马尤姆皇帝,尤其是热爱文学和艺术的阿克巴尔皇帝,鼓励发展微型画,灵感也来自伊朗。莫卧儿画派主要描绘宫廷场景,唤起人们对伊斯兰严谨生活方式的回忆。沙贾汗在位期间,修建了红堡(Lal Qila)和贾玛清真寺(德里的大清真寺),红堡是一座华丽的城堡,因其宏伟的红砂岩城墙而得名。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由红色砂岩和大理石覆盖,红堡(200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则展现了莫卧儿王朝的辉煌。但莫卧儿王朝建筑的亮点是在阿格拉建造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莫卧儿艺术的杰作。泰姬陵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该国的标志性古迹,举世闻名。 它位于北方邦阿格拉附近,新德里以南 200 公里处。这座巨大的殡葬建筑是莫卧儿王朝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于 1630 年左右奉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之命开工,以纪念他最宠爱的妻子穆姆塔兹-马哈尔。这座融合了伊斯兰、伊朗、奥斯曼和印度建筑风格的莫卧儿艺术杰作历时 20 年,耗费了 2 万名工匠的心血。虽然 1648 年竣工的陵墓仍是最著名的建筑,但泰姬陵是一个由建筑、花园、水景和喷泉组成的集合体,以南北为轴线分为三个部分,完美的对称组织让游客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心灵之旅。南面的第一部分是内院。它被称为吉劳卡纳(Jilaukhana),是莫卧儿王朝的建筑元素,代表着一个过渡空间。它是净化外部世界的前厅,外部世界由城市体现,第二部分由花园组成,象征着天堂和精神生活。园内草坪环绕,四角建有四座亭子,包括沙贾汗前两任妻子的陵墓和其他两座建筑,其中包括旅游局。北面是气势恢宏的 Darwaza-i-rauza,它是莫卧儿王朝建筑的一个奇迹,是花园的主要入口,代表着通往天堂的通道。11 个穹顶由两根桅杆支撑,上面是 iwan(波斯建筑中的大门)和精美的镶嵌工艺。这座建筑被两座八角形塔楼环绕,给人一种军事化的感觉。第二部分是泰姬陵的花园,被称为 Chahar Bagh。在这些深受穆斯林影响的波斯花园中,一切都如同天堂般完美:草坪、对称以及各种元素的布局。泰姬陵倒映在 4 个水池中。最后,北面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是最神圣的。在这个占地 10,000平方米、高 7 米、被称为 Chameli Farsh 的大理石平台上,右侧是清真寺,左侧是客亭 Jawab。在另一个完美的正方形平台上,是著名的陵墓,陵墓由白色大理石精雕细琢而成,并镶嵌着宝石,奢华得就像一座宫殿。陵墓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灯泡形状的中央穹顶,尽管它的比例令人印象深刻,但由于它的外墙是由 iwans(巨大的椭圆形门廊)精雕细琢而成,因此显得非常和谐、轻盈。高高的长方形防护墙环绕着整个建筑。围墙的北部面向河流,镶嵌着非常精美的白色大理石装饰。

拉齐普特时期

拉齐普特王朝的君主们很快就受到了莫卧儿建筑的影响。简朴的堡垒让位于更为精致的建筑,包括公共接待室(diwan-i-am)或私人接待室(diwan-i-khas)以及妇女住所(zenana)。

拉齐普特建筑的标志之一是从莫卧儿王朝借鉴过来的,那就是在宫殿、墓园和墓碑中使用带弧形屋顶的亭子(chhatri)。当地的资产阶级也开始建造富丽堂皇的家庭住宅(haveli),有时可与皇家宫殿的辉煌相媲美。这些富丽堂皇的住宅装有许多窗户和镂空隔断,就像moucharabiehs 一样,有利于自然通风。最漂亮的外墙隐藏在jharokhās(木廊)后面,木廊上装饰着精美的jalis(用作窗户的镂空石屏)。即使是水井,也有chhatri,有时还有排列巧妙的楼梯(称为baori)。从17世纪起,Shekhawati(丝绸之路上)的富商们开始建造新的城堡。这些住宅的壁画令人联想到克里希纳或罗摩衍那的生活,以及西方引进的技术进步(汽车、留声机、缝纫机),因而引人注目。

风之宫是拉齐普特王朝的辉煌建筑。它的轮廓一眼就能辨认出来,是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最著名的建筑。1799 年,城市创始人的孙子、大君 Sawai Pratap Singh 根据建筑师 Lal Chand Ustad 的设计图下令建造了这座建筑。哈瓦马哈尔宫(风之宫)供奉印度教神克里希纳,其建筑风格以克里希纳神的王冠为蓝本。与斋浦尔(绰号 "粉红之城")粉红色建筑的颜色相匹配,红色和粉红色的砂岩为其外墙增添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其色调随着阳光的照射而变化。风之宫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有许多开口,可以利用文丘里效应让空气流通。内院的喷泉也能保持凉爽。它是大君们的夏宫。这座 15 米高的金字塔形宫殿装饰着 61 扇雕刻精美的 Oriels(浮雕窗)。每扇被称为jharokhā的窗户都装有花格,就像一个蜂巢,里面有 953 扇蜂窝状的小窗户,后宫的女人们可以在不被人看到的情况下向外张望,因为她们要严格遵守遮面的 "帷幕"(purdah)规定。

拉贾斯坦邦的山丘堡垒。 201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6 座要塞列为世界遗产。这些堡垒是8世纪至18世纪拉贾斯坦邦各王公国防御中心的完美诠释,也反映了其作为宫廷文化和艺术赞助中心的作用。这 6 座堡垒在建筑上体现了拉齐普特人的英勇、勇敢、封建主义和文化传统。最初,这些堡垒建在战略要地以保护驻军,但它们也是宫殿和城市中心。

- 琥珀堡:距离斋浦尔 11 公里,粉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的堡垒于 1592 年在拉贾-曼-辛格一世的领导下开始建造,1727 年完工。琥珀堡位于德里和阿杰梅尔之间的公路上,地理位置优越,曾是许多王朝的首都。

- 杰萨尔梅尔堡:1156 年由 Raja Rawal Jaisal 修建,是拉贾斯坦邦最古老的堡垒之一。其 76 米高的城墙绵延 5 公里多,建有 99 个堡垒,用于保卫要塞和监视塔尔沙漠中的来来往往。

- 奇托尔加尔要塞:全印度最雄伟的要塞之一,可容纳 5 万人的军队。这里曾经有 130 座寺庙,现在只剩下几座。37 米高的胜利塔(Stambha Vijay)仍傲然屹立,是吉托尔城的象征。

- 昆巴尔加尔堡:长达 36 公里的城墙使其成为仅次于中国长城和伊朗戈尔甘的世界第三大防御工事。该堡垒建于 1443 年至 1458 年之间,位于几座山丘之上,可将阿拉瓦利山脉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 兰坦波尔要塞:位于兰坦波尔国家公园内,与其说它是一座要塞,不如说它因老虎而受到外国游客的青睐。不过,它也吸引了许多印度朝圣者,尤其是在 Ganesh Chaturthi 节(九月初),因为堡垒内有拉贾斯坦邦唯一一座供奉象神的寺庙。

- 加格隆要塞:这是所有要塞中知名度最低、游客最少的一个,但也是一个有趣的景点。它历时 700 年,建于7世纪到14世纪之间。它建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三面受到天然护城河的保护。

英国的影响

19世纪初,英国人来到拉贾斯坦邦,使富裕阶层产生了新的愿望,当然也包括大君们。大君们利用 "不列颠太平盛世"(Pax Britannica)的机会,忘却了军事上的忧虑,专心设计新的宫殿。这就是印度-萨拉森式(或盎格鲁-印度式)建筑,大胆融合了欧洲维多利亚式和哥特式风格以及拉齐普特式和莫卧儿式的影响:多叶拱门、chhatri(亭阁式或圆顶式印度建筑)、哥特式窗户和钟楼,仿佛从伦敦的迷雾中逃脱出来。英国建筑师塞缪尔-斯文顿-雅各布爵士(Samuel Swinton Jacob,1841-1917 年)负责建造了许多为君主服务的建筑,其中包括阿格拉的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 in Agra)和兰巴格宫(Rambagh Palace)。兰巴格宫被誉为 "斋浦尔的宝石",是斋浦尔大君的故居。第一座建筑建于 1835 年,1887 年大君 Sawai Madho Singh 统治期间被改建为狩猎小屋。20世纪初,它被扩建成一座极其精致的皇室建筑宫殿。1957 年,王室将其改建为豪华酒店。哈瓦玛哈陵附近的阿尔伯特厅是拉姆-辛格大君统治时期由塞缪尔-斯文顿-雅各布设计的,是印度-撒拉凯式建筑的杰出典范。阿尔伯特厅博物馆于 1887 年作为博物馆开放,至今仍是斋浦尔最古老的博物馆。您甚至可以在这里看到一具埃及木乃伊。在比卡内尔,1902 年至 1926 年间为比卡内尔大君甘加-辛格建造的拉尔加尔宫(Lalgarh Palace)金碧辉煌。宫殿由来自塔尔沙漠的红色砂岩建成,其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英属印度时期,东印度公司的官员曾下榻于这座融合了莫卧儿艺术、拉齐普特结构和欧洲模式的宫殿。宫殿的一部分仍属于甘加-辛格大君的王室,另一部分则在 1972 年被改建为豪华酒店。宫殿的花格、柱廊和花饰的设计灵感来自传统的意大利建筑。内部的豪华大厅和皇家沙龙采用木材、陶瓷、大理石和雄伟的砂岩柱进行装饰,富丽堂皇。最后,阿杰梅尔梅奥学院仿照英国寄宿学校,特别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公立学校之一伊顿公学。军事建筑师曼特少校负责这项工程,并使用了与建造泰姬陵相同的大理石。工程历时 8 年,于 1885 年竣工。从 1875 年起,这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开始接待大君的子嗣,他们根据年龄被分到不同的房子里。主建筑为印度-撒拉逊风格,融合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欧洲建筑元素,象征着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

德里

从 1927 年起,殖民政府委托英国建筑师埃德温-卢廷斯和赫伯特-贝克为旧城南部的新首都新德里制定规划。为了象征大英帝国的影响,建筑师们混合了英国和本土的影响。新的官方建筑由米色和粉色砂岩建成。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新德里于 1931 年 2 月 13 日落成。新德里是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康诺特广场呈放射状建造的,周围环绕着公园。总督府(现为 Rashtrapati Bhawan,即共和国总统府)是一个略显古典和雄伟的英印风格建筑。在主穹顶下的柱头和鼓周围的屏风上,可以看到古代佛教时代建筑的一些元素。装饰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也很流行,在新德里的大马路上以及拉齐普特乡村的狩猎小屋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风格。殖民时代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以黄色奇塔尔砂岩建造的极好的乌麦德巴万王宫(Umaid Bhawan Palace)坐落在焦特布尔 10 公顷大花园的中心。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穹顶,倭白宫象征着装饰艺术的胜利,由建筑师H.V.兰彻斯特的签名。这座拥有 347 个房间的宫殿于 1929 年由大君乌麦德-辛格(Umaid Singh)奠基。

德里的伟大建筑师们

沙贾汗(1592-1666 年)。这位莫卧儿王朝的皇帝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旧德里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还修建了红堡和贾玛清真寺,这是德里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古迹。

埃德温-卢廷斯(1869-1944 年)。这位英国建筑师于 1931 年设计了新德里市。他还设计了印度门,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印度士兵。

巴尔迪达斯-贝拉(1863-1956 年)。出生于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这位印度企业家在 1933 年至 1939 年间设计了拉克米-纳拉扬曼德勒(Laxmi Narayan Mandir)。

约瑟夫-艾伦-斯坦(1912-2001 年)。这位美国建筑师从 1955 年起担任加尔各答孟加拉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他为德里20世纪下半叶的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包括印度人居中心和印度国际中心。

法里博兹-萨赫巴(生于 1948 年)。伊朗巴哈伊教建筑师,1986 年设计了莲花寺。这座巴哈伊庙宇也被称为巴哈伊礼拜堂,对所有宗教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