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根
中国绘画的起源与文字的发明密切相关。中国书法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传统绘画一样是亚洲艺术的核心。皇帝和平民都收藏书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使用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制作而成。书法作品被粘贴在卷轴上,或装裱后悬挂在客厅和书房。书法作品随处可见:商店招牌、行政大楼、纪念碑和石碑上。
艺术家们开始创作描绘宫廷生活的图像。与此同时,也有个别画家脱颖而出,如 344-406 年左右的顾恺之(Gù Kǎizhī)。
明朝(1368 - 1644 年)时期,吴派画家的风格变得更具表现力。在清朝(1644-1912 年),三个群体并存:超越传统、发展个人风格的群体;重新诠释祖先模式的传统派;以及宫廷画家。从 18 世纪起,贸易促进了与美洲和欧洲的文化交流。
与过去一样,今天的书法家往往既是学者又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包括自己的著作、诗歌或书信。一些书法家在上环的小巷中,或在海洋公园中区的宋代村落里,在游客的欣赏目光下练习书法。
现代艺术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香港出现了第一波融合中西表达方式的画家。例如,卢硕昆和王无邪将西方表现主义技法与传统绘画技法相融合。同样,香港设计师也将绘画融入设计之中。香港作为世界文化的交汇点,无论在方法、材料还是理念上,都是创新的源泉。
出生于 1963 年的著名画家、香港美术协会主席林天行,从香港中西合璧的艺术氛围中汲取灵感。这种混合精神渗透到所有在香港出生或工作的艺术家的想象力中。在他看来,这种混合精神的特点是没有限制,领域宽广,充满可能性。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林天行决定摆脱中国画的传统。他转而学习西方的点彩画法,打破古典构图。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他的画风以墨迹、色彩和直线为特征。之后,他开始再现香港的景象,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城市中心的活力。在西藏逗留之后,荷花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重要时期。莲花是永恒和高贵的象征,即使在淤泥中也能茁壮成长。他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反映了生活的艰难与喜悦。
香港墙
在这片摩天大楼林立、霓虹灯五光十色、空间开阔的土地上,来访的街头艺术家和居住在这里的艺术家一样,都能从中获得灵感。各种风格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香港街头是孕育国际艺术家的温床。中国艺术家 Senk、泰国艺术家 Rukkit、英国艺术家 Dan Kitchener、俄罗斯艺术家 Pasha Wais 和日本艺术家 Shingo Katori 就是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在法国方面,艾尔莎-让-德-迪厄(Elsa Jean de Dieu)绘制了一幅著名的壁画,向巴西和日本文化致敬。我们的国家 "侵略者 "在香港也很受欢迎,街头有不少于 130 幅像素化的作品。Baptiste Droniou 在湾仔区创办了 L'Epicerie Fine Art,致力于推广城市艺术。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展览和订购项目。
香港的街头艺术浪潮随着2014年的香港墙艺术节而兴起。从那时起,艺术家们每年都会回到香港,点缀大街小巷的墙壁。他们的创作依然存在。要发现这些作品,可以从街头艺术的发源地上环开始。在九龙,西班牙人奥库达-圣米格尔(Okuda San Miguel)用壁画覆盖了整栋建筑。黄竹坑的废弃仓库也是城市画家的乐园。您还可以游览中环(商业区)、湾仔西和苏豪区(最热闹的街区之一)。在苏豪区,好莱坞壁画的图案会让您眼花缭乱,Elsa de Jean De Dieu 绘制的 Uma Nota 墙和城隍庙街的鱼也是如此。
在西营盘的艺术里(ArtLane),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这是一个由地产开发商运营的项目,旨在推广香港的街头艺术。
澳门街头艺术
在这座充满创意和色彩的城市里,艺术爱好者应远离豪华酒店和赌场,探索历史街区。当代艺术可以在以下三个区的户外欣赏到:Rua do Cunha。位于氹仔岛南部的氹仔村是一条充满活力的街道,这里有艺术品和地道的街头小吃等着你!路环村是澳门的另一个区,邻近蕉湾和黑沙海滩。路环村充满葡萄牙渔港风情,窄巷中的壁画横跨整个十字路口。第三个目的地蓬特和奥尔塔广场(Praça de Ponte e Horta)在 2017 年再次举办了街头艺术节。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一些伟大涂鸦艺术家的精湛作品。当铁幕落下时,露天展览便展现在眼前!
澳门艺术界
艺术澳门 "双年展是一项国际艺术盛事。澳门艺术展 "双年展是一项国际艺术盛事,共有 30 个展览,遍布全城。它以现代和当代艺术为主题,展出了来自约 20 个国家的 200 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官方方面,澳门艺术博物馆于 1999 年开馆。馆内设有永久收藏品和临时展览室,展出中国传统艺术和名人政要雕塑。不要错过这里的摄影藏品,它们将澳门城市崛起的纪实与对当代澳门的艺术想象结合在一起。
香港当代艺术界
先驱者香港艺术馆于 1962 年开馆。作为香港首家公共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现收藏有中国古代文物、本地现代艺术、传统绘画和书法作品。
21世纪的香港正经历着艺术生活的爆炸式增长。中环、深水埗和西九龙文化区等历史悠久的地区涌现出大量艺术空间。作为亚洲艺术界的核心,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自 2010 年以来一直将当代艺术推向前沿。这项国际知名的活动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和画廊主。
目前,香港拥有众多文化中心、展览场地(PMQ、艺穗会)和博物馆,如香港艺术馆和全新的 M+。这座著名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坐落在海滨文化区西九龙。它展示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全部内容,以及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设计和建筑。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向 M+ 捐赠了最全面的中国艺术收藏,共展出 1463 件作品。场馆内还设有 33 家画廊、商店和餐厅。海滨美景尽收眼底。
位于苏豪区中心的大观遗址规模宏大,已被修复用于文化目的。自 2018 年起,这个本地遗产的象征已成为不拘一格的视觉艺术节目的舞台。
超当代艺术
香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已迅速成为其他地方艺术家的天堂。在拍卖行中,只有 30% 的当代艺术品由本地艺术家售出。对于非常年轻的艺术家来说,香港就像一个成功的加速器。那些拍出高价的艺术家无论来自何方,都不可能在自己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功。这里的艺术市场正在超越伦敦和纽约的艺术市场,而伦敦和纽约在历史上一直是未来人才的聚集地。
绘画界的新星大多是外国艺术家。1989 年出生的瑞典艺术家卡米拉-恩格斯特罗姆(Camilla Engström)的画廊主要在香港展出,她的油画作品以酸性色调和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赢得了收藏家的青睐。1993 年出生的英国艺术家 Jadé Fadojutimi 的画风也是色彩斑斓,情感与颜料密不可分。她的巨幅 "情感风景画 "是在单一空间内进行的富有表现力的编织,用宽大的笔触勾勒出色彩斑斓的领域。出生于 1990 年的美国人露西-布尔(Lucy Bull)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长时间作画。她的迷幻抽象作品动辄上百万美元。
加拿大华裔艺术家马修-黄(Matthew Wong)的作品也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展出,同样吸引了不少买家。在香港,他的画作《尘埃中的河》拍出了 660 万美元的天价。他的梦幻般的风景画,笔触跌宕起伏,色彩斑斓,表现力极强,令人联想到荷兰天才。马修-黄的作品介于传统中国画、苏汀和绘画诗之间,他邀请我们探索视觉艺术的物质性。