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生活的核心

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婆罗洲所有居民为数不多的共同特点之一。在马来西亚半岛和东马、加里曼丹和文莱达鲁萨兰国,家庭是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无论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家庭都是社会生活的主要核心。家庭是一个单位,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中某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家庭的形象,从而提高或损害家庭在所属社区中的声誉。每个人都尽量不 "丢面子",以免给自己的家庭、社区和国家带来污名。这种观念在东南亚很普遍,它鼓励人们不要生气,避免公开对抗,与所有人保持和平关系。家庭成员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相互帮助和支持。户主通常是父亲,但长辈也很受尊敬,通常负责重要的家庭事务。一般来说,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家庭都希望多子多福。在马来西亚的城市地区,随着年轻一代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和 "西方化 "的思想,这种做法正在逐渐消失,夫妇往往成为家庭的主要结构。在城市以外,家庭的概念往往包括大家庭的成员(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在重要的宗教和日历节日以及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婚礼、出生、死亡)时,家庭中的不同成员都会聚集在原籍村。不过,达雅克人的家庭结构略有不同。他们与整个社区共享自己的传统房屋--长屋。这种 "村舍 "有时可容纳 100 多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是一座长长的高跷建筑,有一个长长的公共房间贯穿其中,每个家庭都有独立的房间。达雅克人的家庭传统上非常团结。部落酋长住在长屋的中心,对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决策权,包括尊重传统和习俗、宗教仪式和解决纠纷。

婚礼

虽然传统因家庭的种族和宗教背景而异,但结婚生子代表着一生的顶点。男性通常会选择一个年轻的妻子,以增加繁衍后代的机会,一夫多妻制在岛上的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异族通婚很少见,不同信仰者之间的结合更是罕见。事实上,印度尼西亚最高法院已于 2023 年禁止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城市地区的马来西亚人一般在完成学业后结婚。两个马来西亚人的结合通常是恋爱关系的结果,但有时父母也会为子女安排婚姻。其他族群则尽量继承自己的传统。传统上,同一种姓或具有同等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印度父母会安排子女的结合。最重要的是,印度婚礼涉及两个家庭之间的联盟,以形成一个更大、更强大的实体。仪式结束后,新婚妻子离开家庭,到夫家生活,负责操持家务。在达雅克人中,是丈夫离开自己的长屋搬到新娘的社区。华人通常更注重事业上的成功和家族企业的顺利经营。他们对工作的专注往往会损害家庭,而婚姻则退居其次。

教育

全岛高度重视儿童教育。教育从家庭开始,在家庭中灌输传统的社区价值观和对长辈的尊重。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有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马来西亚。 公立学校的前 11 年是免费义务教育,小学 6 年,中学 5 年,相当于我国的大学。完成课程后可获得相当于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 SPM(Sijil Pelajaran Malaysia)文凭有志者可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东马来西亚有两所公立大学,即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 (UNIMAS)和马来西亚沙巴大学 (UMS)。从理论上讲,教育系统保证机会均等。但在实践中,存在社区隔离和与教学语言有关的问题。掌握英语被那些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子女就业机会的家长视为无可否认的优势。富裕家庭的子女就读于国际学校。华人社区拥有自己的学校网络,系统地教授普通话,大多数华裔儿童都在这些学校就读。印度人也有几所公立学校。在婆罗洲的土著民族中,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仍在口口相传。

加里曼丹岛在整个印度尼西亚,学校教育是头 9 年的义务教育(小学 6 年,中学 3 年)。印尼人口以穆斯林为主,古兰经学校(pesantren)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宗教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是义务教育。印尼政府为穆斯林学生提供各种优惠,包括教育补助金、银行贷款和更容易获得住房。这种偏袒激起了华裔和印度裔居民的愤慨,他们被不公平地视为二等公民。

文莱达鲁萨兰国。自 2013 年 1 月起,所有 7 至 15 岁的穆斯林儿童都必须接受伊斯兰教育。不遵守这项法律会给父母带来严重后果。学校教科书中不教授其他宗教习俗,严禁非穆斯林在公共场合谈论自己的宗教。苏丹国政府还倾向于偏袒穆斯林学生,而不利于其他族群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