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宗教,穆斯林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 63.5%。根据《宪法》第 3 条,伊斯兰教是国教,这意味着国家法律符合伊斯兰教戒律,所有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反之,马来西亚公民只有是穆斯林才被视为马来人。然而,宪法保障非马来公民的宗教自由。公民的种族和宗教信仰会显示在马来西亚身份证上。伊斯兰宗教活动受伊斯兰教法(Syariah)管辖。拒绝祈祷或不遵守斋月斋戒的马来西亚人可能会受到体罚和/或罚款。
马来西亚其他人口中佛教徒占 18.7%,基督教徒占 9.1%(主要在东马来西亚),印度教徒占 6.1%,无神论者占 1.8%。政府禁止所有煽动族群间种族或宗教分歧的出版物。无神论者的人数还有待商榷,因为自 1988 年以来,叛教一直是非法的,穆斯林放弃宗教信仰并皈依其他信仰是违法的。马来西亚政府对无神论者的歧视也受到了人权组织的强烈批评。只有 0.9% 的总人口信奉其他宗教,如锡克教、万物有灵论、巴哈伊教或中国民间宗教。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的两大节日)、圣诞节、中国新年和迪瓦利节(印度教的灯节)都是全国性节日。不同宗教团体之间普遍相互宽容,和谐共处。在沙捞越和沙巴,不同信仰者之间的婚姻更为常见,族群间的紧张关系也低于半岛。一般来说,马来西亚半岛的穆斯林社区较为保守。马来西亚半岛的非伊斯兰宗教出版物也比东马来西亚受到更多限制,东马来西亚各州都享有更大的信仰自由。
沙捞越。 虽然伊斯兰教是沙捞越的官方宗教,但沙捞越没有官方国教。沙捞越是马来西亚唯一一个基督教占多数的州。沙捞越 42.6% 的居民是基督教徒,32.2% 是穆斯林,13.5% 是佛教徒,其余 11.7% 的居民信奉其他宗教:印度教、万物有灵论、巴哈教、道教、儒教和祖先崇拜。沙捞越不同社区之间非常宽容,许多致力于消除宗教歧视的协会将不同信仰的公民聚集在一起。然而,1978 年的伊斯兰议会法案促使沙捞越设立了该国首个适用伊斯兰教法的法院。这些法院有权审理该州的婚姻、订婚、子女监护、继承权和刑事案件。
19世纪中叶,詹姆斯-布鲁克(James Brooke)抵达沙捞越后,沙捞越人民开始接受福音。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英国圣公会的圣公会教徒很快也来到了沙捞越。随后是罗马天主教徒和卫理公会教徒。最先皈依基督教的是华人移民,然后传教士向当地的泛灵论部落传教。
伊班人和比达尤人主要信奉基督教(约占各自人口的 70%),但大多数人仍保留着祖先传统的泛灵论精神习俗。各种仪式和宗教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明确,因为在迁徙过程中,由于宗教融合以及与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同社区的信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伊班人无论信仰如何,都住在同一个长屋里,但有些人会根据信仰或政治派别的不同划分长屋。比达尤人将死者尸体挂在树上并留下骸骨以示敬意的传统现在已很少遵守。在主要的农业周期,这两个族群仍会举行重要的仪式,例如为确保五谷丰登而庆祝的 Gawai Dayak 节。原住民美拉瑙族是该州唯一一个大部分人口信奉穆斯林(73%),其余信奉基督教(19%)的族群。梅拉瑙人还保留了他们的传统仪式,特别是考尔节(Kaul festival),这是一种用独木舟和祭品将恶灵赶出村庄的仪式。
古晋的标志性礼拜场所包括圣约瑟夫大教堂(St Joseph's Cathedral)、大伯公华人庙(Tua Pek KongChinese Temple)和旧沙捞越州清真寺(Old Sarawak State Mosque)。
沙巴州。 沙巴州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信徒占总人口的近 70%。基督徒约占总人口的 25%,佛教徒仅占 5%。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入之前,岛上的土著居民主要信奉泛灵论和异教。十世纪文莱第一位统治者皈依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教传播到了文莱岛的这一地区。一些吃猪肉的原住民无法皈依伊斯兰教,于是转而信奉基督教。沙巴沿岸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而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原住民则皈依基督教,保留着祖先的泛灵论信仰。沙巴州也有其他信仰,但仍属于少数派,如佛教和道教(通常密切相关)、华人民间信仰、印度教和锡克教。
卡达山-杜逊族是沙巴州最大的土著民族,主要信仰基督教(占总人口的 75%)和伊斯兰教(22.6%)。该族群的成员仍然信奉他们的传统宗教--莫莫利亚教。莫莫利亚教是一种通过部落女祭司 Bobohizan 在无形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系统。这种信仰的基础是认为神灵控制着水稻的种植和收割,与神灵沟通对社区的生存至关重要。
哥打基纳巴卢的标志性宗教场所包括清真寺(Masjid Bandaraya Kota Kinabalu)、圣心大教堂、普陀寺(Pu Tuo Si)和锡克教古鲁德瓦拉(Gurudwara Sahib)。
加里曼丹
尽管 87% 的印尼公民信奉伊斯兰教,但印尼官方并没有国教。然而,自 1968 年以来,亵渎神明一直是一项有时会受到严厉惩罚的罪行,而且印尼政府有时会歧视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以及信奉万物有灵论或异教等部落宗教的公民。伊斯兰教也是加里曼丹的主要宗教,占该州总人口的 78.4%。加里曼丹岛的其他宗教包括新教(9.3%)、罗马天主教(9.09%)、佛教(1.94%)和印度教(1.08%)。不过,这些宗教在五个省的分布并不均衡。穆斯林在南加里曼丹(96.7%)和东加里曼丹(87.7%)占绝大多数,而在其他省份则略有减少:中加里曼丹为 74.3%,北加里曼丹为 72.1%,西加里曼丹为 59.2%。新教在北加里曼丹省占 20.8%,在中加里曼丹省占 16%,在西加里曼丹省占 11.3%。西加里曼丹省是唯一一个罗马天主教徒超过 100 万的省份,几乎占总人口的 23%。西加里曼丹省的佛教徒比例也最高(5.4%)。大多数原住民达雅克族群信奉基督教或卡哈林干教(Kaharingan),尽管这种宗教形式具有萨满教仪式,但印尼政府仍将其视为印度教。Kaharingan 是一种一神教信仰,由中加里曼丹的土著民族:Ngaju、Katingan、Lawangan、Ma'anyan 和 Ot Danum 信仰。少数达雅克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但人数在不断增加。
文莱达鲁萨兰国
文莱是伊斯兰君主制国家,苏丹也是宗教领袖。伊斯兰教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国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但仅限于私人信仰。2021 年,政府人口普查显示,82.1% 的苏丹国人口信奉伊斯兰教。这个微型国家还存在其他宗教:6.7%的人口信奉基督教,6.3%的人口信奉佛教。其余 4.9% 的人口信奉各种宗教,包括本土宗教。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该国的伊斯兰教更为保守。穆斯林必须参加周五祈祷(所有商店都在这一天关门),国立学校必须教授《古兰经》,全国正式禁止售酒。伊斯兰教法于 2014 年 10 月开始实施,分阶段实施期为六个月。该伊斯兰法无一例外地适用于该国的所有穆斯林。伊斯兰教法的引入导致对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惩罚更加严厉。饮酒者将被处以鞭刑,盗窃者将被截肢。通奸、同性恋和鸡奸现在可处以石刑。非伊斯兰宗教出版物被禁,违者可立即处死,无需审判。随后,苏丹还禁止穆斯林庆祝圣诞节,否则将被判处 5 年监禁和巨额罚款。自 2019 年发表仇视同性恋的漫画以来,西方世界的政治和公众人物一直在抗议文莱的政策,并呼吁抵制苏丹在全球各地拥有的众多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